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如何有效的復讀你知道嗎

  高考後選擇復讀的朋友,應該怎麼做呢?我相信這是每位在高考中沒有發揮好的同學都迫切想知道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有效的復讀六大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效的復讀六大方法

  1、復讀生區別於高三,應集中於薄弱科目。

  ***1***復讀生通過已參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提高弱勢科目的分數是主要課題。弱項是因長期不重視或感到難學而產生的科目,必須採取果斷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項是復讀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從復讀開始就要給弱勢科目多分配時間。

  ***2***薄弱科目和單元是通過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數的“金礦”。永遠的拉分科目——數學就是投入精力即會漲分的科目。

  2、成績要在較短期內獲得較大提高。

  長時間的慢慢提高對大多數科目沒有必要,且消磨銳氣。要在一定時間段內刻苦投入,在成績開始提升時加把勁兒,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大幅提高成績。

  3、成績提高用四大件——精華教育學習階段論

  學習是用屁股>手>腦袋> 心的過程。

  第一階段***屁股***:態度決定一切

  能長時間坐得住已經意味著成功的一半。檢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課桌的面前,這是成功的第一步。成績大幅提高的學生第一個共同點是能用“屁股”學習,做到在座位上最少兩個小時不挪窩***高考就是2-2.5小時***。兩小時不動,慢慢習慣了再適當延長時間,隨著時間增加再提高效率。

  第二階段***手***:不能坐著空想

  手在休息,只用眼睛做的學習就像用沒有線的針縫衣服一樣荒謬。隨著動手寫過的紙張的堆積會看到成績上升。也許在自己都感覺不到的時候成績已經進入了較高的分數段了。

  第三階段***頭腦***:跳出機械學習階段

  把自己的頭腦動員起來,進入自我開拓的階段。在瞭解高考出題原則後,從基礎階段開始,按各科特點自我開發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變被動為主動,提速前進。

  第四階段***心***:全心全意熱情投入

  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方法有效,大幅提高,能感覺到學有所成的喜悅、充實、滿足、幸福……因而有可能獲得預料之外的成績。

  4、用新教科書、新筆記本開始學習

  ***1***高三使用過的書和筆記本做過很多標記,會容易掌握和感到親切。但是聯想到失敗的記憶也會對發掘新的意義成為障礙;

  ***2***復讀是新的人生。不要迷戀過去,不要滿足於高三掌握過的內容,要以開拓精神來更寬、更深地學習。

  5、制定可行性計劃

  過高的計劃不但不能完成,而且會喪失自信心和進取精神,時間一長就會原諒自己,把完不成任務看成是應當的。無法實現的計劃沒有意義,自我計劃是對自己的承諾,不管什麼情況都要實現。應該通過圓滿完成計劃樹立必要的自信心。

  6、以周為單位進行學習

  學習計劃以周為單位制定最為有效。一星期中只做6天的計劃,把星期天空出來。學習計劃一定要完成。每週六晚上睡覺前享受完成目標的成就感和欣喜。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復讀

  復讀是一件比高三複習還要辛苦的事情,會有更多的心理壓力,復讀一年要花不少錢。如果考生心比較大,什麼也不在乎,那復讀一般也不會提高多少分,甚至可能降分。復讀好不好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這要具體看你適不適合。

  1.有強烈復讀慾望的考生:這類考生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今年的高考成績不符合預期。考生對結果心存不甘,很想通過一年的努力拼搏,爭取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學。

  2.高考發揮失常的考生:這類學生高三平時基礎紮實,成績優異,綜合水平頗受認可。一般來說只要他們通過半年***參加春考***或一年的復讀,並加以適當的考試心理調節,第二年高考成績基本都能提高30分-50分左右。

  3.有學習潛力的考生:這類學生腦子很聰明,學習能力也不差,只是在高中階段,沒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在經歷過這次高考失利的打擊之後幡然醒悟,決心要好好為了自己的前途,再全身心投入地拼搏一次。

  高考復讀成功的十二大經驗

  策略1、陽光心態:我復讀,我快樂

  案例:2002年高考山西省理科狀元張曉陽是位復讀生,在復讀班開班儀式上他自我介紹說:“過去的事情已成為過去,高考並沒有什麼陰影,只要你能夠保持一個很好的心態,只要你能夠承認自己,永遠不要對自己喪失信心,總有一天你會在一個方面作出卓越的貢獻。”

  2002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狀元李濱兵曾經說過:“我復讀,我快樂,在復讀班的每一天都能感到自己在進步,感到每天學了很多東西,真的有‘我讀書我快樂’的感覺。”

  解讀:調整好心態是復讀成功的一半。復讀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心態調節,儘快從高考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另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復讀程序,特別是不同時期產生的不同心理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心態調節方法,及時解決心理問題,保證心態平和地復讀一年。

  策略2、復讀生活規律化,提高生活滿意度

  案例:有一位復讀生在剛開始復讀的時候,提不起學習興趣,經常上網咖玩遊戲,甚至徹夜不歸,結果第一次期末考試考得一塌糊塗,對他震動很大。在老師的幫助下,他終於開始走向正常的復讀生活。老師幫他制定了每天的生活學習流程,要求他嚴格地按程式來進行生活和學習。開始他有些不適應,但是在老師的監督下硬著頭皮去做,一個月之後慢慢進入了學習狀態,一到學習的時候就學習,由於聚精會神、全力以赴,效率非常高,成績提高很快,整個人的心理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最終考上了“二本”。

  解讀:只要生活節律化,自己的心理活動就能節律化,就能很好的進入復讀生活的狀態中,按照自己的願望明顯提高復讀質量,提高復讀成績。

  策略3、小步子,大目標:每門課每月提高3分

  案例:一位高考復讀生,復讀幾個月後語文成績還是在100分左右徘徊,我告訴他,不要要求成績一下子提高多少,只要每月提高3分左右,堅持到高考時就能達到120分以上了。後來這位考生找到他的語文老師,把我的意見說了一遍,老師說這個好辦,這下這個孩子學好語文的信心大增,在語文老師的具體指點下,他的語文成績不斷上升,高考時語文考了129分,如願以償上了北大。

  解讀:堅持小步子、大目標的方法,復讀一年提高100分其實並不困難,具體地說,復讀生要做到:自學或找老師幫助明確每月重點突破哪些查漏補缺的地方;養成每次月考考完,對每門課查漏補缺的習慣;跟著老師的部署走,按照老師佈置的作業,一步一個腳印去做。

  策略4、抓緊、抓好課堂45分鐘

  案例:一位在清華讀書的青海高考狀元介紹,他高考成功併成為狀元的基本原因是上課用心聽講。他說他在班裡並不是最用功的,他的學習時間沒有比別的同學多,做的作業也不是非常多,每天晚上十點鐘準時睡覺,宿舍有些同學甚至嘀咕他睡得那麼早看他高考怎麼辦。而他把精力用在了課堂上,上課盯著老師看,跟著老師思路走,下課後把老師佈置的作業抓緊時間做好,其餘時間加強體育鍛煉。

  解讀:有不少“高四”同學忙得不亦樂乎,題海戰術、挑燈夜戰,自己做得累死,效率還上不去,學習沒有進步。其實,高考考得好並不是完全拼時間,最關鍵的是抓緊抓好課堂45分鐘,這一條做不到,你夜裡再用功,效率也甚微。

  策略5、偏科要不得

  案例:2000年高考,甘肅省有個考生叫郭洋,她在高三唸書的時候和數學老師有矛盾,上課就不好好聽講,結果高考時數學考了50多分,沒考上理想大學。後來復讀一年,下決心把數學的弱項加以改變,結果2001年高考數學考了100多分,總成績607分,成為當年甘肅省的文科狀元。

  解讀:對於“高四”的考生,要充分意識到高考是靠總分取勝的,不是憑單科分取勝的,所以高考四門課的成績水平要大體差不多,因此“高四”這一年首先要考慮一下自己哪些是偏科,力求這一年把問題解決了。特別是文科生普遍數學較弱,理科生普遍都是英語較弱,因此才有“得數學者文科生得文科天下,得英語者理科生得理科天下”的說法。

  策略6、強強補弱,重點補弱

  案例:2005年全國高考,黑龍江省理科狀元曾經對我說,他每次考試,理科成績在全年級都是第一名,但是加上了語文和英語,他的名次就一下降下來了,為了改變這個狀況,在高考前兩個月的時候,他用相當多的時間來解決語文和英語的弱項問題,用較多的時間大量做語文和英語試卷,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語文和英語成績得到了迅速提高,高考時以黑龍江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

  還有一位復讀生,他的強項是數學,第一年雖然落榜,但是數學成績還是考了132分。在復讀班裡,同學都說他數學很牛,還學什麼,他自己也這樣認為,覺得數學不必再下工夫了。由於他盲目的自信,在一年復讀的過程中很少做數學作業,導致第二次高考時數學只考了115分,一下子降了將近20分,總分一下被拖了下來,數學由強項變成了弱項,結果自然非常遺憾。

  解讀:通過高考時的成績,一個復讀生對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應該都心中有數了。在復讀的一年裡,一方面一定要把弱項補上去,確保高考時不被弱項拉分太多,使高考總分被拉低;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對自己的強項進行適當的強化和提高,確保高考時成為強項,靠強項拿高分。

  策略7、時間與效率並重

  案例:2004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狀元楊森總結自己的經驗時說,抓緊時間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量,也就是你用了多少時間;另一方面是質,即你的效率怎麼樣。

  解讀:“高四”復讀的同學既要刻苦學習,全力以赴,也要重視效率、勞逸結合。勤奮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僅有勤奮還不夠,不能做書呆子,死讀書、讀死書,要善於調節,強調方法,科學地有節奏地學習。

  策略8、抓好每天兩個記憶最好的時間

  理論: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一天的記憶時間中有兩個時段效果最好:一個是晚上睡覺前半個小時,一個是早晨起床後半小時。

  解讀:“高四”的同學應該充分利用好這兩個時間段,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複習效果。具體的說,晚上睡覺前最好把當天老師講的內容再簡要複習一下,強化一下;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利用洗漱的時間,在腦子裡再過一下頭一天的知識點,這樣經過一天最好的兩個時間段的強化記憶,基本上就能把知識記牢了。

  策略9、文理科交叉複習

  理論:心理學研究證明,同類材料挨著學習容易產生相互干擾,而不同類材料挨著學習受到的干擾就少。

  解讀:在複習功課時,很多人習慣總是先複習自己感興趣的強項的課程,再複習那些弱項的不太感興趣的課程。建議大家堅持文理科交叉複習的策略,這樣肯定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當然,理科課程中也有偏文科的內容,比如化學,就有不少是需要記憶的;文科中的地理有些內容也是偏理科的,在具體安排的過程中,考生可靈活掌握。

  策略10、跟著老師走

  案例:2008年高考北京理科狀元胡夢縈說:“我之所以高考成功,就在於上課跟著老師走,把上課的效率提高了。我在課下用的時間其實並不多。”而她所在學校的副校長沈獻章談到自己學校的高考成績為什麼在北京市一直名列前茅時也表示:“學校高考的成功就在於教學的過程,老師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的工作都做好了,學生高考成績的取得就水到渠成了。”

  解讀:有些考生特別是復讀生,認為老師講的是針對全班,並不適合自己,基礎好點的甚至認為老師講的速度太慢了,非要另起爐灶自己來一套複習計劃和程序,這樣做效果並不一定好。老師畢竟比學生更瞭解高考大綱的要求,更瞭解高考的策略和技巧,更瞭解學生該怎樣備考和應考。脫離老師的部署和指導,就有可能背離了高考複習的方法,抓不住主要矛盾、主要知識點和主要學習環節,造成事倍功半。

  策略11、學會放棄

  案例:有的復讀生有自己的學習計劃,比如晚上安排7點到8點學數學,可是到了8點以後有兩道數學難題還沒做出來,這位同學不甘心,把別的課程乾脆都放棄了,死心塌地非要把這兩道題做出來。結果可想而知,到了晚上11點還是不會做,又累情緒又不好,又煩又洩氣,信心還備受打擊。

  解讀:任何一個考生,哪怕是狀元,在高考中都有不會的地方,都有攻不下的難題。復讀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實力和水平,瞭解各種試題的難度,儘可能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題型做,暫時放棄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難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簡單題、中等題的解題能力提高了,經驗豐富了,再去衝擊難題,這樣一步一個腳印,進步才會大些。

  策略12、用好錯誤本

  案例:很多考生在高考後反映,最傷心、最不能原諒自己的是一模考試的題做錯了,高考時同類題還做錯了。

  解讀:“高四”同學最好要準備四個錯誤本,即語文、數學、英語和綜合每科一個。每次重要的考試,比如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一模、二模等,把每次考試每門課錯誤的地方和不會的地方分別記在相關科目的錯誤本上,在平時學習特別是迎接下一次考試前,把錯誤本拿出來看一看、做一做,瞭解自己薄弱的環節,把問題解決了,成績就會提高了,學習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