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孩子人生的第一課,是家庭教育。所以父母在家裡要正確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益友。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瞭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就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就應該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也就應該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一般人都認為,孩子嘛,必須聽從大人的話,不管大人對錯,孩子都必須言聽計從,否則就是不禮貌,沒有家教,就是大逆不道,就是不孝順等等;我們從來不這樣想,也絕不這樣做。因為在我們看來,孩子雖小,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情感態度。大人有大人的優點,孩子有孩子的長處。我們大人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什麼事情都高高凌駕於孩子之上。因此在我們家裡,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有發言權、參與權和選擇權,孩子自己的事情,也不是由我們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給予孩子以必要的引導,讓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做出的決定;孩子擁有隱私權,我們從來不私拆孩子的信件,從來不搜查孩子的書包口袋,也從來不撬開孩子的抽屜,偷看孩子的日記等等。因為愛孩子,所以我們尊重孩子,時刻注意不讓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受到傷害,因此,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就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同時因為我們尊重孩子,孩子也就非常喜歡我們、信任我們,把我們當作朋友,我們的話他就能夠聽進去,容易和我們產生感情共鳴。

  二、注重身教,做孩子的良師。

  孩子因為喜歡並且崇拜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容易被孩子暗中模仿,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身教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如果做家長的沒有給孩子做出具有示良好範作用的表現,自己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甚至有時候無視孩子的存在,說出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話,做出無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事,那麼對孩子的影響十分不利,有時候甚至是在往自己不希望的方向暗示或誘導。家長非常容易忽略這一點,這一點又是最難做到的。

  三、相信孩子,實事求是地賞識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潛能被抑制住了。我們家長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努力通過暗示釋放這種壓抑,讓自己和孩子都堅信孩子就是天才。家長和老師如此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所謂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起點,是前進的動力。自信心強的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指望依靠別人的幫助,確信自己經過努力就能有所作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信心不足。充分的信心則能夠幫助孩子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就是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多多激勵,多多鼓勵,從而使得孩子樹立起一個積極的心態和有潛力可以挖掘的觀念。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逐漸轉化為孩子自我暗示,孩子遇到困難時候對他說:“你行,一定行!”孩子就會潛移默化:“我行,我一定行!”事實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信任之下,一定會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堅信:孩子今後還會更加優秀,一定會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為他鼓掌、喝彩!

  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多與孩子的進行平等的交流,在傾聽中感受孩子的快樂。

  聽孩子給父母講故事、講笑話,包括班級裡的,故事書上的,看電視看來的,別人講給她的等,告訴孩子講故事時不要著急,要有板有眼,把故事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並請她為自己的故事加以評論,家長在聽故事是一定要顯得全神貫注,而且在她講完故事之後,對她的表現加以肯定。自己也給孩子講故事,儘量講得眉飛色舞,誇張一點,孩子會跟你學習。家庭中要有什麼重大的舉措,比如買個什麼大件,舉辦什麼活動,不妨可以召開家庭會議,家庭會議每個人都要拿出自己的觀點。孩子也要參與家庭管理,她的觀點也要同樣受到重視,只要合理,也要採納,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重視自己,比如買車,買什麼顏色的完全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總之與孩子交流時要交流的觀點可以包羅永珍,討論誠信問題、鍛鍊身體、天南海北、海闊天空等等只要有話題,沒有話題也要自己找話題。與孩子交流時要講究技巧,多數情況下,是孩子帶著很多不解來詢問我們,大人應該不要直接告訴她自己的觀點,而是先問一問她的觀點如何,然後再讓她聽我們的觀點,並分析。即使是孩子在遇到新事物時,有什麼不解的,我們可以反問,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它怎麼樣等到,目的是讓孩子養成學會自己思考的習慣。

  二、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和薰陶。

  晚上放學回家之後,是一天當中孩子跟父母帶在一起時間最長的時候,吃完了晚飯,父母最好讀書、寫字、看報,而不是看電視。這樣孩子很自然就會坐在桌旁看看圖冊等,習慣了,就會養成看書的習慣,也間接組織了孩子多時間接觸電視導致眼睛損傷。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學習時不要受大人的事情的影響。大人也可以看電視,而且遇到好的電視節目一塊分享。家裡夫妻拌嘴是正常的,但一定不要當這孩子的面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大的,孩子會覺得心理很壓抑,對一切都會失去興趣。

  三、多讓孩子參加社會活動。

  活動既鍛鍊了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又瞭解了社會。多帶孩子去外面玩,接觸新鮮的事物,我想作為我們太姥山人,可能還不知道我們太姥山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和人文古物,趁休息,可以帶孩子一起去了解了解我們美麗的家鄉哦。

  四、給孩子點顏色看看!

  孩子畢竟是孩子,尤其是她知道家裡只有這一個寶貝時,有時會表現出大小姐、公子哥的任性脾氣。該給她點顏色看看,就給她點顏色看看。不要太嬌慣她,當然要注意分寸。

  家長在家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旦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衛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嚥,飯前便後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當為孩子立規矩,如:玩具玩完後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衛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 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並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 . 道德習慣

  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幼兒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大小便,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遵守交通規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

  四.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幼兒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並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知道珍惜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等。

1.一年級家長教子心得

2.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3.家長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4.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5.家長本人教育孩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