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良好學習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還在於它關乎到每一個受教育者的一生,關乎到教育發展的全過程,關乎到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人類的前途和命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經濟,今天的學生是明天的人才,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致力於養成教育,讓那些“未來的建設者、接班人”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能努力學習、刻苦鑽研、遵守紀律、講求誠信、團結協作、奮發向上,成為一代有所作為的人才,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人類才有希望。

  

  養成教育,顧名思義,便是教育學生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使之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良好的習慣有愛學習、愛勞動、講衛生、守紀律、團結協作、講求誠信、尊老愛幼、善待他人、勤勞儉樸、扶危濟貧、積極向上、勇於拼搏等等。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便終生受益無窮。如:一個具有勤勞品質的人,不管他走到什麼地方,不管這個地方怎麼艱苦***只要是在地球上***,他都能靠自己的勞動使自己活下去,而且會比別人過得好。這就是好習慣的好處。

  葉聖陶先生說過:“習慣不嫌其多,只有兩種養成不得,一種是不養成什麼的習慣,又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除掉這兩種習慣,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妨害他人的習慣,已然是一種壞習慣,千萬養成不得。實際上,最可怕的還是那種不養成什麼習慣的習慣,“今天東,明天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如果這樣,其他種種習慣就很少有養成的希望了。比如,有的同學,別人上早操,他睡懶覺;別人就寢,他又起來偷偷上網咖;別人勞動,他偷懶。抽菸、喝酒、談戀愛、逃課等等,自己想怎樣便怎樣,隨心所欲,生活無規律,學習不上進。同學的勸告聽不進,教師的教導耳旁風。這樣的人基本上已是一個廢人了。如果再不使用強制措施讓其改變壞毛病,養成好習慣,將是十分可怕的。

  一個人如果學習習慣沒養成,他就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各種知識,更談不上發明創造,為社會作貢獻。毛澤東主席由於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博覽群書,學貫中西,才成為了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最終創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魯迅先生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學習上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個人如果勞動習慣養不成,他就不會去尊重勞動,尊重勞動果實,尊重勞動人民。更不可能奢望他把勞動作為生活的第一需要。他根本不懂得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人類***勞動使人“從猿到人”,產生鉅變***的道理。他終究只會以一個社會寄生蟲的形式而存在,為人類所不齒,為社會所不容。

  如果一個人衛生習慣不養成,便與現代文明社會格格不入了。

  如此等等,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就基於此。

  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還在於它關乎到每一個受教育者的一生,關乎到教育發展的全過程,關乎到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人類的前途和命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經濟,今天的學生是明天的人才,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致力於養成教育,讓那些“未來的建設者、接班人”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能努力學習、刻苦鑽研、遵守紀律、講求誠信、團結協作、奮發向上,成為一代有所作為的人才,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人類才有希望。

  那麼,怎樣搞好學校的養成教育呢?

  其一,從嚴要求,一以貫之。

  所謂“嚴師出高徒”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以軍事化的標準來衡量,以軍營式的方法來管理,才能使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實際上,我們許多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自始至終都在追求著養成教育這一大目標。同時,教學效果顯著的班主任或教師無一不是由於抓好了養成教育的結果。

  其二,開弓沒有回頭箭,不達目的不罷休。

  作為教師,必須本著“教育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抱著一種“聚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樂乎”的樂觀態度,確立“沒有不成才的人”這一理念,具有誨人不倦、樂此不疲的敬業精神,一刻也不放鬆,一天也不放鬆,幾十年如一日地去耕耘,去言傳身教。這樣,我們相信,千年的鐵樹會開花。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我們的學生終歸是有靈性的高階動物,他們終歸是會被感化並沿著我們所期待的方向發展的。

  其三,有章有法,有始有終。

  作為學校,則必須以班主任為核心,依靠全體教職員工,既教書育人,圍繞著《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制定出本學期、本學年的養成教育***按照有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有所偏重:如初一偏重於講衛生、守紀律的幾個方面落實;高一偏重於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幾個方面落實***規劃,並切實實行,上下同心,令行禁止,則有望一學年初見成效,三五年大見成效。

  孫中山先生說:“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學而後知,人不能皆好學,必待教而後學,故作之君,作之師,所以教養之也。”中山先生這裡講的“教養”即文化知識教育和養成教育。可見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且養成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教育是週期長,集系統性複雜性為一體的必須依靠家庭、社會和學校統一協調、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得好的一項巨大的社會工程,但是,起碼從形式上看它是由學校來完成的。由此可見,學校在教育實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的責任感、敬業心便是決定性的因素了。

  其四,全面發展,相互促進。

  學校的教育必須是全方位的,養成教育也必須是全方位的。只有讓學生先學會做人,才能使之有效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只有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全面發展了,才能使之真正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目前教育界存在的一種怪現象是:嘴裡喊著素質教育的口號***好像這樣就能跟國際教育接軌了似的***,眼睛盯著應試教育***分數至上***。教育主管部門考核一所學校,雖然資料頗多,條款不少,但實際上,最重的法碼還是分數。平均分達到多少多少,誰是老大,誰是老么,也就一目瞭然了。一所學校評價老師又何嘗不是以平均分來分高下、定等級呢?只要平均分比別人低了那麼幾分或零點幾分,便是這個教師的無能了。根本不注重“過程”,不看他怎樣敬業,怎樣言傳身教,怎樣“因材施教”,怎樣關愛學生等等。同樣地,一個老師評價學生也首先看的是卷面分。這叫做以訛傳訛,上行下效***或者叫做“上樑不正下樑歪”***。誠然,一般情況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其他方面也不會太差。但是,還有特殊和個別呢?研究生也有殺人的!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夫子重視的就是“禮、樂、射、御、書、數”的全方位教育。如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之是一脈相承的。試想,一個既懂禮數、識音律、會書法、精數學,又能騎馬射箭駕車的人,難道不是一個文武全才的人嗎?更何況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現代化的教育,更應該輔之以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貫之以前沿的現代教育理念,全方位自始至終地重視養成教育。

  許多學校的成功經驗表明,成功的養成教育是教育的成功。例如,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教師便不必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督促和跟蹤***當然,在養成教育的起始階段主要靠的是督促和跟蹤***。這時,教師的教學也便省力多了,只需因勢利導地去引導即可。教與學相得益彰,出神入化,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這是我們始終不渝地追求的。學生的衛生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學子們一派新鮮亮麗,校園也就一派整潔清新。學生的誠信習慣一旦養成,那麼,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總之,養成教育抓好了,教育的成功便指日可待。養成教育抓好了,就像我們手裡拿著一把“庖丁解牛”的利刃,遊刃有餘,教育上的一切問題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