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師生關係是教師在學生面前有絕對權威,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心裡對教師很是畏懼。新型的師生關係要求把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要平等對待,教師和學生要相互尊重、合作、信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獲得生命價值觀的確定,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感到自主的尊嚴,感覺到心靈成長的愉悅,這種美好的師生感情是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所以地理老師在課堂上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交流,適當的互動,教師溫柔的眼神、生動的語言、讚賞的微笑、肯定的點頭、恰到好處的點評等都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一***讓學生帶著問題學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由於學生對某些現象覺得奇怪,想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堂上,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明確學習目標,根據目標精心設計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主學習,這些問題不光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興趣,如講到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夏季風環流時,我並沒有按傳統的教育方法去向學生講授教材的相關知識,而是列出三個方面的問題: 1.夏季,同緯度的亞洲大陸內部地區和太平洋上溫度有何不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氣壓有何差異?2.夏季時亞洲東南部的風是由大陸吹向海洋還是由海洋吹向大陸?什麼原因?3.南亞的夏季風和南半球的東南信風有什麼關係?

  ***二***讓學生在相互探究中學

  傳統的地理教學是地理老師講解知識,學生課堂上主要的任務就是聽、記。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是靜態的,枯燥的,學生的學習沒有興趣,課堂的效率低下。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激發小組合作探究,把課堂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相關的知識,在這種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是學生自己的勞動所得,學生有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對所獲得的知識也倍感珍惜。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這節課中,我沒有像以前那樣,直接對學生講授荒漠化的概念、成因、防治方法等,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每組成員積極理解荒漠化的概念、探究荒漠化原因和防治方法。學生都想在展示的時候自己的組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理解的更好、分析的更全面,小組評價中得到優秀,所以每組學生都踴躍參與組內討論,“探究”階段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最後,我只是將每一組的答案展示在白板上。我還鼓勵持不同觀點的同學發表見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的這些行動體現了對學生的信任、關心和理解,一些不願發表意見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受到激勵和鼓舞,樹立起自信心也積極參與探究和展示。

  三、巧用形象生動語言

  古詩詞中有許多優美的句子充滿詩情畫意,人們口頭流傳的一些諺語或民謠是人類經驗和智慧的總結,恰當運用這些相關的古詩詞或諺語民謠,往往使學生耳目一新且課堂教學通俗易懂,課堂趣味大增。如講到大氣的保溫作用前我就告訴學生當地老少皆知的一個諺語“霜前冷,雪後寒。”在講到鋒面雨帶時我會提到“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在講到水迴圈時我將“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改說成“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又復回。”學生滿臉疑惑的看著我,黃河的水奔流到海怎麼又復回?難道這個人人皆知的詩句錯了嗎?講到地球公轉自轉時我告訴學生大家都“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天河。”這些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了?學生在聽了這些耳熟能詳的諺語或詩詞時課堂興趣大增,在聽到老師提問到為什麼時很自然的處於“憤悱”之中,這樣一來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把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潛伏狀態轉化為活動狀態,課堂教學效果必會大大提高。有些地理概念非常的抽象,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插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會讓學生加深對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講到“宇宙”概念時我就給學生講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故事,並向學生提問孫悟空能翻到天邊嗎?學生會饒有興趣的回答孫悟空怎麼也翻不到天邊。這樣抽象的概念教學一下子形象生動,且讓學生對“宇宙”是無限大無限長的概念有直觀瞭解。

  在講解這些相應的詩詞、諺語或相關的故事時老師的語言力求生動性、藝術性、有趣味,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探究知識的慾望就很強烈,課堂的效率將大大提高。

  四、發展知識遷移

  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若將用掌握的地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運用到生產生活中,學生將感覺到地理學習非常有用。運用知識是知識遷移的重要表現。課堂上只有通過運用知識、發展知識遷移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學習的重要性,知識的掌握才能得到深化、活化,學習興趣將大大增強。如在講到鋒面時,我們這個地方剛好入冬,經常冷鋒過境,我將實際的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和書本上的鋒面知識相結合,將書本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習不是枯燥的、教條的,學的就是身邊的地理,且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求知的慾望也增強了。

  總之,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是教學過程中重要因素,地理教師在課堂上採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提高使學生樂學、愛學,從而積極學,使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減輕教師的負擔,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