健康的飲食小常識有哪些

  1、睡前應否小餐

  臨睡前吃食物,往往會增加胃的負擔,特別是巧克力、咖啡這類刺激性食物,不但刺激你的胃,還會刺激神經中樞,使你晚間處於興奮狀態,難以入眠導致休息不足,早晨起來就會面龐浮腫,神色疲倦。

  2、狂吃肉和蛋,導致鐵“***”

  現在的孩子大都愛吃各種肉類,就是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家長也認為:只要多吃富含鐵鋅的肉魚蛋,蔬菜水果吃不吃無所謂。結果是:不但孩子的體重蹭蹭地往上“竄”,而且一檢查照樣患有缺鐵性貧血。因為人們膳食中所攝入的瘦肉、動物內臟、蛋黃中的鐵多為三價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只有在有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富含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存在的情況下,轉化成二價鐵才能被人體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而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在蔬菜和水果***如獼猴桃、檸檬、鮮棗、酸棗、橘子、草莓、蘋果***中含得最多。

  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動物內臟、蛋黃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中的鐵質就不能被人體吸收與利用,造成營養的極大浪費,出現缺鐵性貧血。

  3、營養配餐學問多多

  比如溜肝尖這道菜:主料用肝,輔料有的用黃瓜,有的用柿子椒,相比之下輔料用柿子椒就比用黃瓜要科學的多!因為肝臟中富含微量元素鐵和鋅,而柿子椒中的維生素C多於黃瓜,維生素C即可促使肝臟中三價鐵轉化為二價鐵,利於機體更好地吸收鐵和鋅這兩種營養素!再如豆腐燉魚,魚肉中含維生素D,豆腐含鈣豐富。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使豆腐中鈣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主食講究谷豆類混食,不僅能使氨基酸互補達到最理想化,還能促進鈣的吸收。

  4、雞蛋吃法多樣,吸收不同

  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衝蛋為92.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嚥,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和老年人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分解,極易被消化吸收。

  5、大魚大肉“吃”掉鈣

  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所在。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A:每天攝入80克的蛋白質,將導致37毫克的鈣流失;B:每天攝入240克的蛋白質,額外另補充1400毫克的鈣,將導致137毫克鈣的流失。這說明:額外補充鈣並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鈣流失。這是因為過多的攝入大魚大肉這些酸性食物,易使人們產生酸性體質。而人體無法承受血液中酸鹼度激烈的變化,於是,身體就會動用兩種主要的鹼性物質——鈉和鈣——加以中和。當體內的鈉用光了的時候,就會啟用身體內的鈣,所以,過量攝入大魚大肉而不注意酸鹼平衡,將導致鈣的大量流失。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