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畫板塗鴉作品圖片

  小學美術教學思考是強烈的藝術釋放功能,在教學中不斷的思考,探索,創新,打破模式化教育,要多元化開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小學美術教學思考及探索。

  









  小學美術教學思考

  每個人天生都是藝術家。後天的生長環境以及傳統的教育模式,讓大部分人失去了與生具備的純真和創造力,失去了強烈的藝術釋放功能。正常人被戴上思維枷鎖,也將失去天性中本能的釋放,只會按照教化中的模式去生活,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定式。思維定式是成規,是數不盡的條條框框;而創造性思維正好相反,它要求原創性,要求衝破各種思維定式、條條框框的限制與束縛。

  創造過程也就是不斷打破框框的過程。文藝復興時期成為人類歷史上有巨大創造力的時期,湧現出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藝術家、藝術流派和藝術作品。所謂復興,就是迴歸了古希臘、古羅馬時代藝術質樸、純真的表現形式、創作風格以及評判標準。而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正是人類文明充滿無窮創造力的時代,這時的藝術沒有遵循、沒有模式,一切都是開創性的。創造從白紙開始,創造從打破框框開始。

  思考這一切,旨在為我們的教育提出問題。作為培養教育學生的教師,最該自省的是我們是在幫助學生打通疆域、放任思維,打破幼小心靈中不太牢固的壁壘;還是幫他實實在在地建立了一些清規戒律,捆綁了人類生性活潑,有創造力的手腳?孩子們一雙雙純真的眼睛顯示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全部好奇!孩子的眼光敏銳而獨特,孩子的思維豐富而且天生具有無窮創造力。教師要讓這些特質在他們身上得以保持、強化,點燃它、激發它,讓它放射出燦爛的火花。

  小學美術教育是完善人格的重要課程,是一個人觀察生活、進入生活的門檻。當今,人們常說進入了讀圖時代,視覺語言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渠道。而繪畫、雕塑又與這些媒介材料有著密切的傳承關係,因此,在美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視覺、觸覺能力,發展空間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充分掌握視覺語言的解讀與運用,是至關重要的。

  小學美術教學探索

  幾年來,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這些探索在教師、學生及家長中產生了一定影響,有些方面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1.展開想象

  小學美術教學重點在提高學生興趣,通過動手動腦,展開想象,並不在掌握多少技能。組織學生自己編故事,做導演,用泥塑作品充當角色。教師做他們的“攝影師”,聽“導演”的安排,用數碼相機把作品收錄起來,最後在“導演”的督察下,用電腦將他們製作的泥塑組合成動畫故事。這些由孩子們親自參與的作品,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積極性,許多同學創作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作品。用這樣的方法上美術課,孩子們有興趣,喜歡上。它把傳統工藝手段和現代多媒體技術整合運用,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又提高觀察、造型、結構能力。把平面造型與聲光知識、活動影像結合學習,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和藝術視野。

  2.要啟發不要模式化

  創作是無界限的,一些教師不明白這個道理,很用心地畫了很多範畫,試圖開拓孩子們的思路。但是畫中的小兔子必是中規中矩吃草的;畫的老鷹必是高瞻遠眺挺立的;畫的牡丹必是大紅大紫富貴的??學生照著畫絕對錯不了,一點不能走樣。結果,學生出來的作品倒是贏來了家長們的讚賞,還常常拿出去參加比賽,作樣板專欄、出畫冊。學生們也以能把教師的畫模仿得惟妙惟肖而自豪。問題漸漸出現了,這些範畫影響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學生的作品永遠都是一個模樣,稍微換個題材就不知所措,教師不來絕不敢隨便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