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趣低,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有哪些

  一、學生的具體表現

  1.輕視語文的態度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出,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喪失信心的表現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3.投機取巧的心理

  有些學生不是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學生出現以上問題,原因是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不注重語文的長期積累,不懂得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再加上重視輕文。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要採取以下方法。

  二、教學中解決的辦法

  1.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著力點

  一、在課堂教學之前,想好教學思路

  教材內容多,一節課時間有限,如果老師沒有理清教學思路,對整節課沒有整體的把握,學生會覺得混亂而無所獲。因此,在教學設計上要善於選取一個突破口或聚焦點,由此入手、帶動其他,從而使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形成一個互相聯絡的整體。先說尋找突破口。比如,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語文課中的難點篇目,詩歌篇幅長,內容多,內涵豐富。如果在教學中只是照本宣科,那麼學生有可能會覺得枯燥。通過對艾青作品的研讀和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紫色的靈魂”作為切***,提綱挈領,化繁為簡。

  二、做好做精每一課的課堂匯入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導語更是藝術中的藝術,每一節課開場白的好壞關係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譬如,在講解《一剪梅》時,採用“以情匯入”的模式。我播放歌曲《月滿西樓》,李爍婉轉優美的聲音瞬時就將學生帶入了一個悽美的世界。一種靜,一種美,默默地盪漾在同學心間。通過這一情景的設定,讓學生一開始學習就進入教師精心營造的感情氛圍之中。

  三、精心設計教學高潮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進行的各種思維活動始終不斷地進行著。可以說,課堂教學應如同河流一般,有跌宕起伏,有平流,有急湍。一節課如果沒有高潮,那這節課可以說是失敗的。學生與教師的思想是相通的。

  四、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學藝術

  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掌握提問的技巧。具體說來,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激發學生去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問題,而且前面問題的解決要成為理解下面問題的鋪墊。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按照合理的程式拾級而上,循序漸進地理清課文。就其效果而言,這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培養。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