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水保溼的三大誤區

  很多妹子知道要給肌膚補水保溼,可是也有很多妹子被一些商家忽悠,走進補水保溼的誤區,有哪些呢?

  補水保溼的誤區一:只擦乳液和麵霜

  大家都知道,乳液和麵霜是秋冬保溼的兩大利器,完全沒有對手的。結果很多人便認為,使用乳液和麵霜保溼就能一勞永逸了。廖農主任對家編輯解釋說,這種看法其實很片面。乳液和麵霜雖說是不同作用的產品,但其實作用差不多,具體差別只在於適用環境。不同的環境要選用不同的保溼產品,南方較為溫潤的天氣用乳液就適合了,而在乾燥的北方,乳液難免不夠力,較厚重的面霜在此時就能派上用場,所以看情況二選一就足夠了。

  儘管乳液和麵霜的保溼作用相似,但在補水面前,它們無論誰都是不夠的,就如同一個蓋子蓋著鍋,而鍋裡沒有水,也一樣是幹。廖農主任解釋說,護理肌膚不該是多種乳液的疊加,而應該是保養品種類疊加。

  早晚都應補水和保溼,補水保溼的護理應遵循一些基本步驟:

  第一步,做好深層清潔***目的:去掉肌膚老化角質層,讓後續補水營養能更好吸收***;

  第二步,建議趁肌膚未完全乾透時,拍打補水精華液/玫瑰油/爽膚水等第一層保養品***目的:這樣做比完全乾透再擦精華要更好***;

  第三步,在精華吸收到肌膚感覺沒有緊繃感時,上乳液或面霜。

  補水保溼的誤區二:面板幹了用用噴霧就可以

  面板幹了用噴霧,很多人都知道,噴霧過後一定要上乳液,你又知道嗎?廖農主任向編輯強調一點,平時可以在身邊存放補水噴霧,在空調環境或乾燥環境下,感覺到面板干時噴一下,但之後也要趕快上乳液。

  在面板乾燥脫皮時,噴霧是很有用的,能馬上緩解肌膚的緊繃感。在噴霧這個護膚品市場,有多種產品可以選擇,但作用都差不多,差別只在於產品用水的優劣,重點是之後立即上保溼乳液或面霜的步驟,否則噴上去的水分的蒸發速度可能比肌膚吸收速度還快。

  有些商家宣傳自己的產品是奈米級別的、或者小分子的,特別容易被肌膚吸收,不會滴落,廖農主任認為這些其實只是商業概念而已。水分能被肌膚吸收,證明肌膚此時很缺水,當肌膚吸飽水時,就算是奈米水,也一樣會吸收不了滴下來,不過噴霧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補水保溼的誤區三:就愛用高階護膚品

  有些MM會發現自己用了很多高階的護膚品,卻效果不大,感覺白白浪費了錢,很懊惱。針對
編輯這個疑問,廖農主任認為,其實這種情況要解決並不難。

  首先,判斷產品是不是適合自己。

  不同的膚質對於不同的產品都有不同的反應。這款產品對於自己的肌膚,還達不到給肌膚補足水分的能力,所以使用過後還是覺得幹。解決方法:1***擦多一遍乳液;2***多瞭解產品資訊,換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其次,注重清潔。

  面板要徹底清潔了,營養才好吸收,水分才好鎖住。補水不僅能讓肌膚恢復水油平衡,還能促進肌膚細胞的新城代謝,延緩衰老。所以無論哪種膚質,都需要注重清潔,不過也要注意不能過度清潔了。

  最後,與自己的年齡相符。

  大部分研究資料顯示,25歲是肌膚保養的一個相對分水嶺,在25歲之前,肌膚的新陳代謝較好,對季節更迭反應不大,本身調控能力很強,護膚步驟傾向於簡單和基礎。此時,不主張肌膚用太多高機能的護膚品,例如營養素、抗衰老、精華等。這些在25歲後用會比較好,否則就過度保養了。過度保養會有什麼後果?在日後肌膚出現狀況時,用再高階的保養品也難以拯救。除非因為外界原因,在25歲之前的面板非常差,就要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