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隨筆

  每個學生都是創造的天才,把他們興趣的東西挖掘出來,他們能敲出不同的節奏,聲響,音色。關於音樂教學,老師都有什麼經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音樂活動離不開感受,在音樂中讓幼兒充分的去感受音樂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創新,幼兒身上潛存著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把孩子融入到音樂活動中,促進孩子多元智慧的開發。從感受音樂入手教幼兒學習音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表現欲和自信心。會表演、會創編學習積極主動,印象深,記得牢,從而使“學會”變成“會學”再到“創造性的學”,使幼兒在充滿音樂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讓幼兒紮實的學到知識,並利用已學的技能進行創新,發展提高了幼兒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時,首先讓幼兒感受曲子,理解歌詞,從而啟發幼兒表達出來。在學《高高的蘋果樹》這首歌時,我用簡筆畫的方式畫了一個高大的蘋果樹下畫兩個席地而坐的小孩,簡單、明瞭。讓幼兒聯想自己在樹下會幹什麼?在豐富實際感受的基礎上對歌詞中的詞意有了進一步理解,使其產生相應的感受,然後我用歌詞按照歌曲的節奏來朗誦它的內容,並讓幼兒學習。當幼兒學的容易時,他們對自己有了信心,對活動有了興趣,也促使他們會自然的按自己的意願感受音樂、表達音樂。然後我示範演唱歌曲。讓幼兒學唱三遍後我把畫上的蘋果擦去換上幾個橘子,讓幼兒來學習創編新的歌曲。最後讓幼兒來想出還可以換成什麼水果樹。邊唱邊跳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是他們的發展特點,他們的表現有了粗淺的技能和經驗,他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啟發,同時也給幼兒一些示範動作,教給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在創編動作時,當唱到“我們唱歌,做遊戲”時,幼兒都會隨著音樂結合生活中的事創編各種動作;如:兩兩相對拍拍手;幾個人拉成圓圈開心的轉一圈;站在地上點頭等;在創編動作中,逼真的表現出了孩子們投入的喜悅之情。

  篇二

  首先,在匯入新課時我們應該注意,一定要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現在中學生的現狀,很多學生都迷戀流行歌曲,那麼,在匯入新課時,我們要儘量找一些內容健康、富有感召力的流行歌曲或者是語言來引起學生的共鳴,調節課堂氣氛。

  其次,課堂提問要有技巧性和趣味性。課堂精心設計問題,既要考慮到學生可能需要的考慮時間,同時還要考慮到問題的趣味性。實際操作中,要注重啟發、引導,多用鼓勵性語言,儘可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切忌諷刺挖苦,以免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音樂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第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師生不斷互動實踐過程中,才能產生和發展人的認識;只有在能動的實踐過程中,個體才能作為一個開放系統不斷地吸取外界資訊;正如一個名人所說:一個人的興趣所在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篇三

  一、學生的聽

  從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角度上看,音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性和不受視覺影響的審美特徵,是以“聽”引起學生對審美形象的注意。故而“聽”這個詞在音樂中就具有了更加複雜和廣泛的意義。學生不僅僅要會“聽”音高,還要學會“聽”音色的變化、節奏節拍的變化,去“聽”旋律線條的進行……。就像學習繪畫的人要訓練幾十種相近的顏色中,能夠體味它們的不同一樣。聽覺是行動的指導,無論是音樂的律動,旋律線條的進行,音色的多種變化等都需要用我們的耳朵去分辨,聽得見它們細微的變化才有可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學會聽,是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聽覺習慣,學習音樂重要的條件。

  二、老師的聽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學生的發言還沒有說完,自己便到旁邊拿獎勵的小卡片沒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只有全身心地傾聽學生說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動態中挺進,使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著挑戰與創新,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會給學生樹立可感的榜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