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腎的小妙招有哪些
立冬到了,立冬過後的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原則。中醫認為,早睡早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此外,立冬節氣還應注重養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立冬養腎妙招,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養腎妙招
按摩補腎法
1、拎耳屏:
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2、掃外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擦擦”聲。每次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3、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別伸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覆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4、鳴天鼓:
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孔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扣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
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5、摩耳輪:
以食指貼耳廓內層,拇指貼耳廓外層,不分凹凸高低處,相對捏揉。如果發覺痛點或結帶不舒服處,表示對應的器官或肢體有病變的可能,適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點消失說明區域性病變有好轉。
此法不拘遍數,做2~5分鐘,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耳輪處主要有頸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應區。
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祕、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6、按耳窩:
先按壓外耳道開口邊的凹陷處,此部位有心、肺、氣管、三焦等穴,按壓15-20下,直至此處明顯的發熱、發燙。然後,再按壓上邊凹陷處。此部位有脾、胃、肝、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穴,同樣來回摩擦按壓15-20次。
7、提耳尖:
用左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然後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同樣用右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
然後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此處的穴位有神門、盆腔、內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關節以及肝陽穴、風溪穴等。
8、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發熱發燙。耳垂處的穴位有頭、額、眼、舌、牙、面頰等穴。
9、推耳後:
用兩手中指指面,分別置於兩耳後,沿翳風、瘛脈、耳殼後、顱息上下來回各推擦20-30次,至區域性皮膚髮熱,具有滋腎養肝,降低血壓的作用。
10、養摩全耳:
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覆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泡腳養腎法
泡腳活絡增腎陽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人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天下養生網*** 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條經脈之根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 位中,僅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經常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從而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 調理臟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臟腑功能紊亂、消化不良、便祕、脫髮落髮、耳鳴耳聾、頭昏眼花、牙齒鬆動、失眠、關節麻木等症。
建議晚9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體內血液迴圈。
上班族早上泡腳精力充沛
早上洗腳方法很簡單,水溫控制在40℃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浸泡5~10分鐘左右。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摩雙腳湧泉穴各1分鐘左右,再按摩兩腳腳趾間隙半分鐘左右。為保持水溫,可分次加入適量熱水,重複3~5次。
灸助補腎法
通過艾灸,可以提升人體的陽氣,這樣的壯陽方法,比起吃補藥來得直接和持久。從中醫理論來看,所謂亞健康狀態,就是陽氣不足的狀態。下面介紹艾灸能幫你溫腎壯陽幾個穴位:
灸足三裡
足三裡***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一個保健要穴,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多氣多血,增加胃腸蠕動,強壯脾胃。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艾灸足三裡進行保健的方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民間甚至流傳“要想安,三裡常不幹”的說法,說的就是艾灸足三裡灸至起皰流膿水的保健療法。足三裡保健灸的鼻祖, 唐代名醫孫思邈便活過百歲。一個禮拜薰一次,一次二十分鐘。
灸三陰交
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相交匯的一個聚合點,艾灸此穴有從陰引陽之意,補益陰精,長期灸這個穴位對肝脾腎都有補益固攝的作用。可祛溼濁,降血脂,還可以用來輔助治療脂肪肝。女人腰膝痠軟、白帶增多、月經不調,都可以通過這穴位來治療。
灸關元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任脈的交會穴,故統治足三陰,小腸,任脈諸經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等作用,古今都作為保健的要穴。
關元在下腹部,身體的正中線上,臍下3寸。採用仰臥的姿勢,將手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手小指的下緣處即是該穴。
關元穴的溫和灸法就是,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準關元穴薰灸。艾條距離面板約二到三釐米,使區域性有溫熱感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鐘,灸致區域性面板產生紅暈為度。
灸關元的最好時機在夏秋之交,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連續灸10次。冬春兩季除去特殊原因,儘量不要去灸關元穴,因為冬主收藏,春主升發,灸多了反而會洩精氣。
灸腎俞穴
腎俞位於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約1.5寸。艾灸腎俞穴可以益腎壯陽、填精補髓、強腰健脊。把艾條點燃對著穴位進行艾灸15到20分鐘,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對腎虛的病人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