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三年級學生表現能力較弱的班級,語文老師在教學《語文園地二》時可重點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同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小編在此整理了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寫出綜合性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3、能發現比喻句的特點,體會怎樣才能把句子寫形象。

  4、積累意思相反的幾組詞及優美的詩句。會認7個生字。

  5、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的環境。大家都瞭解了什麼了呢?這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己瞭解到的情況。

  2、 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彙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複說。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學生的彙報交流,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面對家鄉的環境情況,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麼呢?

  如: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遇到破壞環境行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圍人的工作,增強環保意識,為樹林做廣告拍;親手種花種樹等。

  3、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們真正行動起來,做環保小衛士。並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第二課時***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師:這一段時間,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的視線始終停留在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上,通過調查,我們不僅瞭解了家鄉的環境狀況,也在思考我們能做些

  那麼,你一定有值得記下來的東西,或者你對未來也曾想象過,在綜合性學習中,沒準還發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進一步交流嗎?

  2、根據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夥伴的話,瞭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1***在小組內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現了?

  2、說說自己的發現:

  第二句話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2***指名讀,注意字音是否正確。

  ***3***小組比賽,看誰生字認得準,並說說用什麼辦法認識的

  ***4***組詞大列車

  2、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詩句。

  ***2***指名讀

  ***3***想一想:五組詩句有什麼特點?你發現了什麼?

  ***詩句都是寫景的,並且每句中都有動物***

  ***4***男女生比賽讀

  ***5***背誦詩句。引導背誦:抓住詩寫的對了特點

  ***6***抄寫詩句。

  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以“保護環境”為主題展開綜合性實踐活動,培養調查、訪問、查詢資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能力,加強對比喻句的認識。

  3、積累反義詞。

  4、背誦描寫景物的優美古詩句,培養對古詩的領悟力。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匯入: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美嗎?但是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中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狀況。這段時間,你觀察到了哪些環境問題?

  2、交流:

  各調查小組派出代表,根據本組的調查情況,採用資料、圖片或其他方法,圍繞以下方面再全班進行彙報交流:調查的哪方面內容?採用什麼方法?在調查中有什麼發現?瞭解到周圍的環境受到哪些汙染?汙染的原因是什麼?

  3、討論:

  以“我們能為保護家鄉的環境做點什麼”為題,對改善家鄉的環境提出幾條切實可行的具體建議。

  各調查小組先在組內討論,然後推選出代表在全般介紹,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共同出謀劃策。

  第二、三課時

  〖習作〗

  1、同學們,大家圍繞“環境保護”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剛才的交流,你一定對保護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願意把自己瞭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嗎?可以寫自己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後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學生自由寫作,教師巡視,引導學生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

  3、交換習作,互相修改,教師就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並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1、學生自由讀兩組句子和學習夥伴的話。

  2、發現了什麼?第二句話好在哪裡?

  3、你能仿照例子說一組這樣的句子嗎?

  〖日積月累〗

  一、讀讀認認

  1、學生自瀆,藉助拼音讀準生字。

  2、抽生讀、同桌互對、師聲互對、齊讀。

  3、拓展:列舉一些自己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反義詞。

  二、讀讀背背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句,讀準字音。

  2、採取多種形式讀古詩句。

  3、採取多種形式背古詩句。

  第五課時

  〖展示臺〗

  安排學生圍繞“環境保護”這個主題,就其所獲得的綜合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可以採取製作保護環境的標語牌、保護環境的建議書、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等形式,可以單獨製作,也可以多人一起製作。對優秀作品進行獎勵。

  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我的發現”、“日積月累”,以“積累”為主題,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充分將“積累”到的知識應用到語文學習中。主要方式是讓學生認識比喻句,通過對比朗讀的方式,讓學生認識比喻句的特點,進而領悟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學習“日積月累”則以課外拓展為主體,讓學生在讀中練、練中積累,掌握知識,豐富語文積累。

  我進行了兩次的磨課,在每次磨課後我都獲益匪淺。在第一次試教後,我就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一、由於第一次的試教並沒有將“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個部分的內容有主題地整合在一起,導致了每個部分的教學過渡不夠自然,教學流程不夠順暢。二、教學的三個部分內容時間分佈不均衡,教學重難點不突出。“讀讀背背”要求背誦的五句寫景古詩對於學生來說記憶應該比較困難,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但課堂上在這個部分花的時間不夠充足,沒有解決到本課的重點內容。而比較簡單的“讀讀認認”部分則花費較多的時間。三、課堂上的書寫太隨意,沒有給學生做好示範作用。

  在第二次在古一小學進行會課磨課,老師們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一、課堂上應該要做到有講有練,講練結合,要體現對知識的拓展。在本課中,只注重了教,沒有注重體現學生的學。二、教學的方法、手段還比較單一,讀的部分以齊讀為主,應該更加多樣化,加強讓學生以多種方式熟讀,變學習為競賽,使課堂更富趣味。三、“讀讀背背”部分過渡還不夠自然,應該放手讓學生說,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可以先讓學生說一兩幅圖片,再引出“詩人是用詩表達美景的”,使得過渡自然。

  通過這幾節課,讓我深深地思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適時合理運用教育資源,抓準教育契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領全體孩子積極動腦思考,做一名挖掘孩子潛能的喚醒者,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讓自己的教學藝術上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