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上學有哪些弊端

  家長棄工作做起了全職爸媽,讓孩子在家上學,專職在家教育兒女,這就是所謂的孩子在家上學。那麼,關於孩子在家上學的弊端,各位家長,你們可清楚?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孩子在家上學的弊端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在家上學的弊端

  1、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的交際能力、協作能力在集體裡才能培養,沒有集體的環境怎麼培養呢?孩子應該要在集體裡成長,父母在家裡教學只是單方面的傳授,但孩子在集體裡可以學習到如何與人相處,以後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孩子在學校,不止是學知識,更多的是學習如何與人交流、相處、合作、學會關心他人,也有機會了解到更多家庭之外的世界,有更寬闊的視野,有利於他們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2、“在家上學”孩子太孤單。

  一些創辦“在家上學”的家長也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同盟,共同辦理,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孤單。孩子在單一的環境中,接觸的人群比較固定,缺乏和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如果遇到強勢的小朋友或是交流問題,孩子會不知所措。

  3、影響孩子禮儀方面的培養。

  現在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家人對孩子溺愛的現象太多,如果孩子在家庭的環境裡學習,難免會有不怕、不聽的現象。幼兒園和學校教育可以對孩子在禮儀、禮貌方面有一定的教育,在家裡,父母很難對孩子狠下心,堅持下去。

  4、對孩子的思想和思維有影響。

  孩子從小就應該和同齡人一起成長,如果每天都是家長來教育孩子,必然在教育過程中,大人的一些較為成熟的思想就會潛移默化的灌輸到孩子的身上,讓孩子的童年有一些不應該有的成人思想與思維。

  5、容易限制孩子更廣的興趣愛好。

  在家可能家長更能直接地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但是這種環境能夠為孩子的興趣愛好所能創造的條件還是不如學校要更廣更多樣化一些,或許你覺得孩子在音樂方面特別有天賦了,但並沒有注意到他的美術方面其實更有才華。而在學校,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老師專門負責,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才能,老師一方面會注重培養,另一方面也能與其本人的其它愛好有個鮮明的對方,讓孩子本身也能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強項到底是什麼。

  6、孩子以後的出路會有麻煩。

  當下,“在家上學”這一教育模式還是存在有很多的困境,最突出的一點是:現有的教育制度對此並不認可,孩子長大後的“出路”很可能會遇到麻煩。早在2006年,面對京、滬等地出現的“私塾”潮,教育部就曾明確表示,“私塾”違反《義務教育法》,與體制博弈,最終很可能讓孩子付出代價,甚至影響到其人生髮展。

  孩子在家上學的好處

  1、父母可以因材施教。

  一些父母認為,教育應該像媽媽給孩子做的飯一樣,是營養可口的、獨特的。而公立學校教育偏向於功利化,競爭壓力也大,學校教育抹煞了孩子的個性。而“在家上學”,由父母做老師,可以更好地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課程,不拘泥於任何一套教材,教學也更個性一化,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2、孩子的學習更加自由。

  “在家上學”的孩子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一定會參考不少的教育類書籍,收集各種的資料。在孩子的學習上,不會像學校一樣有固定的模式,比如固定地教孩子去認字、學拼音,父母可以在平時看書或玩耍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教學,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學習方式更加地自由。

  3、可以保護好孩子的天性。

  現在,由於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趨勢所致,一些幼兒園開始教孩子學習各種專業類的知識。“在家上學”的孩子父母們認為,不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過早地學習文化知識,這樣磨滅了孩子原本的個性,希望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能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培養語言表達的能力,結合孩子本身的天性選擇自我為主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好處更多。

  4、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成長有利。

  大部分支援“在家上學”的父母認為孩子在成長階段不能缺少家人的陪伴,他們更重視孩子一些生活行為方式和性格的培養,教會孩子最基本的善良、真誠,有正義感等。在他們看來,這種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做到的,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

  5、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其實,創立“在家上學”的父母,其起因無外乎是父母對於當前中小學學習體制的不滿。父母看重孩子的全方位發展,而不僅僅是片面的學校教育,因此,父母們在自家學堂裡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增添孩子的童年樂趣。

  6、讓學習變成一種快樂和享受。

  孩子去學校學習,每天起早摸黑,不外是聽課、作業、做題、考試搏分數爭排名,高低得失都給孩子和父母帶來極大的心裡負擔和壓力,在學校學習無快樂享受可言。孩子在家上學,沒有考考考,不要分分分,孩子的作業不必打分,也不必考試。我們應該看重的是孩子學習態度,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該學習時候學習,該玩耍時候玩耍。

  在家裡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教孩子自立,讓孩子在成就感中享受快樂。

  各位家長,我們都喜歡我們的孩子,也呵護我們的孩子,可是呵護的方式肯定大不一樣。我的觀點是,家長們應該儘量多放手,孩子應該做的,就應該由她自己來完成,而且讓她自己統籌安排自己的事情,甚至也可以給她機會,讓她來安排大人的事情。最初幾次可以幫她出主意,逐漸的讓她自己獨立完成。孩子自己在做事情的時候,我們是鼓勵加讚賞,讓孩子感到她很能耐,這樣,孩子不僅不感到厭煩,相反會更加努力的把事情做好,從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各位家長,孩子自己獨立做事不僅能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統籌安排事物的能力,還有助於孩子在認識周圍世界、感受周圍事物方面,獲得第一手感性認識,為以後孩子學習物理、化學打下很重要的基礎。

  二、教孩子孝敬老人,尊敬師長,讓孩子在表揚中體會快樂。

  我見過很多孩子,沒有規矩,隨便頂撞老人、頂撞父母,對人沒有禮貌,不聽話。我覺得應該這樣處理這些問題:一家人吃飯總是聚齊了一塊吃,孩子不允許提前吃,尤其是有比較好吃的東西,鼓勵孩子把好吃的東西先夾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並誇孩子懂事;到外面去吃飯,孩子絕對不可以搞特殊化,必須等大人開始之後,她才可以吃飯,我們也誇孩子懂事。孩子跟老人、父母、長輩說話,必須以商量的口氣說話,一旦發現她口氣不對或者情緒激動,立即制止她,尤其是孩子第一次這樣跟你或長輩說話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制止她,她就會養成跟你對著嚷的習慣!要讓孩子知道,跟別人叫嚷著說話是不允許的!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仍然有跟你頂嘴、叫嚷的習慣,你別急,你千萬別跟她對著嚷或嚴厲的批評她,而是跟她和顏悅色的簽訂一個雙方互不叫嚷的君子協定,看誰先違規,並制定違規懲罰措施。千萬不要擺出我是爹,你就得聽我的,這種架勢,而是孩子做好一點就誇一點,不斷的表揚他的進步。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孩子跟我們在一起,遇到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孩子必須會問阿姨好、叔叔好,走時說再見,家裡來了客人,也要把客人介紹給孩子,讓孩子打招呼後,才讓她繼續做自己事情,我想客人都會誇孩子真懂事,孩子高興了,自然就懂事了。

  三、教孩子熱愛集體,學會為集體做事,並在集體生活給別人帶來快樂,在互相幫助中感受快樂。

  要讓孩子知道團隊生活的重要性。孩子喜歡自己的小家,也要培養孩子熱愛班級這個大家,最終培養出孩子的寬容、大度、以集體利益為重的思想。比如說,帶班老師提出倡議,讓孩子把家裡的小玩具帶來和小朋友一起交換著玩等,當孩子回到家把她想法告訴大人,我們應該大力支援她,並誇孩子做的對,得到支援後,她會高興的跟孩子們一起分享她的快樂,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與集體的交流,更加可以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集體生活中,同做一件事情,不免有孩子之間因意見不同而產生摩擦,孩子們的一個明顯缺點:一旦出現了什麼錯誤,你把他們叫停的時候,他們總有一千個理由來為自己的錯誤、毛病尋找藉口和開脫。也就是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找客觀理由。這樣的孩子,他覺得自己沒有毛病,就不改正自己,養成習慣了,就總是挑別人的毛病,自己就永遠不會進步。對於我自己的孩子,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上述情況,必須告誡她,馬上自我反省自己,自己哪個地方做的不對,趕緊承認錯誤,向人家道歉。即使不是自己的錯誤,也要寬容的對待對方。要記住“好漢子怨自己,賴漢子怨別人。”從而引導孩子幫其他小朋友做事時,要學會跟別人合作,不要互相指責,讓他們體會到團結協作的力量。

  四、培養孩子最起碼的是非觀念,讓孩子在思想的快樂中成長。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一天,一家三口到一家快餐店吃午餐,這時進來一對母女,母親要了兩碗粥,自己一碗,孩子一碗。孩子嚐了一口自己的粥,大概覺得不好喝,就不要了,而這時孩子的媽媽卻端起碗來,以粥不好喝為理由要把那碗粥退掉,服務員說粥已經喝過,不能退。這位家長堅持說沒喝,偏要退。於是這位家長便與這位服務員吵了起來,最後大打出手。那作為你們的孩子是怎樣的觀點呢?我想孩子的觀點是:家長做的不對,一是家長撒謊,明明喝過,說沒喝,沒喝怎麼知道粥不好喝呢?二是當著自己孩子的面竟對服務員大打出手,損害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對孩子影響不好。觀點鮮明,很有思想。還有一次就是我在路上聽見一個母親責備女兒,為什麼語文只答了七十分?怎麼答的?怎麼學的?一路上女兒只是哭,母親就是這三個問題翻來覆去的問。我的觀點是:一是這位母親真羅嗦,問題問一遍就得唄,幹嗎沒完沒了?二是母親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對,應該幫女兒分析為什麼沒有考好,是不會,還是馬虎,還是別的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