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語文質量測試題

  高二往往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那麼,對於初二語文,往往要怎樣複習呢?別走開,接下來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做份福建省廈門市,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福建省廈門市

  選擇題

  對以下選段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A.孔子誨人不倦 B.孔子從諫如流

  C.子路當仁不讓 D.子路學而不厭

  下列各項中,對《三國演義》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孫策有“小霸王”之稱,他以弟弟孫權為質,向袁術借來兵馬以圖大業。渡江途中,遇見太史慈,太史慈表示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第15回***

  B.蔣幹自告奮勇前往江東說降。周瑜大會群英,並故做狂態,佯醉洩露“機密”,誘使蔣幹偷了假密信,致使曹操中計,除掉兩位水軍都督。***第45回***

  C.關羽想入川與馬超比試高低。諸葛亮寫信給關羽,說馬超比不了美髯公的絕倫超群,還指出守荊州的重要性,打消了關羽入川比試的念頭。***第65回***

  D.孫權起五路大軍,大舉伐蜀。諸葛亮安居相府,只令“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各自領兵迎敵,很快就平定了五路大軍。***第85回***

  E.馬謖自告奮勇守街亭,諸葛亮囑咐他“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但馬謖執意屯軍山上。司馬懿指揮大軍圍山,斷水,放火。蜀軍大亂,街亭失守。***第95回***

  下列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強調要舉一反三,說明他重視啟發教育。

  B.“嘗獨立,鯉趨而過庭。”孔鯉接受“庭訓”,說明母親育我辛勞,要施行孝悌。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主張推恩,這有助於實現人和。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孟子主張教化百姓,目的是使百姓依禮而行。

  孔子對從政的基本態度是:政治清明時,應積極貢獻心力;若執政者失道,則暫時退出權力結構。下列《論語》文句,表現這種態度的一項是*** ***

  A.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B.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

  C.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D.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6分***

  景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慾,諸侯不說,百姓不親。公患之,問於晏子曰:“古之聖王,其行若何?”

  晏子對曰:“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黨,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國之地,不耗小國之民,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眾強,故天下皆欲其強;德行教識加於諸侯,慈愛利澤加於百姓,故海內歸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黨,故讒謅群徒之卒繁;厚身養,薄視民,故聚斂之人行;侵大國之地,耗小國之民,故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眾強,故天下不欲其強;災害加於諸侯,勞苦施於百姓,故仇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興。”公曰:“然則何若?”對曰:“請卑辭重幣以說於諸侯,輕罪省功①,以謝於百姓,其可乎?”公曰:“諾。”

  於是卑辭重幣而諸侯附,輕罪省功,而百姓親,故小國入朝,燕魯共貢。

  墨子聞之曰:“晏子知道,道在為人,而失為己。為人者重,自為者輕。景公自為而小國不與為人而諸侯為役則道在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選自《晏子春秋》***

  [注]:①省功:減免勞役。

  【小題1】用“∕”給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斷句***2分***

  景 公 自 為 而 小 國 不 與 為 人 而 諸 侯 為 役 則 道 在 為 人 而 行

  在 反 己 矣 。

  【小題2】全都屬於晏子提出的古之聖王治國之道的一組是***2分****** ***

  ①其行公正而無邪 ②不阿黨,不私色

  ③諸侯皆欲其尊 ④慈愛利澤加於百姓

  ⑤劫人以兵甲,威人以眾強 ⑥輕罪省功,以謝於百姓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②④

  【小題3】下面對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齊景公輕視諸侯和百姓,好勇縱嗜,導致國家內外交困。當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以古之聖君和今之昏君的治國之道作對比,目的在於讓齊景公知道“寬厚愛人”的重要性。

  C.齊景公依晏子的開導行事,其結果雖然違背了個人的利益,但卻獲得了“諸侯附”,“百姓親”的好處。

  D.墨子聽說此事後,稱讚晏子懂得治國之道,明白為人者必受人尊重、為己者將被人輕視的道理。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2分***

  譯:

  ⑵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

  譯:

  ⑶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2分***

  譯:

  按要求分別指出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填序號******4分***

  ①將有事於西疇 ②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③急於星火

  ④《齊諧》者,志怪者也 ⑤之二蟲又何知? ⑥而劉夙嬰疾病

  ⑦富貴非吾願 ⑧彼且惡乎待哉?

  ***1***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句: ***2***賓語前置句:

  ***3***被動句: ***4***判斷句:

  按要求分別對下列加點詞的活用情況進行歸類***填序號******3分***

  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樂琴書以消憂

  ③徐孺下陳蕃之榻 ④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⑤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⑥當斂裳宵逝

  ⑴名詞作狀語: ⑵名詞作動詞:

  ⑶使動用法: ⑷意動用法: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5分***

  【小題1】時矯首而遐觀 遐:

  【小題2】景翳翳以將入 景:

  【小題3】聊承化以歸盡 聊:

  【小題4】披繡闥,俯雕甍 闥:

  【小題5】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甫:

  【小題6】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迥:

  【小題7】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摶:

  【小題8】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搶:

  【小題9】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三秋:

  【小題10】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除:

  語言表達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題目。***8分***

  ①羅馬的偉大,在於每一個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遺留,②每一項遺留都有 昂揚的姿態,③每一個姿態都經過藝術巨匠的設計,④ 都構成了前後左右的 ,⑤每一種和諧都把時間和空間安詳對視,⑥每一回對視都讓其他城市 ,知趣避過。

  【小題1】第②處要補上一個恰當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氣概 B.氣勢 C.意氣 D.義氣

  【小題2】請在第④處橫線上補寫恰當的文字,使上下文銜接合理。***2分***

  答:

  【小題3】請在第⑥處補寫一個四字短語。***2分***

  答:

  【小題4】以上文字有一處有語病,請指出序號並提出修改意見。***2分***

  序號: 修改意見:

  分別寫出下列劃橫線的詞語的詞性。***4分***

  ⑴議論文是以①邏輯為基石②、以證據為結構、以說服③讀者接受觀點或採取行動***或者④兩⑤者兼而有之***為寫作意圖的文章。

  ①以 ②基石 ③說服 ④或者 ⑤兩

  ⑵思想是美麗①的,思想成就了我們②人類的③偉大。

  ①美麗 ②我們 ③的

  寫出下列各短語的名稱***並列短語、動賓短語、主謂短語、偏正短語、介賓短語***。***4分***

  ①基本國情 ②語文數學 ③閱讀經典 ④朝這個目標

  ⑤工具性與人文性 ⑥創造奇蹟 ⑦肝膽相照 ⑧刻苦學習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參照以下示例,用符號劃分下列句子成分。***4分***

  示例: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

  ①不 少 同 學 的 作 文 在 慵 懶 中 講 著 習 慣 性 的 套 話 。

  ② 先 聖 用 憂 鬱 沉 澀 的 目 光 將 “愛” 字 寫 得 那 麼 沉 重 。

  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第②句在末尾***。***只填序號******3分***

  ①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②收穫更多的美麗。

  ③“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④但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壁壘,

  ⑤即使給你整個世界,

  ⑥一個人只有最大限度地擴大自己的胸懷,

  ⑦才能比別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事物,

  答:

  把下面畫線部分改成表示否定的排比句。***3分***

  語文課堂離不開朗讀。朗讀,才能體會到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

  蘊之深,風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讀時,做到“目、口、耳、心”四到,才能實現目觀、

  口誦、耳聞、心通的最佳效果。

  用自己的話,簡述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的標準。

  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答:

  名著導讀

  簡答題。***任選一題******5分***

  ⑴雲長曰:“我等皆出迎敵,未審軍師卻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縣城。”張飛大笑曰:“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劍印在此,違令者斬!”玄德曰:“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二弟不可違令。”***《三國演義》第39回***

  孔明坐守的縣城是何處?他是如何“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請簡述。

  ⑵歆曰:“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試之。若不能,即殺之;若果能,則貶之,以絕天下文人之口。”丕從之。***《三國演義》第79回***

  曹丕如何“以才試之”?結果怎樣?請簡述。

  請簡要分析“反求諸己”與“人和”的關係。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答:

  以下選段中劃線處的兩種說法,其本質上相通,但又有所區別。請問:這兩種說法區別在哪裡?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

  ②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論語·顏淵》***

  答:

  以下選段的語錄,講了君子的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答:

  以下選段主要體現了孔子的哪兩種重要思想***原則***?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答:

  概括題***4分,各1分***

  《論語》《孟子》的語言富有表現力,其中大量的語言已轉化成今天的成語。請從以下選段中,各提煉出一個成語。

  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

  ⑵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

  ⑶孟子曰:“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

  ⑷孟子曰:“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

  對以下選段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A.齊宣王對湯放桀、武王伐紂的舉動提出質疑,認為那是以下犯上。

  B.孟子認為桀、紂都是獨夫,流放或討伐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C.孟子認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責怪臣不像臣。

  D.孟子嚴厲警告齊宣王,如果他敢賊仁賊義,就要被流放或被討伐。

  在下面語境中,“君子”和“小人”是指地位意義上的君子、小人,還是指道德人格意義上的君子、小人?“道”是指仁義之道,還是指禮樂教化之道?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答:

  默寫

  名言名句填空***6分***

  【小題1】引壺觴以自酌,____________ 。***《歸去來兮辭》***

  【小題2】____________  ?曷不違心任去留?***《歸去來兮辭》***

  【小題3】山原曠其盈視, ____________ 。***《滕王閣序》***

  【小題4】 ____________ ,彩徹區明。***《滕王閣序》***

  【小題5】既無伯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晚有兒息。***《陳情表》***

  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有的人認為:人與人之間設定的,不是一條通道,而是一堵牆;

  有的人認為:人與人之間設定的,不是一堵牆,而是一條通道。

  你認為呢?請根據你理解、認識寫一篇不少於800字議論文。

  要求:①必須符合文體要求;②角度自選;③立意自定;④題目自擬;⑤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的人

1.2016高考全國卷1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解析

2.高一語文病句專項練習題及答案

3.高中語文必修五複習檢測試卷及答案

4.高中語文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