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會計政策的論文

  會計政策選擇作為稅務籌劃的基本方法之一,企業可以利用哪些會計政策進行稅務籌劃,通過對企業稅務籌劃與會計政策選擇分析,也為我國企業在利用會計政策進行稅務籌劃時提供理論指導和支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會計政策與經濟政策

  提要會計是整個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會計政策是經濟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會計政策***準則***的制定及會計政策的選擇要服從經濟政策,即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式應充分反映經濟現實,會計方法和技能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經濟後果。同時,會計政策也是相對獨立的。只有保持會計政策的相對獨立性,會計這門學科才會得到發展。

  一、會計政策和經濟政策的內涵

  會計政策分為巨集觀***政府***會計政策和微觀***企業***會計政策兩個層次。巨集觀會計政策主要指一國或一個地區的會計實務規範的可選擇空間,通常體現為有關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和會計原則的制定。微觀會計政策指在既定的可選擇的領域內,根據企業的目標、會計人員的偏好,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程式進行定性、定量的比較分析進而選擇的過程。我國具體會計準則財會字[1998]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中將會計政策解釋為“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不難看出,該定義的會計政策主要指微觀層次上的會計政策選擇。可見,巨集觀和微觀會計政策是指會計政策的制定和選擇兩個不同的方面。本文所說的會計政策包括巨集觀會計政策,也包括微觀會計政策。

  經濟政策是為實現既定的目標,政府制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組織、調節、控制經濟活動的行為規範和準則,一般地,經濟學分為巨集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主要通過分析國民經濟中有關經濟總量之間的關係,研究如何在整個社會範圍內充分利用資源;而微觀經濟學通過分析與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有關的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研究合理配置資源。相應地,經濟政策也包括巨集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經濟政策。巨集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國民收入分配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科學技術政策、國際收支政策、會計準則等。微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賒購政策、賒銷政策、價格政策、股利政策、會計政策等。

  由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巨集觀經濟政策包括巨集觀會計政策***會計準則***,微觀經濟政策包括微觀會計政策。可見,會計政策是經濟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其他經濟政策手段相互配合,促進經濟健康、有序、穩定地發展。

  二、會計政策選擇應服務於經濟政策

  這是會計理論傳統研究方法中經濟學家的觀點。該方法認為,會計政策選擇要能反映對巨集觀經濟指標變動的控制能力的影響,應關注“一般的經濟福利”。比如,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企業為了謹慎起見,對存貨的發出就應該選擇後進先出法***LIFO***,而不是先進先出法***FIFO***進行核算,對固定資產就應該採用加速折舊法。同時,會計政策選擇應考慮行為性影響和“巨集觀經濟後果”,體現政府巨集觀經濟政策預期目標。正如郝金斯所指出的:“公司報告準則應當能引導個體經濟行為與國家巨集觀經濟目標相一致……會計準則要符合政府巨集觀經濟目標和經濟計劃。”

  1、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式應充分反映經濟現實。經濟政策是孕育會計政策的土壤之一,是影響會計政策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經濟政策是政府對經濟現實進行管理的意圖,反映了政府對巨集觀經濟的調節及對產業機構調整的方向。從國家制定的經濟政策可以看出,哪些行業和行為是被限制的,哪些行業和行為是受支援和鼓勵的。經濟政策的貫徹實施離不開會計政策和其他政策的輔助。政府會計政策的制定,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都應該充分體現經濟政策,反映經濟現實,只有這樣,經濟政策才可能得到貫徹,政府對巨集觀經濟的管理才得以實現。比如,1962年美國國會提出了《收入法》法案,其中規定:技術改造投入的固定資產可以按成本的一定比例扣減後再繳納所得稅。其中的扣減辦法有兩種:流進發***固定資產購買當年全部扣完***和遞延法***固定資產分年抵扣***。當時美國的經濟政策是大力鼓勵固定資產投資,以促進經濟發展。根據這一經濟情況,最終選擇了流金法扣除。此後,又出現了自我保險和大災難公積金,債務重組、通貨膨脹、外幣變動等會計政策。在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從來就是依賴於政府部門。會計準則體現的是政府的意志,因此,會計準則的制定就成了政府巨集觀調控的手段之一。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特別規定,企業核算應遵循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就是說企業應當按照經濟業務的實際內容而不是各種形式來確定會計處理方法。如果僅僅依靠經濟業務事項的某種形式來確定會計處理方法,難免會造成會計資訊失真。這一會計政策的出臺,不可否認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也有它的經濟政策背景。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會計資訊失真嚴重,誠信遇到危機。在這種大環境下,國家倡導2002年為“誠信年”,所以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是順應了加強企業誠信建設的這一經濟政策。

  2、會計方法和技能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經濟後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會計資訊會導致社會資源重新配置,社會財富重新分配,因此,會使一部分集團和個人得利,另一部分集團和個人失利。所以會計政策的制定、會計方法和技能的選擇就成為各個利益集團鬥爭的焦點所在。如何權衡各個利益集團的得失,是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會計政策的選擇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在這裡,引用廈門大學會計系陳華在《經濟後果觀與美國會計準則的制定》一文中提到的一個例子。1975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頒佈了財務會計準則第八號公告***SFAS8***,要求跨國企業的外匯折算採用時態法,且折算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該準則一經頒佈,立即成為眾矢之的,其中反映最強烈的要數企業的管理人員,有些企業甚至在報表附註中對SFAS8的理論基礎表示懷疑。事實上,單純從理論角度看,SFAS8完全符合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利率平價理論。但使企業管理層最為惱火的是其易變和不可控的外匯折算差額必須進入損益表,這勢必影響企業管理層的薪酬計劃。同時,波動的會計利潤向市場傳遞的是企業發展不穩定的訊息,從而影響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對資金的籌集。迫於各方的壓力,六年後FASB頒佈了SFAS52,規定改用現行匯率法,並將外匯折算差額作為一個單獨的專案列入所有者權益,平息了企業管理層的強烈反對。可見,因經濟後果的存在,使理論上更為完善的SFAS8無法實施,而理論基礎欠缺的SFAS52卻因兼顧了管理層的利益而得到廣泛認可。所以,在會計政策制定和選擇時,應充分考慮行為性影響和由此帶來的經濟後果。另一方面,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希望的經濟效果而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來實現。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若CEO的報酬計劃以收益為基礎,管理人員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傾向,則管理人員更有可能使用能增加收益的會計程式,以求個人效用***福利***最大化:***1***將報告收益由未來期間,提前至本期確認;***2***若企業發生虧損,將未來可能虧損提前至本期登出,以提高未來收益;***3***若分紅計劃包括認股權,則選擇“拉平”收益的會計方法,以保持股票價值的穩定增長。

  三、會計政策應相對獨立於經濟政策

  會計是一門獨立的科學,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理論。會計政策的制定與選擇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最終要以一定的理論為基礎。而經濟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更多的受經濟環境及人為因素的影響。會計政策既應服務於經濟政策,也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會計資訊最重要的質量要求是真實、可靠、公允。如果選擇會計政策時過多的考慮經濟後果,可能會使企業利用資訊不對稱的優勢,採取機會主義行為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影響會計資訊的質量,會計政策的理論基礎也將受到質疑;制定會計政策時過多的考慮經濟因素,會計政策的科學性及理論性可能會降低,這不利於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如前面所舉有關外匯折算方法的例子,由於經濟因素的干擾,使理論基礎欠缺的SFAS52最終戰勝理論上更為完善的SFAS8,由此引起的會計科學的發展結果可能是SFAS8夭折。只有保持會計政策的相對獨立性,會計這門學科才會得以發展。

  範文二:關於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探討

  摘要:在市場 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擁有了較大的 會計政策選擇權。企業擁有會計政策選擇權的初衷是讓企業能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實際上卻構成了 管理當局謀取不當利益的手段,加劇了會計資訊失真,產生了不良的經濟後果。新會計準則遏制了盈餘管理,但也給企業通過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新的盈餘管理空間,文章通過分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因,提出從利益相關者視角提高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公允性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準則;會計政策;選擇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規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遏制或降低了企業對利潤操縱的空間,另一方面又為企業利潤操縱開闢了新空間。但整體上講,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更加規範、更加合理,符合我國當前市場經濟 發展的要求。

  一、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因

  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主體在會計準則等規範的約束下選擇具 體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其本質是為會計目標服務。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即企業利益集團***包括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等***選擇會計目標和會計準則的行為。

  ***一***管理者報酬 計劃。利潤指標是企業股東衡量管理當局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計算管理者報酬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某些激勵機制下,管理人員的報酬隨著 報告收益的增加而增加。會計政策的選擇權歸屬企業管理當局,而管理當局與股東的目標可能不一致,由於非對稱資訊的存在和機會主義行為,公司管理當局就會利用自身的資訊優勢侵犯股東的權益。管理當局必然會利用會計政策選擇提高報告期的收益以提高自身報酬。

  ***二***債務契約。債權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降低風險,通常在債務契約中規定一些限制性條款,例如最低限度的流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限制對資產的清理和轉移、限制公司舉借新債等。而這些限制性條款的財務指標都是根據財務報告資料計算的。管理當局為了舉借新債或者履行債務契約,會選擇對其有利的會計政策來實現上述會計資料指標。

  ***三***避免政府和市場規制機構的關注。中國證券市場起步比較晚,發展不成熟,資本市場是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場。企業的上市交易、配股、增發和收購都必須接受中國證券會的審批,企業必須提高反映其經營業績的各項財務指標,避免因其業績不好或指標不符合標準而被處罰、停牌和退市。

  ***四***納稅。向政府繳納稅金會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出,最終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所得稅的徵收以利潤為基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直接影響利潤的計算。因而,管理當局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必然考慮會計政策對稅負的影響,降低現實和潛在的稅負。

  二、從利益相關者視角提高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公允性的對策

  ***一***提高利益相關者參與制定準則的程度。會計政策的選擇、利益相關者以及新會計準則的制定三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是利益相關者各方博弈的結果,具有一定的經濟後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會計準則的制定,可以使會計準則不斷優化。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是以會計準則為基礎的,新的會計準則的實施則又會引起會計政策選擇的變化。關於如何建立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本文尤其強調應提高利益相關者對會計準則制定的參與程度,利益相關者的充分參與是高質量會計準則制定的重要保證。

  ***二***協調利益相關者會計政策選擇的衝突。企業是各利益相關者契約的集合,因此需要建立起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機制,提高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優化會計政策選擇,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最終體現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即董事會應由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代表組成,充分表達利益相關者的思想,並且享有會計政策選擇的決策權力;監事會由利益相關者代表參與,享有監督會計政策選擇的權力;構建會計政策委員會,由其進行會計政策的具體選擇和稽核。

  ***三***保障資訊溝通。資訊溝通渠道不暢,是導致利益相關者間資訊不對稱及以資訊不對稱為前提條件的財務衝突的重要原因。協調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在會計政策選擇上的衝突需要完善資訊溝通機制,同時要對擬採取的會計政策在利益相關者中進行調查,傾聽他們的意見,形成有效的磋商機制,以充分反映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四***外部約束機制。註冊會計師、市場、司法和政府等外部人士和機構是會計政策選擇的外在約束機制。首先,法律和法規的威懾和懲戒機制,如果會計政策的選擇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將會受到相應的制裁;其次,註冊會計師作為擁有更多知識技能的外部 審計者,不但要對合法性、一致性進行審計,還要對會計政策選擇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充分披露等進行審計。

  ***五***培育會計資訊市場。在我國,由於所有者缺位、所有者虛化等原因,作為國有企業會計資訊最大使用者的國家,會計資訊需求的動力很小。就一些個人和機構投資者來說, 職業水平不高,許多投資者對會計資訊沒有較深的理解,甚至根本看不懂會計報表。因此,他們對會計資訊的供給的影響很小。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起步較晚,還不完善,會計資訊的需求方因盲目追求投資機會而對會計資訊的需求嚴重不足,這就為會計政策選擇留下空間。因此,要推動管理當局審慎的選擇會計政策,就需要提高資訊使用者對資訊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六***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根據企業治理結構理論,股東會擁有出資所有權,董事會擁有法人財產權,經理人員擁有法人代理權,監事會有出資監督權。在我國,應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經理人員和監事會的職能,強化股東會和監事會的監督作用。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政策的變更、變更的理由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會計影響應向各利益相關方披露,各利益相關方或監事會對所採用的不合理的會計政策有權要求管理當局做出解釋或予以調整。

  總之,會計資訊的基礎是確認和計量,而無論是會計事項的初始確認和計量還是再次確認和計量都要基於對一定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式的選擇和運用。因此,可以說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財務資訊揭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繼初.規範我國會計政策選擇的對策[J].中國會計電算化,2004***06***.

  [2]陸建橋.中國虧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9***09***.

  [3]劉斌,孫雪梅.會計政策選擇的契約動因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05***.

  [4]黃菊波,楊小舟.試論會計政策[J].會計研究,1995***11***.

  [5]張福康.論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對會計資訊的影響[J].商業研究,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