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資訊化社會如何高效地完成有質量的學習就是學習者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了,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學習效率方法

  第一,養成讀史的習慣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不可避免地要追根溯源,所以,學術史的學習是瞭解這個學科必須要做的工作。

  第二,每天養成萬分之一小時的學習規律

  練習一萬個小時你自然就成為專家,這是學習方法論中的金科玉律。其實,這主要是在說你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一小時,說起來不多,但堅持下來一年即數量可觀。

  第三,常與高人溝通

  切勿文人相輕,一定要允許別人比你強,一定要承認強中自有強中手,所以,如果你可以經常和高手互通有無,求教切磋,相信你離高手也就越來越近了。 “取法於上,僅得乎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除此之外,要多參加高手雲集的學術會議,論壇,沙龍和講座,這都是迅速獲得有效資訊的途徑。

  第四,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我們對於資訊的過濾往往是當沒有形成問題時就匆匆而過的,短時記憶如果不變成工作記憶也就沒多大意義了,所以,一定要養成瀏覽資訊不是你的目的,思考問題才是你的目的的習慣。

  第五,養成落筆成文的寫作慣性

  有很多人雖然也經常思考一些問題,但真正到寫作的時候就有了拖延症,所以,你永遠看不到他的成果,他思考的結果也永遠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無法達到有效傳播。

  第六,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寫文章後還要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好文章總是修改出來的。每次修改文章一定都是創新的過程,或者糾偏求正的過程。

  第七,養成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習慣

  資訊爆炸的社會,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雜亂,如何讓雜亂成為系統,這就要求你必須隨時整理自己的思緒。哪怕你在食堂和同學吃飯聊天都可能有些新奇的好玩的主意,這時你就要記錄下來,然後再考慮執行的問題。

  第八,養成淺閱讀文獻的習慣

  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也是老博士要給大家傳播的一個理念,我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實際上面對的是整個知識庫或者資料庫,我們的精力再充沛也無法面面俱到,全部看到,所以,我們只能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獻閱讀,我們提倡的淺閱讀理念就是先看標題,摘要和關鍵詞,大概瞭解文章後再決定是否繼續閱讀。

  學生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1.弄清楚自己的時間用到哪裡了

  老師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凡是學生出現苦而無效、學而低效,都沒有意識到時間花到哪裡去了。老師給學生們輔導,習慣性的都會叫學生列出自己最近幾天的“時間消費清單”其用意就在於讓學生能夠根據多天的清單,看清楚自己的時間到底花到哪裡了。

  只有知道了時間花在哪裡,才會知道,要想提高效率,我應該從哪裡著手。

  2.科學排序

  一個科目準備多長時間,這些時間中用於記憶的時間是多長,用於整理歸納的時間是多長,用於做作業的時間是多長;今天一天中,哪些時間可以做這些事,哪個時間段可以這些事中的哪些事。將這些排序好,你的一天學習才會有條不紊、高效有序。

  3.抓筆記,基礎越弱行為越懶,從筆記中可以看得出來。

  老師碰到很多學生抱怨自己吃那麼多苦,就是沒提高,自己也沒辦法。問之要課堂筆記,答:“沒有”或者“全記書上了”,然後找出一大堆自己的理由來搪塞。

  踏踏實實的做筆記,認真書寫不會耽誤你多長時間,你連這一點時間都懶得花,都要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你還能幹成什麼事兒。

  所以基礎越弱,必然行為越懶導致。從現在按照思維引導,開始踏踏實實的做好筆記,不會進行知識聯絡的,先認真做筆記,每日複習,一段時間後你就自然而然知道知識之間的聯絡。

  4.不在同一問題上反覆出錯。

  做過的題目反覆錯,成績好才怪。很多家長和學生抱怨粗心問題,這沒什麼好抱怨的。這是必然出現的問題,當你沒有意識到錯題的意義,你有粗心的問題再正常不過。

  要想學習好,必須有一本漂亮的課堂筆記和錯題歸納本,你的學習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如果這些學習必備的東西都沒有,那麼再科學的方法放到孩子面前,也是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