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措施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生物科學從20世紀中葉以來發展極為迅速,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突破。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更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最新進展,更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

  一、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一***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所謂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包括形成了很久的社會認同,學生家長,學校的管理層,也包括任課教師,甚至也包括學生。在形成了很久的社會認同中,將語數外認為是大科,史地生是小科,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初中生物就是一個小副科,學好學不好沒什麼大的必要,這樣的分科意識是最容易導致連鎖反應的,這樣的反應也就造成了生物學科課堂上的弱勢。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初中生物就是一個小副科,學好學不好沒什麼大的必要,在一般的教科研活動中,生物教學也處於微不足道的地位,每週一般每班2課時,多一點是每週每班3課時,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實驗學科。很多知識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但有些實驗卻由於諸多條件限制而流於形式。

  我也經常聽到有人說“生物你再學的好有什麼用,中考也不考它。”“到高中我學文,更不用學生物了”“就生物那點東西,我不學都知道”,殊不知,生物學是21世紀的領先科學,即使你高中不學理,但在高中會考中依然會考生物,再說在初中生物學習中你將獲得很多的知識和樂趣。

  ***二***師資不硬。自己有親身體驗,沒教生物前感覺教生物很容易,教上了生物才知道,課堂上不敢多說話,怕自己誤導學生。知識面的挑戰,主要是對素質的挑戰,並不是誰都能教生物,非專業老師與專業老師差距很大,需要付出更多。在我從事生物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的認識到了生物,說起來很簡單但教好確實不容易,你在課堂上真的不能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除非你具備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不然你說的話很可能就是對學生的誤導,語言的嚴密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對生物老師要求是很高的。初中生物教師師資隊伍很多是別科轉過來的,並不是很專業,跟專業老師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專業的生物老師適應起來肯定更容易一些。

  二、應對策略

  ***一***提高認識

  1.理解掌握初中生物的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課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學科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2.提高重視程度。

  學校的領導首先要加強對生物學科的重視,不能從領導的口中說出生物是小科的類似話語,加強對生物學科教科研活動,平時多走進生物課堂,從老師和學生那裡得到反饋,為老師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其次是生物教師更要重視自己所教授的學科,自己是學生最好的表率。老師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學生會在老師的感染下更好的投入到生物學科的學習中來。

  ***二***培養專業老師

  專業化的老師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生物專業的老師要比非生物專業的老師具有很強的專業優勢。一個非專業的生物老師至少教5年才能趕上一個生物專業老師的知識,這麼長的時間可以說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儘量讓專業的老師來教生物,如果實在沒有的話,儘量培養生物專業的教師,培養的時候要讓這樣的老師始終堅持在生物學科教學上,讓他多參加生物學科的進修、聽評課活動等。

  ***三***通過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物件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資訊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1.多媒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能夠激發學習動機,單獨的靠課本來講解生物課,很多同學覺的很乏味和單調,致使學生學習興趣完全減退。多媒體的使用便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教學資訊,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例如在講《傳染病及預防》一節時,通過圖片展示一些常見的傳染病表現形態圖片,同時相應體現一些危害,同學的興趣就來了,很想探究一下到底自己知道哪些傳染病,自己有沒有等,接下來同學們在課堂上就表現的很積極了。

  2.多媒體能使生物中重難點知識更加形象和直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利用網上圖片和動畫資源創設生物教學情景,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直觀形象,課堂上收到實效。例如在講解《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一課中血液迴圈,如果光靠自己的講解我相信很多學生都會糊塗了,但如果通過血液迴圈Flash動畫展示,學生就很快而且很容易理解並記住了。再如:《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中,觀察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的時候,學生除了自己要在顯微鏡下觀察,但消化過程通過動畫展示,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初中生物書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通過多媒體能夠使生物中難講解的變的直觀和形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體能夠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提升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多媒體能使課堂容量增大,並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相似點進行課堂練習,能夠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如果教師將題目抄在黑板上或口頭念,既浪費時間,題目容量又不大,而且有些圖片的習題,即使使用小黑板,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教師使用計算機制作課件,把要講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問題的思考,增大了教學密度,加快了課堂教學程序,增加了練習容量。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保持其良好的學習心態,有利於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改變初中生物現狀需要長期的進行,也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我們共同去探索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初中生物無論是教學還是社會影響力都取得更大的進步。

  篇二

  由於初中生物只參與結業考試,有很多學生對初中生物不夠重視。因此,很多生物教師都有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苦惱。那麼如何才能優化初中生物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呢?下面根據我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具體做法。

  1、注重現象向本質的轉化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對於學生只關心實驗現象而忽略現象背後知識的情況,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時應當適當的引導和啟發學生,以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如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可能出現很多細胞重疊而無法觀察細胞形態的情況,這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思考哪步操作存在問題,學生經過分析後可能會認為是洋蔥表皮未能展平或者製片時未壓好。實驗過程中,細胞可能會出現顏色過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會可能會得出染色時間不足而導致。實驗教學不但會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助於學生由只關注實驗現象向關注現象原因的轉變。

  2 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

  對於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若學生不感興趣則就不能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就會對該門課程有牴觸心理,初中生物教學也不例外。為此,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當採取適宜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①理論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實驗教學,通過實驗過程的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初中生物教學若採取填鴨式教學,則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會使學生對此門課程產生情趣。為此,教師應當適當活躍課堂氣氛,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熱情;

  ③鼓勵學生;在學生進行一些課外生物實驗時,生物教師應當以欣賞和鼓勵的視角看待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援,使學生對生物學習充滿資金,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3 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初中生物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學科,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現象都來自於生物。在進行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時,不但要使學生充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懂得如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知識的認識,進而掌握知識。為此,在確保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之上,應當引導學生進入生物教學實踐領域。如在學習完種子萌發全過程後,我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種子萌發試驗,每天記錄種子萌發的現象,並及時記錄實驗現象,之後對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得出實驗結果,之後再將所得到的結果與課本上介紹的理論進行比較。此外,實踐教學還能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其認識到生物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麼做也會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進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初中生物學習中。

  篇三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科學觀念的改變,世界各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教育、實驗教學。生物學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點學科,其基礎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過重大變革來提高生物教學。目前的生物教學體現了基礎性,但忽略了對內容的更新以及對學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脫節。現在有些生物教學仍然是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的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資訊、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 有效備課

  1、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傳統備課中常用瞭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需要準確瞭解。備課時應儘量用知道、說出這樣的動詞。

  2、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並不只是一張白紙。現代社會中,孩子在資訊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積澱,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

  3、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並“再度開發” 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過精挑細選、反覆洗練的。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但傳統備教材中,教師一般主要是分析本節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後知識的聯絡等。而有效備課應更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有效講授

  1、有效講授要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講授首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 方法一是創設情境。例如; 七年級的學生的第一個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創設多種情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並養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本實驗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對於如何觀察卻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師要創設恰當的情景來引導學生明確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而要想在顯微鏡下觀察得到細胞,材料必須薄而透明,要達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對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製成玻片標本才能觀察。以此同時,臨時裝片的製作又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我們老師可以將書本上洋蔥磷片葉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我們可以將整個製作過程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這樣,學生面對實驗臺上的各種用具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引導,並鼓勵學生大膽而又細心的進行實驗嘗試操作,對於不規範的操作,教師要進行耐心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本實驗是學生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使用顯微鏡學生非常積極,在此,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例如:調節粗細準焦螺旋要用雙手進行,轉動轉換器不能搬著物鏡進行。觀察到 初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細胞之後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外形特點,在此,細胞的結構又是本實驗的另一重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多種細胞結構,通過比較和分析,瞭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按從外到內的順序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並指導學生正確繪圖,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例如:繪圖要保證圖形的真實性,在一張紙上圖形要位於左上角,陰暗部分只能用鉛筆尖來點而不能塗等。

  最後,總結自己在實驗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培養學生歸納整合的能力以達到做實驗的目的。

  方法二是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一般不會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而有效講授要求教師告訴學生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2、有效講授要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只有講到重難點內容時,才會提醒一下。但由於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可能會造成學生只關注形式的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所以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時,進行中和結束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

  3、有效講授要求保持一定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鬆,且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例如: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故意稍作停頓,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或使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但教師必須儘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長時間的停留,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

  4、有效講授要求控制教學過渡當教師在改變話題,活動時出現的教學過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保證過渡有條理、簡潔,並且要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

  三. 有效提問

  1、有效提問要求問題保持大眾性提問能引起大多數同學的思維共鳴,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要求回答,課堂氣氛可立即活躍,提問要向全體學生髮問,抽答面要廣,這就必須要求所提問題必須具有大眾性。提問之後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如課堂氣氛活躍時***,可以適當增加提問的難度,但難度不可過高。教師可以相應到引導。

  2、有效提問要求問題有一定的價值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材中找出標準答案的問題是常見的。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儘可能多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問題提有所用,有學習價值。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有效提問要求避免“滿堂問” 曾經的教學是“滿堂灌”,新課程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於是“滿堂灌”的現象少了,但我們的課堂又遭遇到了“滿堂問”的尷尬。教師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諸如“對不對”、“是不是”等低階問題充斥課堂,這種課堂氣氛可能是活躍了,但學生收益不多,雖然在形式上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沒變,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這種“滿堂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難點,擠佔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也限制了學生思維。

  四. 有效傾聽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學會傾聽,那麼也必須從教師的耐心傾聽開始。教師在提問後,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傳統的教學中,常見的現象是教師提問後馬上就叫學生回答,而且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或錯誤時,教師馬上打斷,叫另一位學生回答或教師代為說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他要麼沒有機會說出完整的答案,要麼就會意識到他的答案是錯誤的,以至於根本不值得聽完。也許這種做法教師不是有意的,但挫傷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於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在傾聽時察言觀色,瞭解學生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迴應,比如對對方說的問題點頭示意或做出相應的反應。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要善於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小腸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學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這時教師可以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

  此外,激勵性反饋還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成功體驗,這也是生物教學的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