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之道,貴以專。既做了人家的父親,只有執著的對孩子,別無選擇。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覆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為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二

  珍惜孩子每一個犯錯的機會,這是他的個人成長機會,家長無法代替他成長。上面那個案例,家長希望孩子有選擇的交朋友,耽心近墨者黑,初衷當然是好的。但家長有家長判斷好壞的標準,孩子也有自己的標準,家長的標準未必會比孩子的標準客觀的多。孩子是交友的第一主體,家長並未參與其中,對他人的判斷主觀性較強。

  如果發現孩子有受到不良朋友的影響,家長首先是與孩子分析與溝通,而不是粗暴的制止,更不應該與老師結成攻守同盟,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把向家長開啟的心門給關閉了。正如一次次考試一樣,測試的目的不是分數,而是關注錯題,找到知識的薄弱點。而人生中的每一次錯誤,只要我們正視它,這不正是我們成長的經驗嗎?

  三

  溺愛型的父母容易培養出低控制力,也就是缺少心理邊界的兒童。所謂的心理邊界,就是一個人能夠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能力,能夠從情感上區分開我是我,別人是別人。有心理邊界的孩子,不會要求一切都圍著自己轉,有能力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

  而被高度溺愛的孩子,缺少適當的挫敗性體驗,所以沒有機會建立起對世界的現實性體驗。在他的感受中,自己就像上帝一樣,想要什麼,就可以被滿足什麼,自己是世界的核心,全世界都應該圍著他轉。

  當他漸漸長大走上社會後,會發現這個世界不像他成長中所體驗的那樣,可能會非常難以面對現實的社會,體驗到嚴重的失控感,進而影響到他適應社會的能力。

  父母努力的目標是做接受敏感型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在關係上自信,在社會中活躍。接受敏感型的父母,能夠敏銳地感受到孩子需要什麼,並及時地給予恰當滿足。所謂的恰當滿足,就是給予的內容,恰是孩子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