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王獻之簡介

  王獻之是東晉時期我國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書聖王羲之的兒子。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王獻之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獻之的簡介

  王獻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只有王獻之在書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王獻之從小就因為書法技藝高超而揚名於世,為人不羈,常常都在家中閒居,但卻沒有別人那種憊懶萎靡的姿態。

  王獻之從小就和家中的長兄不同,家中長兄多愛談論世俗之事,但是王獻之卻不以為然,總是沉默寡言,不愛談論俗世。後來王獻之就娶了郗曇的女兒郗道茂為為妻,但是後來王羲之被新安公主挑選為駙馬,王獻之就和郗道茂結束了婚姻關係,和新安公主結婚了,

  除了書法上的成就,王獻之在官場上也有所作為。王獻之一開始出任主簿、祕書郎,之後受到謝安的賞識,所以一直都做謝安的長史,之後也官拜至中書令。王獻之四十三歲時就病逝了,他死是一年之後,他的女兒被晉安帝立為皇后。

  王獻之二三事

  王獻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畫家和詩人,他也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在書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點都不比他的父親差。他無論是在草書、行書還是隸書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最擅長的還是行書和草書。後世之人把他和王羲之一起並稱為“二王”,可見對於他的推崇和讚賞。而關於他的趣事典故一直流傳到現在,比如出自《晉書·王羲之傳》的“王獻之二三事”。

  在“王獻之二三事“主要講述的是他少年時期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跟成語“管中窺豹”有關。在王獻之只有幾歲大的時候,他一次看到幾個孩子在玩一種叫樗蒲的遊戲,他雖然也知道這個遊戲的玩法,但是卻並不精通。他一會,就在一旁指手畫腳地對其中一個人說他要輸了。結果那個人聽了之後十分生氣,王獻之一眼之後說:“這個小孩就像從管子中看豹一樣,只是看見了豹身上的花斑,卻以為看到了整個獵豹。”王獻之聽了之後十分生氣,說道:“遠的人有愧於荀奉倩,近的人有愧於劉真長。”說完之後就走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只對荀奉倩和劉真長這兩個人感到羞愧,而對其他人則不會。這裡體現了王獻之後悔不該接近他們並發表看法的情感。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還講到了“偷兒恕氈”、“十八口大缸”和“墨跡變牛”等典故,這些故事有的是講他如何刻苦練習書法,有的是講他遇到事情如何沉著應對並巧妙化解,無不體現的是一個年輕氣盛,才華橫溢的形象。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洛神賦十三行》,簡稱為《洛神賦帖》或者《十三行》,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在小楷字型方面的代表作,書寫用紙應該為麻箋。該帖的主要內容為三十七魏國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曹植的傳世詩作《洛神賦》。該貼的真跡早已失傳,大概是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因為殘損而亡佚了。

  目前儲存到現在的本應該是宋朝時根據真跡進行臨摹的拓本,包括了“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兩種,其中臨摹效果較好的是“碧玉版本”,它在明朝萬曆年間在杭州西湖葛嶺的半閒堂舊址被發現,現在收藏在首都博物館。

  該貼體態秀逸,筆致灑脫不羈,從這副作品中可以看出王獻之的楷書筆法已經不再有隸意,字形也從橫勢變成了縱勢,可以說這是非常成熟的楷書作品了。該貼的字用筆蒼勁有力,風格俊秀,字中的撇捺等筆畫伸展得很長,但是又不是輕浮無力,而是筆力運送自然,遒勁有力,神采飛揚。字型則十分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細微中又有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和行距的變化也很自然的。

  另外在章法上,該帖在吸收鍾、王縱有行、橫無列的特點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內涵,其中突出的特點是錯落有致。此外字形大小不一但又參差有別,字距雖然忽大忽小,但是從整體來看氣勢十分完整、環環相扣;在行與行之間也是一樣,乍看之下行距時大時小,但是整體則揖讓有序、顧盼生姿。

  最後關於該貼,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聞:相傳王獻之書寫《洛神賦》其實是在抒發對自己的亡妻郗道茂無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