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總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我國古代的書面語—文言文,記載了她的悠久與燦爛輝煌。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動詞、形容詞、名詞用作使動

  一、動詞、形容詞、名詞用作使動

  用作使動的動詞,對賓語含有“使它怎樣”或“使它成為什麼”的意味,“使動”必須使賓語所代表的事物發生變化。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在古代漢語裡,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時,後面就帶有賓語。例如: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之歸。“歸”,動詞的使動用法。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蘇軾《石鐘山記》***

  ——不能使***之***鳴。“鳴”,動詞的使動用法。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則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國王惱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值,居為奇貨。***蒲松齡《促織》***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詞的使動用法

  令尹南轅反旆。***《左傳·宣公十二年》***

  ——“南轅”是“使車轅向南”的意思。

  以膏澤斯民。***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膏澤”,名詞,恩德,帶賓語,作動詞,為“使……得到好處”的意思。

  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名詞帶賓語

  例如:籍吏民,封府庫。***司馬遷《鴻門宴》***

  ——“籍吏民”即登記百姓戶口。

  2.能願動詞+名詞

  例如:沛公欲王關中。***司馬遷《鴻門宴》***

  ——“王”前帶能願動詞“欲”。“王”譯為稱王。讀wàng。

  3.名詞帶補語

  例如:沛公軍霸上。***司馬遷《鴻門宴》***

  ——“軍”帶補語“霸上”,用作動詞,駐軍。

  4.“所”+名詞

  例如: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詞“所”的後面一般只粘附動詞或動賓片語,名詞“貨”粘附在“所”的後面,用作動詞,作“購買”講。

  5.副詞作狀語+名詞

  例如:恐託付不效。***諸葛亮《出師表》***

  ——名詞“效”受否定副詞“不”的修飾,作“奏效,有效果”講。

  6.名詞作句中的謂語

  例如: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

  ——名詞“師”充當“或”的謂語,作“從師”講。

  7.名詞+“者”

  例如: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特殊的指示代詞“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動詞或動賓片語,名詞“名”粘附在“者”的前面,作“指名,識其本名,說明白”的意思講。

  8.名詞+“之”

  例如: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代詞“之”一般不受名詞修飾。“名”用在代詞“之”前,作“命名”講。

  9.名詞+名詞

  例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兩個名詞“事”連用,不存在並列、同位和修飾關係。不帶計量意義時,第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事***第一個***作“做,從事”講。

  10.在複句中充當一個敘述性狀語分句,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權,然後知輕重。***《孟子·梁惠王上》***

  ——“權”,在此句中作動詞“稱量”講。

  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名詞用作狀語

  有以下作用:

  1.表示比喻

  例如: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司馬遷《陳涉世家》***

  ——“狐鳴”,像狐狸那樣叫,“狐”名詞作狀語。

  2.表示對待人的態度

  例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馬遷《鴻門宴》***

  ——“兄事之”,像兄長一樣對待他。名詞“兄”用作動詞“事”的狀語。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

  例如: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

  ——“東南”,向東南,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飛”的方向。

  4.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

  例如:手巾掩口啼。***《孔雀東南飛》***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狀語。

  5.表明時間、動作的連續性

  例如: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孔雀東南飛》***

  ——“日”,一天天地,充當“勝貴”的狀語。

  6.表示動作行為使用的方法

  例如: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出師表》***

  ——“躬”,親身,作“耕”的狀語。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面”,當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狀語。

  7.表示處所

  例如: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裡宿。名詞“草”“露”分別作“行”“宿”的狀語。

  8.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

  例如:從流石蛇行而上。***《遊黃山記》***

  ——“蛇”,像蛇一樣。名詞“蛇”作“行”的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