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怎麼樣學習傳統文化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國學啟蒙的重要性,意識到讓孩子從小體驗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方法

  方法一:誦讀經典

  兒童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處於生命中吸納力與記憶力最強的階段,而這一階段的國學教育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國學啟蒙,首先要以誦讀和背誦為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喜歡重複的,且像《弟子規》、《三字經》這類書,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孩子們很喜歡去誦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孩子們剛開始學習經典古文時可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經過不斷重複,他會潛移默化地去思考、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再加上各種講解,家長們不需要擔心孩子只會重複誦讀卻不知其深意。

  對幼兒的早期國學啟蒙也要講求科學的方式:孩子在3-7週歲時就可開始進行親子誦讀,家長可以在領孩子一起誦讀經典的同時教孩子識字;7-13週歲的孩子要熟讀和背熟,同時家長要通過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解句子的意思。

  並且,孩子的讀經順序也是有講究的,建議按以下順序安排孩子進行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對韻》、《孝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

  方法二:言傳身教

  古文比較難懂,很多家長怕孩子年齡小弄不明白,其實這些問題很容易解決。

  在給孩子講解國學時,我們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解釋的深度和廣度也應不一樣。

  比如“凡是人,皆須愛”,三歲孩子能明白“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就夠了,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跟他講懂得愛就是替他人著想,而十歲左右的孩子應明白尊重和理解一個人也是愛的表現。

  國學教育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實實地用國學規範孩子的言行,或者說用國學裡的格言指導孩子做事。

  因此,讓孩子跟讀、聽爸爸媽媽講解、背誦國學不是終極目的,關鍵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讓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弟子規》中所說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是教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回家後脫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亂扔亂放,以免汙損褶皺,用的時候找半天。

  如果平常家長這樣以身作則,在教孩子的時候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再比如,當孩子說話不算數時,答應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動畫片後不再看第二集,結果又反悔、耍賴,這時候媽媽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來教育孩子,這些格言言簡意賅,讀來朗朗上口,孩子在記誦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接納它們,逐漸養成美德。

  等到孩子年齡稍長時,再系統地教他們誦讀《論語》、《千字文》等典籍,讓孩子明白更多的做人道理。

  方法三:多種方式培養學習興趣

  有人說國學很枯燥,很難學,可是學英語、學彈琴也很枯燥,為什麼孩子也得學呢且也能學會呢?

  興趣是靠培養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喜歡認字、彈琴。現在,大多數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沒有讀過這些國學經典,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沒有家長的以身作則,家中沒有學習的榜樣,孩子自然興趣也不大。

  如果家長能夠靜下心來,每天情感豐富、抑揚頓挫地讀半個小時書,每次都叫孩子一起來讀,並配上古典音樂,雖然有些調皮的孩子開始不配合,但是時間一長,孩子一定會開始願意跟著讀了,哪怕他只跟讀5分鐘、10分鐘,家長也要給予適當的表揚、肯定,讓他有成就感。

  平時,可以隨身攜帶《笠翁對韻》、《唐詩三百首》等口袋書在路上讀,或是在車裡播放相關音訊,充分利用這些時間,讓路上的時光也能進行國學教育。

  如果孩子對於誦讀不感興趣,家長還可以改變一下策略,讓國學專家教孩子學習。

  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

  1.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傳統文化輸入

  目前我國英語課程普遍是在英語教學大綱指導下,按照指定的教材,通過課堂英語教學來實 現的,評價標準僅以學生考試的分數而定。而現有的教學大綱還沒有把用英語表述中國優秀 傳統文化作為一個組成部分納入教學計劃,絕大多數高校都沒有開設有關中國傳統文 化的英語課,學生在現行教材中幾乎讀不到、也聽不到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述,“大 多數的教師出於考試的壓力不得不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考試技能的訓練,英語課堂上也只 好注重詞句和語言點的講解,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語言所承載的文化”[5],從而造 成用英語表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失語現象出現。如果能夠把適量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詞彙和表 達納入大綱 詞彙表,將反映中國哲學、歷史、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社會習俗等的英語課程的優秀文章、 譯文、聽力和口語話題納入英語教材之中,就可以增加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分量, 給學習者以更多的巨集觀指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介紹中國的歷史地理、人文與自然景觀 和各地的風俗民情等內容的英文選修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課前活動及 漢英文化對比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及其正確表達方法。在 中外文化的對比教學中,學生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本國的文化,也能夠促進語言能力和文化 感受能力的提高。教師要鼓勵學生收聽收看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節目 ,閱讀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英語書籍,瀏覽國內出的英文雜誌和報紙,及時瞭解我國在 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為主題的研究 性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瞭解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在實踐中獲得跨文化交流和弘揚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

  2.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內在學習動機

  我國學生外語學習的外在動機主要來自各種考試,如課程考試,公外的四、六級考試 ,英語專業的專四、專八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的刺激。鑑於當前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 知 識學習的欠缺,在對學生的考核中,可以考慮在期末考試作文部分加入對學生傳統文化知識 考查的內容,也可以要求學生在平時或期末寫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小論文,作為平時考核成 績的一 部分,以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外在動機。學生的內在動機主要表現在英語學習 本身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只有打破用分數來衡量語言水平的觀念,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內 外的研究性學習之中,充分意識到祖國燦爛文化的價值和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責任,才能激發 其內在潛能的發揮。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組織中國傳統文化講座無疑都是很好的 激發手段。比如用雙語進行有關中國民俗禮儀、歷史文化、名勝古蹟、飲食文化、服飾文化 、民間音樂、書法繪畫、名著欣賞等專題講座,播放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英語專題片, 結合重要節日佈置中國傳統文化中英文資料展板或進行學生英語研究性學習階段成果展示, 利用校園廣播講傳統故事、成語典故,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英語競賽等。中國是一個有著 悠久文化歷史的泱泱大國,學生們可以通過閱讀和鑑賞,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 長,陶冶性情,提高修養,在祖國濃厚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精神養料,激發對祖國的自 豪感和中華民族的尊嚴感,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3.調整學習方式,創造文化輸出機會

  輸出有助於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幫助學習者意識到語言和文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檢驗對語 言和文化知識的理解程度,對學習起到監控作用。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一般都拘泥於課 堂講授 ,學生少有輸出的機會。大學英語課程作為一個整體,應涵蓋課堂內外,包括英語學科與 其他各門學科的整合。如今,校園內外的圖書館和網路世界精彩紛呈,擁有海量資源,充分 利用網路開展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英語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擺脫現行教材主題的束 縛,更好地利用課餘時間,更多地關注現實,培養探究精神,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充 滿創造性。比如,學生們以探索中國為主題,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題,以分工合作的方式 ,通過登陸網際網路和去圖書館查閱,收集中英文資料,然後藉助線上字典閱讀、篩選、歸納 、整理所蒐集的不同種類的資訊,確定課題,開展探究型的研究性學習,最後交流各學習小 組的研究 成果。研究成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次主題講演、一個學習網頁,一個 PPT陳述報告,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在我們進行的英語研究性學習嘗試中,學生 們分別以中國的帝王、中國古代思想家、中國的儒家思想、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國的傳統節 日、 中國的佛教、中國的文字與漢字演變、中國的詩詞名著、中國的服飾文化、中國的茶文化、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國的旅遊資源、中國的科舉制度等為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加深了對 祖 國悠久而深厚的文化的認識,也為進一步傳播中國文化建立了基礎。小組合作的英語研究性 學習形式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它將社會心理學範疇的群體動力學原理引入教學之中 ,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創設了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 人目 標的情境,便於協作組擺脫困難並通過集體努力獲得成功經歷。合作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學 習的主動性,實現了對學習的自我控制,創造了更多的語言文化輸出機會,也促進了師生、 學生間良好的人際 合作關係的形成,對提高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4.應用資訊科技,促進傳統文化學習

  事實證明,現代教育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合理應用,無論從視覺、聽覺、觸覺、心理、交際 還是從情景認知等方面都為大學英語教學和研究構建了新的環境。我院在開設英文“ 中國文化”選修課的同時,便開展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我們自行研 制了多媒體課件,以圖文音影相結合的方式,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起源、發展、特徵和其 中重要的人物、事件,探討它們對中國的歷史、社會生活、思想模式等方面乃至對世界文明 所起的 重要作用。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使全面直觀地展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成為可能,大大增 加了課堂容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專題片光碟、網路教室資源庫和網際網路上的 中英文資料,都是學生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資料來源。研究性學習中資訊科技的應用,使資 料的呈現更直觀、獲得更容易、編輯更簡單、掌握更快捷,學生們圖文並茂的研究成果會使 師生都獲得極大的滿足感。以資訊科技為依託,可以更好地實現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交流 。

  5.提高教師素質,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要培養出對祖國真正有用的英語人才,英語教師首先要具 備深厚的傳統文化知識修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瞭解並更新常用傳統文化 英語表述方式,並善於在教學實踐中用規範化的表述方式講解這些知識;教師備課不能僅僅 滿足於 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的駕馭與掌握,而且能夠將語言訓練與傳統文化學習結合起來,強調語 言 所承載、所表述的文化內容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與意義;教師授課不應該完全被教材內容 所束縛,將英語課上成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課,或者只注意介紹與 課文內容相關的西方價值理念和文化背景,而應該根據課文主題與作者觀點, 適當引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廣泛的跨文化對比與分析,使學生在對比分析中對中西 文化的特點有清楚的認識,能夠深刻地意識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及其對人類文化發 展所做出的獨特貢獻。英語教師還要不斷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樹立以大學生 發展為本的主體教育觀念,探索開發課程資源、拓寬教育渠道、編寫補充教材和活動課設計 方案、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培養跨文化交際人才 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