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後進生轉化案例

  在高中教學當中,教師有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轉化高中後進生,高中教師只有將後進生進行合理轉化,才能保證教學的整體質量高中教師想要轉化後進生,就需要在過程中採取一定程度的激勵策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篇1

  高三***9***班學生王俊雄,從言行舉止來看,上課沉默寡言,似睡非睡,而課後卻異常活躍,所以剛接班時該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我瞭解到該生非常聰明,但不愛動腦筋,厭倦學習,還不服從老師和班幹部管理。英語課上當面頂撞老師;這一系列的事件讓我認識到:這是一名差生,確切的說,還是一名“高能”差生。

  但我相信: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對於這樣一名學生,作為老師,不應該歧視他、漠視他;相反地,更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更多的愛、更多的支援、更多的關注。這種愛是一名教師對於學生髮自內心的愛,真誠的愛。這需要老師付出的百倍耐心和細心,用愛的方式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嚴格的要求。對此我多次找他談心、溝通。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讓他說說自己的心裡話,如對家庭的看法、學校班級的看法。讓他從心底意識到:學校、老師是關愛、關心他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的一番努力,該生雖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與以前相比較,進步可以說是顯著的。比如衣著方面,不像以前那樣過於隨便了,也遵守紀律了,上課不講話、開小差、不遲到、不早退、按時完成作業;特別是在言行舉止方面,較之以前,可以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化學專業成績也進步很快,也變得喜歡和老師交流了。高考化學專業成績102分,總分462分,上第三批A線。

  篇2

  鄧××,男,十七歲,高一***9***班的學生,繫留級生。

  鄧××同學是獨生子,從小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共同關心和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父母工作繁忙,為此更是得到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父母礙於雙方面子也放鬆了對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想做就做,大多時候就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每個週日的下午總是找出各種理由和藉口出去,目的就是上網。有一次大休回家返校途中去網咖,結果遲到了,家長和老師批評了他,他反而怨恨父母和老師。進入我班後以腿受傷為由不參加學部的晨跑。晚自習也常以去畫室為由不參加自習。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具體教育轉化工作,鄧××漸端正了態度,各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轉變。日常行為表現好轉,不再迷戀電腦遊戲,與同學相處較融洽,能主動參加各種有益的集體活動,而且主動和父母溝通,理順關係。現在的鄧××,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較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態良好,信心增強,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盡力。我認為,他已經從“後進生”行列中走出來了,正逐步走向“優生”的佇列。

  篇3

  李冠,男,17歲,由職高輟學轉入,2009年進入我校高一學習,班主任反映該生學習無興趣,打架,大喊大叫,甚至有點在女同學面前動手動腳。2010年留級進入我班學習。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祖輩對其比較寵愛,可是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再加上他們經商的緣故。平時對孩子要麼放任不管,要麼只會責罵,一聽說成績不理想,就是一頓打罵。

  通過近一年的教學觀察,我發現李冠的行為主要表現在:性格方面以自我為中心、狂躁,自我約束能力差;心理方面自暴自棄;勞動能力方面較薄弱;學習方面興趣不濃。

  作為教師,只有給予相應的幫助和心理疏導,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績能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加強。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瞭解什麼樣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麼樣的病更為重要。”瞭解了他的心理特點及其成因後,那麼我們老師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他的心理建設,加強對他的心理監護,使他的心理健康發展,樹立信心,從本質上轉化他,進一步提高教育實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師生共同努力,這個男孩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時在和同學的交往中,能主動退讓,家長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不會想要什麼就朝著要什麼了。他從一個令人討厭的孩子,成為班級中受人歡迎的一員。他能按時完成作業,和同學友好相處,不隨便打人,積極為集體做事,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參加了校運動會,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相信以這樣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他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篇4

  小王性格孤僻,有著較強的牴觸情緒,與他交流十分困難。記得有一次,小王因在原來班上的德育成績不及格,被學校通知參加後進生會議。回到班上後,小王先是埋怨老師對他有成見,後來乾脆罵班幹部,接著就與班長髮生了衝突。我得知情況後,先查清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接著找來了小王。

  我首先肯定了在新的班級中的表現,並告訴他發生這次誤會主要是我沒有及時把他的進步表現上報給學校,因此這件事的責任在我。後來,儘管事情過去了,但小王對老師和班幹部的態度並沒有改變多少。雖然後來又做了幾次思想工作,但我與小王的關係似乎並沒有融洽多少,一直到小王初中畢業了,我仍然深感遺憾。沒想到,半年後,我突然接到小王打來的電話,小望說他現在是一所師範學校的學生了,而且因為他的數學成績優秀被選為班幹部。在工作中他曾遇到了一些困難,當時真相放棄,但一想到自己原來是那樣的不懂事,老師都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就覺得應該堅持下去。電話的那一頭是小王懇切的話語:“老師,我現在無論如何要向你道歉,為我以前做過的一切傻事,雖然遲了點。

  現在,我也要當一名老師了,要是遇到跟我過去一樣的學生,我不知道我會怎麼辦。不過,我一定會想起你對我的寬容”。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了什麼叫“春風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