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教師三年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就是做事要有個計劃。見習教師如何制定三年個人專業發展計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發展規劃***A、道德修養類***

  1、目標

  通過未來三年的工作,努力使自己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關愛每一位學生,帶給他們溫暖的記憶。

  ***2***堅守教師職業道德,豎立良好的師風形象。

  ***3***正確、合理地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以及同事之間的三種關係,和諧地進行教書育人工作。

  一句話,那就是“內修涵養,外豎形象”。

  2、學習內容及方式

  學習內容:

  ***1***閱讀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相關介紹資料,感受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

  ***2***虛心向身邊的同事學習,學習他們如何教書育人,讓“身邊人、身邊事”影響自己。

  ***3***積極參加學校、教育局的各項“師德師風建設”會議。

  學習方式:

  ***1***利用網路、圖書查閱師德方面的資料。

  ***2***虛心請教身邊的老同事。

  ***2***反思各項“師德”會議內容,落實好會議精神。

  發展規劃***B、專業進修類***

  1、目標:

  廣泛獵做中考試題,全面梳理初中數學知識和方法,提高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這過程中,瞭解中考命題趨勢,理解初中數學各個知識點在中考考查中的深度,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平時的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科學、合理設計教學案,構建有效課堂,向45分鐘要效益,讓課堂真正實現“寸土寸金”的要求。

  此外,練好字,書寫、設計好每節課的板書,讓板書美觀、整潔,讓學生享受美。

  2、內容及方式

  提高解題能力。解題需要題源,各地的中考試卷中就含有大量的題目。中考試題的立意是以能力為主,因此,教師做中考試題可以很好提高教師自身的解題能力。

  全面解析中考。中考試題是瞭解中考命題趨勢的第一手資料,做中考試題,及時總結,可以全方位、立體式的瞭解中考。此外,聽本市專家的中考講座,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構建有效課堂。查閱有效課堂的基本要求,努力在平時課堂中落實。加強與同備課組的交流,收集其他同事有效的做法。

  強練教師基本功。平時利用工作之餘,堅持練字。課堂中,書寫好每一個字,力爭板書整潔。

  發展規劃***C、能力業績類***

  1、目標:

  總體目標:使自己在教學、育人、教研三個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能出色地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

  具體目標:

  ***1***改變以往就知識講知識的做法。能利用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利用合理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結論;能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光收穫數學知識,更能收穫數學思想和研究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2***改變用制度教育學生的做法,通過感人、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故事來感化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育人能力。

  ***3***改變只教書不教研的做法。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優缺點,參加論文評比,讓教研成為常態,提高教研能力。

  2、內容:

  ***1***重新學習《新課程標準》,關注新的教學動向,深刻理解新的教學理念,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使新的教學理念真正進入課堂,最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收集各種感人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根據教育意義的不同類別,對故事進行分類。在教育學生中,能用具有典型性和針對性的故事,教育不同思想問題的學生,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康地成長。

  ***3***堅持寫好教學反思,及時做好文字工作的總結,揚己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自醒能力。堅持帶著問題去教研、去課堂,有目的的去實驗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提高教研中的問題意識。

  發展規劃***D、教學科研類***

  1、目標:

  訂閱各種教科研雜誌,認真研讀。學習其中先進的教科研成果,用優秀的理念武裝大腦;學習其中科學的教研方法,用合理的教研方法指導自身教研活動的正確開展。

  以每學期的組內公開教研活動為契機,製作一個較滿意的課件,設計一篇較滿意的教案,上好一節較滿意的課。在教研課中,展示出本學期所學的新的理念,體現出自己的教研所得,使教研課成為教研彙報課。

  認真進行課題研究,形成一篇獨創、有思想、有價值的文章。

  3、內容:

  參加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成長沙龍》活動,在活動期間,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充分交流各位青年教師的教研成果和心得。

  參加校內外各項教研活動,詳細記錄教研課內容,總結優秀做法,形成理論,為課題研究收集研究素材,做好準備。在自己的教研課中,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情,在此基礎上,滲透新課程理念,上出自己的風格。

  參加論文評比,以嚴謹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進行論文寫作。

  篇二

  一、努力做一個智慧的實踐者。

  有人說“實踐者是最指揮的”。的確,任何真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以檢驗。所以,我們的成長首先得立足課堂。雖然是短短的40分鐘,但要做一個智慧的實踐者卻是一門藝術。沒有日積月累的實踐,是無論如何也談不上“智慧”的,那就更別說“藝術”了。作為駕馭課堂尚且稚嫩的教師,我們更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己,豐富自己。對次,我對自己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夯實基礎,穩紮穩打,抓好自然常態下的每堂課。記得有人曾經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我認為在二期課改的今天,教師應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自如地駕馭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要上好每一堂課,教師就得有對教材的深入鑽研,有對教案的精心設計,有對學生的全面瞭解,有對課堂的靈活掌控,把每一個40分鐘都當作提升自己的機會;其次,虛心學習,借鑑經驗,提高專業修養。當蘋果砸到頭上時,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他說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領域,已經有無數前輩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要藉助“巨人的肩膀”成長呢?當然,除了認真研讀和學習教育教學的先進理論書籍外,我也要虛心向身邊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敬業精神,也學習他們長期積累下來的好的經驗和方法,以便縮短自己的成熟期;第三,要善於抓住每一次機會展示自己。展示並不等於出風頭。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節課,而是準備的過程。在專家和同行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你的課堂的理解,對教學的認識也會隨之昇華。而這些是我們在別人身上搬不來也學不會的。

  二、以反思促發展。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階梯,好好想想,看哪裡做的不對。這樣會使我們保持一種積極探究的心態,也會讓自己觀察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與觀念會有深層的認識。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專業發展資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經常做好讀書筆記、寫教學反思可以使自己業務水平再上新臺階。

  隨著二期課改的逐步深入,教師越來越需要隨時更新自己的觀念,以適應新事物、新變化。因為“變化總是在發生,他們總是不斷地拿走你的乳酪”。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拿老眼光和經驗來對待一切問題,恰好犯了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就象斯賓塞約翰遜在他的《誰動了我的乳酪》中所說的:“預見變化,隨時做好乳酪被拿走的準備,追蹤變化,經常聞一聞你的乳酪,以便知道它們什麼時候開始變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儘快適應變化,越早放棄舊的乳酪,你就會越早享用到新的乳酪,改變,隨著乳酪的變化而變化,享受變化,嘗試冒險,去享受新乳酪的美味”。

  因此,要儘快跟上新課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長的速度,教師應該善於反思,善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於一個參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師,我們更應該隨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對於自己的每一次實踐進行深入的反思,通過不斷總結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在解決矛盾中促進發展。

  三、始終保持專業的情懷——激情

  教育是一項需要獻身的職業,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職業。人們都把教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無上的榮譽承載著多少人對我們教師的囑託,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責任之重大。那麼要挑起這份重擔,我們就需要有為之獻身的激情。因為,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這份職業始終懷著一種激情,我們才能正視一切困難與挫折,才能承受一切委屈與壓力,才能在這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道路上走的堅定和從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今後的道路依然漫長。前方也許荊棘密佈,但當你享受學生成長的喜悅時,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在這個日漸浮躁的年代,我們既要敢於冒尖,又要甘於寂寞。也許我們是清貧的,但我們也是富有的,因為我們用我們的愛心塑造著一群群鮮活的生命,難道不是嗎?

  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要享受新乳酪的美味,我們就應該享受變化,嘗試冒險。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只有始終懷著激情地去實踐和反思,才能儘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做一名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

  具體措施:

  1、科學備課:怎樣才能讓學生懂學、愛學、喜歡學是備課過程中需要好好考慮和花心思的地方。加強備課的思維性、科學性、創新性、有效性。針對班級學生情況,寫出適合學生的教案,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備出自己的風格。瞭解每一位學生,針對他們的特點進行預設,爭取效果達達到最佳。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