戇子記的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謝濟世的《戇子記》用“戇”者作記,只是借題發揮,抒發自己一生忠誠耿直卻處處蹭蹬的滿腹鬱憤。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戇子記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戇子記的閱讀材料

  梅莊主人在翰林。傭僕三:一黠、一樸、一戇①。

  一日,同館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輩興闌矣,安得歌者侑②一觴乎?”黠者應聲曰:“有。”既又慮戇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樸者司閽,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戇者已歸,見二人抱琵琶到門,詫曰:“胡為來哉?”黠者曰:“奉主命。”戇者厲聲曰:“吾自在門下十餘年,未嘗見此輩出入,必醉命也!”揮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燭酌酒校書。天寒,瓶已罄,顏未酡③,黠者眴樸者再沽。遭戇者於道,奪瓶還諫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無損也。多酤傷費,多飲傷生,有損無益 也!”主人強頷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書童掌燈,傾油汙朝衣,黠者頓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樸者行杖,戇者止之,諫曰:“僕嘗聞主言,古人有羹汙衣、燭然須不動聲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遷怒曰:“爾欲沽直邪?市恩邪?”應曰:“恩自主出,僕何有焉!僕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異日跪御榻與天子爭是非,坐朝班與大臣爭獻替。棄印綬其若屣,甘遷謫以如歸。主亦沽直而為之乎?人亦謂主沽直而為之乎?”主人語塞,謝之,而心頗銜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誘樸者共媒糵④,勸主人逐之。會主人有罪下獄,不果。

  未幾,奉命戍邊,出獄治裝。黠者逃矣,樸者亦力求他去,戇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報國之時,即吾儕報主之時也。僕願往!”市馬,造車,制穹廬,備粱糗以從。於是主人喟然嘆曰:“吾向以為黠者有用,樸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戇者可用也;樸者可用而實無用,而戇者有用也。”養以為子,名曰戇子云。

  [注] ①戇:迂愚而剛直,憨直。 ②侑:勸人飲酒進食。 ③酡:飲酒臉紅貌。④媒糵:醞釀之意,比喻定計陷害。

  戇子記的閱讀題目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令樸者司閽 司閽:守門。

  B.主人強頷之 頷:點頭同意。

  C.而心頗銜之 銜:接受。

  D.戇者攘臂而前曰 攘:撩起 ,挽起。

  10.下列各組句了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B.僕效愚忠,而主曰沽直 既又慮戇者有言,乃白主人

  A.潦水盡而寒潭清 良乃入,具告沛公

  C.制穹廬,備粱糗以從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

  D.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11.以下各組能直接表現戇者“忠直”的一組是 *** ***

  ①召未至,戇者已歸 ②揮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遭戇者於道,奪瓶還諫曰 ④多酤傷費,多飲傷生

  ⑤謝之,而心頗銜之 ⑥即吾儕報主之時也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者為“戇子”作記,其實是借戇子宣洩心中的鬱憤, 剖示耿直忠誠之心,也是對朝廷吏治、君主視聽等弊端的一種諷刺與揭露。

  B.文章善用對比手法,戇子與黠者的言行對比,黠者自身前後的行為對比,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僕人的“可用”與“不可用”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C.本文是一篇文字簡練,帶有寓言性質的傳記文。其中黠、樸二人是朝中奸佞小人和平庸俗人的化身,而戇子則是忠誠正直官吏的寫照。

  D.本文借戇子厲斥歌者、奪酒勸主、沽直之辯這三件事情,描寫了主人由不開心、勉強接受到心中感佩的情感轉變,闡明瞭明辨忠奸的重要意義。

  戇子記的閱讀答案

  9、C

  10、B

  11、A

  12、D

  戇子記的原文翻譯

  梅莊主人在翰林院供職。他有三個奴僕:一個聰明,一個老實,一個憨直。

  一天,同在翰林院的官員們到梅莊主人家小聚,酒喝得正暢快時,主人說:“我們興致也差不多了,哪兒有歌伎來給我們助酒呢?”聰明的僕人馬上回答說:“有。”接著他又擔心憨直的僕人會有話說,就告訴主人,找個別的理由把他支使出去,叫老實的僕人看門,而他親自去請歌伎。歌伎還沒有來,憨直的僕人已經辦完事回來了,看見兩個人懷抱琵琶來到門口,就驚訝地問:“為什麼到這裡來?”聰明人說:“這是奉主人的命令。”憨直的人厲聲說道:“我在這裡當僕人十多年,從沒見過這樣的人進出,一定是主人喝醉了酒吩咐的!”他揮動拳頭把歌伎趕了出去。客人們鬧哄哄地散了席,主人感到對不起他們。

  一天夜裡,主人燃燭飲酒,校勘書籍。天氣寒冷,酒瓶已經喝空了,臉上還沒發紅,聰明人用目光示意老實人再去買酒。老實人在路上碰見了憨直的人,憨直的人奪下酒瓶,回來規勸主人說:“今天喝二瓶,明天喝三瓶,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買多了酒會損失錢財,喝多了酒會傷害身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呀!”主人勉強點頭同意他的話。

  不久,主人改任御史。早晨上朝前,書童為主人舉著燈,燈油倒出來弄髒了主人的朝服,聰明的人跺著腳說:“不吉利!”主人很生氣,叫老實人用棍子打書童,憨直的人上來阻止老實人,並說:“我曾聽您說:古時有羹湯弄髒了朝衣、蠟燭燒著了鬍鬚都不動聲色的人,您能說卻不能做嗎?”主人把怒氣轉到憨直的人身上,說:“你是想賺得直言敢諫的名聲呢?還是想用私惠來討好呢?”憨直的人回答道:“恩惠是您施予的,我哪裡有呢!我奉獻愚忠,您卻說我賺取直言的名聲!您現在身居掌管糾察的官職,將來跪在天子腳下,和天子爭論是非,在朝廷上和大臣們爭議興革利弊,把失去官位看作是棄破草鞋一般,甘心降職流放就像是樂於歸鄉一樣,您也是為了賺取直言的名聲才這樣做嗎?別人也會認為,您是為了賺取直言的名聲才這樣做嗎?”主人說不出話來,向他道歉,但心裡卻很記恨這人。從此聰明人整天窺察憨直的人的過錯,引誘老實人一同挑撥離間,勸主人趕走憨直的人。

  正逢主人獲罪坐牢,諂害沒有成功。沒多久,主人奉命戍守邊疆,出牢來整理行裝。這時聰明人已經逃走了,老實人也竭力請求到別家去做僕人,憨直的人卻捋起袖子上前說:“這是我們主人報效祖國的時候,也正是我們報答主人的時候啊!我願意去!”他忙著買馬、造車、製作帳篷、準備乾糧,跟著主人去邊疆。於是主人嘆息著說:“我原來認為聰明的人和老實的人有作用,現在才知道聰明的人有作用卻不能任用,憨直的人倒是可以任用的;老實人可以任用卻實在沒有作用,倒是憨直的人有作用啊。”

  主人把憨直的人收養為兒子,取名“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