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法學考研複習計劃

  法碩作為熱門,近年來一直受到熱捧,下面是小編給考生們蒐集到的2017法碩考研——五大科目複習方法,希望對2017考生有所幫助。

  

  1.法理複習需先易後難

  在法碩複習的五門專業課中,法理學應該是一門比較難懂的科目,沒學過法律的考生看書時往往會覺得很枯燥,但一旦學通,概念部門法也就都通了。建議大家,在看書時,最好的順序是,不按指南指定的每門課先後順序看,而是先看刑法,因為刑法條理非常清楚,容易理解;接著再看法理,理解起來就容易很多。因為法理其實就是把各個部門法內部共同的東西進行抽象化,然後在呈現出來。法理內部的基本脈絡其實比較簡單,歸結到底,法理就是在講法律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會存在?法律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的?法律建立以後對社會和每個人都產生了什麼樣的結果?法是如何才能滿足我們需要的?我們又是怎樣制定出對我們更加有利的法律等問題?如果我們能按照這個思路將以上問題一一弄懂,那法理學就學通了。

  2.民法複習重在理解

  民法的複習重在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答好民法題。考生先要清楚,民法學是整個大陸法系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搞好民法是弄通所有其他法律的前提與基礎。而民法的體系又是由民法的調整物件所決定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時刻注意,民法主要調整的無非是橫向的財產關係。換句話說,我國的民法是以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係為其主要調整物件的,簡單地說,民法就是調整市場經濟中的各種社會關係的最一般的規則。總之,民法正是適應調整商品交換關係的內在需要,才形成了民事主體制度,所有權制度和債及合同制度,即傳統法民學中所說的“人、物、債”三大部分,從而構成了民法最基本的內容。所以,考生學好民法學的本質就是理解“人、物、債”之間的聯絡。

  3.刑法複習要有的放矢

  刑法的脈絡比較清晰,複習起來比較容易。總則和分則同等重要,每年考試出分值各佔50%。刑法拿高分的最主要辦法就是在複習過程中要抓住重點,做到有的放矢。刑法重點很好判斷,它們都有一些特徵,可以幫助大家判斷哪些地方是可能的出題點。特徵如下:有明顯大寫的一、二、三……,大寫的標題下有小標題的數字,如123……,小寫的1、2、3下多涉及法律方面重要的概念。這些部分一定要想辦法理解並且背熟。分則當中各罪裡有很多詳細解釋的要點。如搶劫罪中,什麼是以非法目的佔有?什麼是暴力?什麼是以其他方法?都要學懂、學通,這點很重要。以往有考生,考完刑法之後覺得答的不錯,感覺四個要點都寫出來了,但最後得分卻不高。而失分的地方往往就是需要答出來、且沒有好好解釋的地方。

  4.憲法理論複習注意知識點比較

  相比其他四門,憲法理論在考試中的要求並不是很高,複習起來難度也不是很大。不過這也不能作為我們忽視的藉口,憲法理論雖然簡單,但裡面的細小知識點卻特別容易混淆,所以考生一定要把憲法法條常備身邊,複習的時候還可以專門做一些知識點的比較。此外《選舉法》也比較重要,同樣不能忽視。

  5.法制史複習莫要細扣文言文

  對於初學者來說,法制史複習最大障礙可能是生僻的文言文,可是每年法碩入學考試考察的重點恰恰不在這。所以複習時,考生儘量不要細扣文言文,跳過去就行。法制史每年的重點變化不大,具體來說法制史的重點集中在秦朝、隋唐、明、清、民國還有建國初期等年代的法制思想、刑事法律制度、重要法典等內容,最好幫助記憶的辦法是做表格,按照朝代順序把重點內容列出來,做比較。每個朝代的民事經濟法律制度不是重點,只是其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名詞要記住。

  2017司法考試最全複習計劃

  聽課階段一份筆記***資料***貫穿始終

  1、基礎先修

  ***1***本階段主要是為基礎薄弱的法本或非法本設定的,如果自認基礎很好,可以直接忽略本階段,據我們瞭解,中政法、人大、北大的法本幾乎是不聽本階段的課程的。

  ***2***對於基礎薄弱的法本:先修階段只建議聽民法和刑法,一是因為這兩門理論性較強,需要理解的東西多,特別是刑法,好多高校還在講四要件,因此需要趕緊轉換思維。二是因為其他學科比較偏重記憶,過早複習效果不佳,而且浪費時間。

  ***3***對於零基礎的考生信心是最重要的,既然決定司考就要對自己有信心,雖然司考越來越注重考理論,但是畢竟不是學術研究,只是個資格考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當然如果你連意思自治、無罪推定、罪刑法定、合理使用。。。。這些術語都沒聽過,建議先修課程各門都要聽,主要目的是熟悉各個部門法的內容。

  2、系統強化階段

  ***1***本階段重中之重是建立各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這裡的體系不是巨集觀上的,如民法分為總則、合同法、侵權法、物權、親繼。而是要非常細緻,比如:一說到強制措施就要只有到有哪幾種***拘傳、取保、監視居住、拘留、逮捕***,還要知道考察方向***各種措施的決定機關、執行機關、適用條件、送看、詢問、通知家屬、期限等考察點***,最後要比較不同種類的強制措施在同一考察點上的區別。

  ***2***系統強化的錄音要聽幾遍?只聽一遍,一開始就要抱著只聽一遍的心態,千萬不能想著這遍先聽個大概,反正還要聽第二遍,一是因為沒有時間,二是因為一旦抱著這種心態,效率會很低。劉鳳科老師在15年課上說:“將他的系統強化課程聽三遍一定沒問題”。關鍵時你面對的是七門課程,根本沒有時間。

  ***3***聽錄音都聽些什麼?聽重點、熱點、空白點、預測點,一定要做好標記。比如楊帆老師在講課時會說哪些是重點每年必考,哪些是空白點,哪些是熱點……同樣鍾秀勇在講課時也會說:這個知識點3年沒考今年會是重點,這個是五星級重點……

  ***4***關於筆記,現在像大機構***厚大、華旭、三校***都是出書,老師都是按著書講,但書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不便於後期衝刺階段的背誦,所以在聽完系統強化一定要整理出體系完整、重點、熱點、空白點、預測點標記明確的筆記。大家也可以找各位老師在其他機構的薄講義,以此為基礎,形成自己的筆記

  ***5***聽課與做題的關係,建議將所有系統強化的課程聽完一遍,再進入下一個階段,統一做題,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第一,司考要在有限的試卷中考察儘可能多的知識點,所以好多考題是跨章節的,比如做刑法分則的題,一定要用到刑法總則的知識。甚至有些題是跨部門法的,比如三大訴訟法的比較。所以只有在聽完所有的課程後才鞥有巨集觀的把握。

  第二,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司考就是反覆記憶的一個過程,劉鳳科講課時說:“司考最銷魂的就是忘了記,記了忘,記了忘了記。”先聽完系統強化課程,再做真題,能刺激你的大腦,相當於又一輪記憶,忘了就及時翻一下講義。

  第三,司考輔導書,在每個知識點後都有幾個例題,聽課階段,把這些例題做做就行。

  ***6***各個學科課程的複習順序

  同一列的表示一起復習,為什麼這麼安排呢,一是連續幾天光聽一門課會很枯燥,產生厭學心理,二是因為各機構的課程一般也是同步上傳的,最重要的是卷四會考到各個部門法的知識,考場上需要快速轉換思維,這樣安排可以培養這種思維。比如早上聽民法,下午聽刑法。大家現在可能體會不到,在考卷四那種緊張的情況下,將民訴的內容寫到刑訴是很正常的。

  第一,先複習民法和刑法,因為各機構先上傳的課程也是這兩門,而且這兩門學科理解性的東西較多,記憶性的學科儘量往後放。

  第二,接下來是民訴刑訴,因為剛剛複習完民法刑法,對民訴刑訴的複習有幫助,而且兩個訴訟法一起復習,能夠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同學會問:一起復習不會記混嗎?三大訴訟法經常記混是考生最頭疼的問題,我們要坦然面對,仔細比較,理清思路,這樣才能掌握,魔方筆記整理了專門的講義《三大訴訟法比較》。

  第三,接下來是商經和行政法,商法注意民法中的理論,民商合一也是司考趨勢,行政訴訟法注意新法修訂及相關司法解釋,同時做好與民訴刑訴的比較。

  第四,最後是理論法和三國,因為記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放在後面,而且國際經濟法需要一定的民法底子。

  第五,為什麼知產放後面,因為老鍾知產課程出的晚,如果今年出的早,放民法後面。

  做題階段一份筆記***資料***貫穿始終

  1、做題順序:真題***分科***—模擬題—真題***分年***。為什麼按這個順序呢?系統強化階段課程聽完,先做分科真題,熟悉司考如何出題,同時可以回憶相關知識點,接著做模擬題,用來強化和提高。最後做分年真題,嚴格按照司考考試時間做題,兩天做一套題,上午08:30——11:30,下午14:00——17:00***卷四是17:30***。晚上用來對答案,特別強調,卷四一定要寫出來,不要在腦海裡拼湊答案。

  2、真題做幾遍?做完系統強化講義後面例題,再把分年分科的真題各做一遍足以,往年很多經驗貼都說要做3遍以上,其實沒有必要,因為在做第三遍時有些答案都記住了,關鍵在於理解,而不是盲目刷題。

  3、真題要做多少年?真題當然多多益善,有時間的話儘量都做,時間不充足也至少要做6年的。

  4、在做題階段,要特別提示大家注意心態,做真題***分科***、模擬題,你可能錯的一塌糊塗,但不要灰心,這很正常,在做真題***分年***時,每做完一卷給自己打個分,這樣考試時才心裡有底。

  5、做題階段要聽錄音嗎?如果你錯誤率超了百分之八十,建議聽錄音,如果錯的少,可以下載一些司考APP,上面可以搜到每一道真題,且大多都有音訊講解。

  【注意】一定要將錯題落實在筆記上,哪個知識點錯了,就在系統強化的筆記上標出,錯一次就打一個標記,並標註錯誤的原因。你做錯時的想法。這個特別重要,衝刺階段會很有幫助。

  衝刺階段一份筆記***資料***貫穿始終

  1、這個階段的任務

  經過前兩個階段,到衝刺階段階段的時候,你已經形成了一份筆記,記錄了你的聽課過程,做題過程,難點重點都包含了,那麼你只需要在考前一個月背兩三遍就可以了,要知道大多數的記憶任務是在最後一個月完成的。

  2、需要買各個機構卷一到卷四的背誦版嗎?

  臨考前一個月,各大機構都會推出“卷一必背”系列叢書......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粗略地對比,內容大同小異。有出版,就代表有需求。於是,每個人手裡都會拿著一本“必背”寶書,似乎封面寫著那突破的分數越高,就越是有用。但果真是這樣的嗎?

  首先,按照之前的推薦,每個老師出版的教材或編寫的講義基本都有完整的體系,經過反覆試錯、反覆迴歸,相應的體系裡已經有你的知識點記憶,最後放棄已有的體系去接觸陌生的表格,之前的積累多少會打折扣;要知道,相同的知識點,用不同的形式記憶,效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卷一必背”系列面向的是普羅大眾,針對性不強,而且內容較為簡略,覆蓋不到全部知識點,只有你自己清楚在已有的知識點上還需要強化哪些,這些早已在你的講義和筆記裡,無需重新進行“地毯式”搜尋, 在90%都已經掌握的“必背表格”裡尋找心理安慰。

  最後,如何對待這類叢書呢?不可否認,這類書中包含了老師對當年司考的重點、難點、新增點的總結,你可以買一本,簡單過一遍,把裡面的新增點,好的總結補充進你的筆記中即可。

  3、關於卷四

  卷四相對其他三卷更為特殊,因為它不僅僅考察知識點,更多的是考察綜合能力,這 種綜合能力可以大致分成:

  第一,思維轉換能力。它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七個不同型別的題目。

  第二,閱讀分析能力。卷四考試時間為 210 分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 30 分鐘內解決一道題,而每道題的題量又是相當大的,不具備閱讀分析能力的考生通常難以做完。

  第三,寫作表達能力。每道題從讀題到完成總和 30 分鐘上下,兩個因素起到關鍵作用,第一個是下筆的速度,第二個是表達的方式。

  由此觀之,卷四的練習必須是“實踐”的——我們必須每一次都動手寫。“隨意瀏覽題目→頭腦拼湊答案”的“意識流”只能應付選擇題。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需要每天背誦“卷四突破”系列,因為知識點都已經被之前的複習所涵蓋,我們需要的是運用而非背誦。

  4、關於衝刺階段的課程及押題

  衝刺階段的音訊完全沒必要聽,一是體系不強,二是浪費時間,但是各個老師的大綱解讀必須聽。關於押題,各位老師都是根據新法修訂、大綱變化等進行預測,關注各位老師的微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