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語文常出現的易錯成語

  成語是高考語文必考的重要內容,成語的背誦記憶對於高考語文複習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常出現的易錯成語精選,請考生認真複習。

  高考語文常出現的易錯成語精選

  001.哀而不傷:哀,悲哀;傷,妨害。原來指悲傷不至於使人傷害身心。後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情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002.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003.愛屋及烏:因為愛那個人,而連帶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比喻因為喜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跟他有關的人或物。

  004.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不忙;步,行行;當,當作。古代貴族出外都要乘車,因此用安步當車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在多用於表示不乘車而從容步行。

  005.安貧樂道:安貧,安於貧困;樂道,以守道為樂。處於貧困境地,仍以守道為樂。這是儒家提倡的態度。

  006.安身立命: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託。

  007.安時處順: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008.安土重遷:重遷,把搬遷看得很重。在家鄉住慣了,不願輕易遷移。形容留戀故土。

  009.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素,平常。對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靜得跟往常一樣。現在也指對錯誤的言論和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010.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門類、秩序;就,歸於。原來指寫文章結構安排得當,造句、選詞合乎規範。現在指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式做事。有時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闖勁。

  011.按圖索驥:索,尋找;驥,好馬。原來比喻辦事拘泥於教條,現在也指照線索去尋找事物。

  012.暗度陳倉:指稱作戰時在正面迷惑敵人,在側面突然襲擊的策略;還用以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多指男女間不正常的行徑***。

  013.黯然銷魂:黯然,心情沮喪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了軀殼。心情沮喪得好象失去了靈魂。形容極度的悲傷或愁苦。

  014.嗷嗷***áo***待哺***bǔ***: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餵養。形容飢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多用於形容天災人禍人民群眾受餓的慘狀。

  015.白駒過隙:白駒,原來指駿馬,後來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時間過得飛快,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一閃而過***見於《莊子·知北遊》***。

  016.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百尺竿頭,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養到極高的境界。後來泛用以鼓勵人們不要滿足於取得的成就,還要繼續努力,不斷前進。

  017.百身何贖:百身,意為死一百次;何,怎麼;贖,抵罪。意思為自身死一百次也換不過來。比喻對死者極其沉痛的哀悼。

  018.百無聊賴:聊賴,依賴,精神上的依託。後來表示思想情感沒有依託,精神空虛無聊。

  019.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原指馬陸這種蟲子被切斷致死後仍然蠕動的現象***《本草綱目·馬陸》:弘景曰:‘此蟲甚多,寸寸斷之,亦便寸行。故《魯連子》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用來比喻人或集團雖已失敗,但其勢力和影響依然存在***多含貶義***。

  020.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專給帝王述說街談巷議、風俗故事,後來稱小說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作品為稗官野史。

  021.班荊道故:班,鋪開;荊,黃荊,一種灌木;道,談說;故,過去的事情。用黃荊鋪地,坐在上面談過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話舊情。

  022.阪上走丸:阪,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滾動;丸,彈丸。形容形勢發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滾彈丸一樣。

  023.抱殘守缺:抱,堅持不放。守住陳舊、殘破的東西,不肯放棄。原來比喻泥古守舊,現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024.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

  025.暴虎馮河:暴虎,徒手搏虎;馮河,徒步過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

  026.暴戾恣睢:暴戾,凶狠殘暴;恣睢,放縱,任意幹壞事。

  027.暴殄天物: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草木、鳥獸等。原來指滅絕各種自然生物,後來泛指任意損害、糟蹋物品。

  02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029.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於事。

  030.畢其功於一役:畢,盡,完成。一次戰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幾項任務都完成了。

  高考語文通用答題公式

  高考語文知識積累與答題技巧:

  1—3題:現代文閱讀:注意審題認真,讀題仔細!

  【常見錯誤型別】

  1、 以偏概全,注意修飾限定詞語的改變;2、張冠李戴;3、無中生有;

  4、因果混亂:強加、倒置、結果表述錯誤;5、主次顛倒;6、偷換概念;

  7、混淆時間;8、“充分”和“必要”混淆。

  4—6題:文言文閱讀:***翻譯尤其注重句式***

  第4題:實詞的解釋,注意詞性的變化,如名詞作狀語等;第5題:不變;

  第6題:多注意張冠李戴的現象;

  第7題:翻譯時應注意:

  實詞:注意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現象;

  虛詞:注意句首語氣詞、句末語氣詞、關聯詞、時間詞等;

  句式:注意判斷句、狀語後置、定語後置、被動句、賓語前置、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第8、9題:【詩歌鑑賞】:注重答題思路!!!

  1、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2、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3、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高考語文常見修辭手法

  1、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

  作用: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更加鮮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

  示例: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3、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暗喻則是相合關係。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示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4、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

  作用: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

  示例: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菸。***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5、反覆

  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覆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

  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

  示例: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6、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7、反問

  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例: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裡的人》***

  8、設問

  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

  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

  示例: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9、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

  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示例: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幹。***擬人***

  10、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

  示例: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看過"高考語文常出現的易錯成語精選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