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5篇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新課改是振興教育,適應國際潮流,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唯一選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體育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
這學期,學校組織我們每個教師重點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的正式版本。每週的教研活動,新課標的學習都是我們活動內容之一。新課標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新課標明確了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標準,但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我們體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自主選擇,這更加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內容的選擇上謹慎仔細,考慮周全,使必學內容成為體育教學中身體鍛鍊、技能學習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載體,結合自己的經驗紮紮實實的落實好教學內容,根據自己對教學理論、教材的理解重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把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經驗滲透到教學中去,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新課標的學習對我們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有一定影響。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在內容或方法等的選擇上都必須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首要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教學以教師、課堂、教材為重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在課堂中起著引導的作用,不再是消極的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與他們自由發揮、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真正達到身心的全面發展。教師在體育課中要以鼓勵表揚為主,不僅僅是對學生技能上的評價,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評價,樹立平等、和諧的的師生關係,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活動的積極性。在新課標的學習中,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中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體育鍛煉的習慣。一節體育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我們需要的是通過我們的教學、我們的引導,讓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對學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響。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教師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2
聽完幾位專家的精彩講座,再加上和幾位專家的網上交流,收穫很大。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行,改變了過去的“一言堂”。新課程提出了新的課程目標和理念,要求我們建構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式,“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建構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培養符合新課程目標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新課程似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課堂,使沉悶的課充滿了活力。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灌輸、解疑答惑,而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課堂上呈現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學互教的充滿活力的學習場面,不再是過去的教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情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原來的“被動學習接受”變成了現在的“主動發現學習”,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新課改使得學生的膽子大了,敢於提問,敢於質疑了,他們變得特別活躍,更有積極性了。
新課程要求教師角色轉變,由傳授者、“獨裁者”、“裁判員”、“演員”、“家長”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研究者、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要虛心、誠實、真誠地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走近學生的“心田”。儘管這對於教師來說很難,但是教師們卻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勇氣,在教學思維、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變的意識。我們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嘗試新的教法,勇於創新,自我反思,改變過去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是學習者和知識之間的中介者,不光是傳授知識,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等,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學生學會了新的學習方法之後,教師應幫助學習者回顧學習中的每一步驟,使他們在脫離這種結構化的情境之後,仍然會使用該方法。並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評價新方法,讓學生自己決定方法的有效性。
實施新課改必須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已有的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生的課業學習情況通過考試分數來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品質的評價,評價方式呆扳,不利學生的發展,打擊了一批學生的積極性.而新課改要求在評價學生時,不是隻看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一次 考試的成績論成敗,評價方式要科學、全面、客觀,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愚見,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
新形勢下我必須充分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教師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以新理念新觀念,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駕御課堂的能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能力,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語文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
這段時間對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也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麼,什麼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說讀寫、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於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與其他學科有著本質區別的地方。如果對一篇文章的解讀把“工具性”無限制的放大,那勢必上成了自然科學,抹煞了語文文字的深刻內涵,摒棄了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陶感染,再也談不上提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學,有些老師存在這種情況,結果造成了學生厭學,語文課堂索然無味。相反,如果單單著眼於“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裡的思想情感,而不顧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字內容對學生的影響,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課,丟棄了“語文課程也是實踐性課程”這一基本理念。
語文課,必須上出語文味來!它要培養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提高人文素養這方面的價值,當然它也要讓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如閱讀教學中,不光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態度也應在這個過程中發生潛移默化的演變。4月9日至13日,我們萊州市舉行了語文優質課複賽,選手們分別講授了散文、詩歌、文言文三種不同的文體,教研員劉東方老師一直對評委和選手強調,無論哪一種文體,都必須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要讓學生思想情感受到薰陶感染,又要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這種對教師的引領、導向,是完全順應新課標的精神的。同時,她也從新課標出發,指導老師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無疑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賽中,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課例。凡是聽過課的語文老師都說,這屆語文優質課評比是最有語文味的。
只要我們領悟了新課標的內涵、精髓、實質,然後在課堂中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那我們的語文課一定會上出語文味!
英語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4
我認真閱讀了《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認識到: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學生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因而教師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對待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援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併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應以興趣為先。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數學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
當今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數學教學目標,也正發生著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點體會:
一、設定問題情境化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一年級學生從無知好動的幼兒轉變為小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永續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新教材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個體認識,在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第一冊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具有直觀、想象、猜測的特點,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再現,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有趣地展現出來,特別易於誘導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方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0”的初步認識時,我先創設全班同學吹泡泡,學生邊吹邊數、教室裡充滿了五顏六色的泡泡,一會兒泡泡沒有啦,這時我抓住時機,誰能講一講你吹了幾個泡泡?現在有幾個泡泡?全破了、沒有了;沒有用什麼數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知識。從而揭示課題,緊接著再創設“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數一數第一隻、第二隻、第三隻、第四隻小貓各釣幾條魚?當學生講第四隻貓沒有釣著時用什麼數表示?用“0”表示,充分讓學生體會把問題情境故事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一年級教材,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用“分蘋果”,學習得數為“0”的減法用“小貓吃魚”,學習“5”以內的減法用“摘果子”,認識時間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課題表示,使學生學習既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三、學習方式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教學“大家來鍛鍊”時,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校園讓他們發現身邊的數學,從而提出數學問題,再解決問題。教學得數是“8”和“9”的加減法時,讓學生擺一擺、塗一塗,在擺和塗中去發現加法和減法算式。悟出方法,既發展思維,又開發智力。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正如孔子說:“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實驗教材特別重視遊戲活動,如:“猜數遊戲”,“出手指遊戲”,“幫小動物找家遊戲”,“下棋遊戲”等,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發現方法,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3、重視模擬活動。好奇也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一些模擬活動。如:教學“認識前後”設定模擬賽車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模擬父母整理房間,模擬宇航員“遊星空”,“數星星”,提出數學問題,在情理交融中達到迅速理解,使課堂喚發出生機與活力。
4、重視合作交流活動。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活動慾望。使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找到方法。
5、重視評價活動。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評價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它是對知識、對問題的反饋。評價的手段,首先用教師的反饋評價影響帶動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要全面、具體、民主,評價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勵性,使學生知道從哪些方面和以什麼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其次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培養反思能力。如“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你覺得自己的解法正確嗎?你選用的方法最好嗎?引導學生從比較中全面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後開展互評,既要會評價自己,還要會評價別人,發揮評價地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運用知識實踐化
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因此讓學生在生活的空間中學習,在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中解決問題。如:教學得數是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時,放手讓學生去實踐,通過自己塗一塗總結出加法和減法算式。當學生初步學會統計知識後,放手讓他們去統計自己的身邊的數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幾件,春夏秋冬的褲子幾條、鞋幾雙。小書架上的書,家中餐具、一月的水、電、氣等。這樣的教學安排,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學生同時在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獲得了一些數學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新課程實驗中,老師要帶著新的理念,轉變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範文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