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縣政府工作報告

  東鄉縣位於江西省東部,隸屬撫州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閱讀!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與《東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建議。

  “十二五”工作回顧

  “十二五”是我縣發展程序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援下,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縣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視察東鄉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團結依靠全縣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建設幸福美好新東鄉這一重大使命,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務實創新,奮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專案標任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民生改善、協調共進、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

  ——過去五年,經濟總量連年遞增,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全縣生產總值由“十一五”末的7.94億元增加到16.27億元,年均遞增1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281萬元增加到6878萬元,年均遞增2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07億元增加到2.45億元,年均遞增18.1%;固定資產投資由8.14億元增加到26.13億元,年均遞增26.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47元增加到4152元,年均遞增14.1%。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遞增,經濟總量成倍增長,其中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項指標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固定資產投資是“十一五”末的3.2倍,全縣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

  ——過去五年,基層基礎不斷夯實,城鄉發展翻天覆地。五年來,全縣共實施100萬元以上專案255項,總投資143.31億元。著眼夯實基層基礎,實施了鎖折、折達二級公路、中西部農村飲水、國道213線永靖至東鄉段改造、羊產業扶貧試點、薄弱學校改造、鄉鎮衛生院改擴建等一批涉及基礎建設、產業開發、社會事業方面的專案,極大的改善了區域面貌。著眼增強發展後勁,實施了農田水利、造林綠化、生態治理、土地整理等一批基礎專案,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5.5萬畝、新修梯田14.26萬畝、整理土地6.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7平方公里,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45萬畝,極大地改善了農業基礎條件。著眼區域連片扶貧開發,累計投資7.25億元,先後實施了毛溝、布楞溝、中嶺片區、大樹黃家等連片扶貧開發,整合資源,集中發力,綜合施策,走出了一條精準化扶貧新路子。面對縣城特大滑坡地質災害,全縣上下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實施了投資14億元的縣城災後重建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了一座地質安全、功能完善、風格獨特、民族特色濃郁的新縣城,徹底改變了有縣無城的歷史。著眼拓寬發展空間,統籌推進了達板園區、河灘小城鎮和東塬小區建設,累計完成投資近26億元,有力地推動了城鄉協調發展,全縣城鎮化率由“十一五”末的4.65%提高到18.96%。

  ——過去五年,富民產業不斷壯大,發展後勁顯著增強。五年來,全縣年均推廣種植全膜玉米30萬畝、脫毒馬鈴薯30萬畝、優質牧草5萬畝,建成馬鈴薯貯藏窖1820座,累計發放良種羊近3萬隻,發展規模化養殖場70個,修建暖棚圈舍9934座,全縣羊飼養量達到143.3萬隻,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14家;加大勞務培訓和輸轉力度,年均輸轉勞務8萬人次、實現創收9億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培育開發旅遊產業,先後建成了《古蘭經》珍藏館、布楞溝紅色村史館、盛世生態旅遊度假村等一批旅遊景點,累計接待旅遊人數超過35.7萬人,旅遊收入達1.4億元;積極鼓勵引導在外發展以東鄉手抓、牛肉拉麵為主的餐飲企業1500家,富民產業不斷壯大,支柱產業收入達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2元的57.6%,產業助農增收作用更加顯現,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過去五年,資金投入空前加大,民生難題大幅改善。五年來,實施連片扶貧開發專案3個、整鄉推進3個、整村推進96個、易地扶貧搬遷37個、危房改造2.21萬戶,建設廉租住房及公共租賃住房3542套、18.84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480套、6.8萬平方米。依託全省交通試點專案,實施了趙家至廣河、龍泉至考勒、五蘇木至唐汪、妥家溝、達板大橋、柳樹至河灘等道路交通專案248條、1119公里,全縣通村道路通達率100%,通暢率86%,建成了以鎖折、折達、國道213線為骨架,縣鄉公路為支線,通村道路為經絡,外通州縣、內連鄉鎮和村社的公路網路。依託全省安全飲水試點專案,建成了董嶺、中西部、達板、唐汪等一批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縣人畜飲用水源得到根本保障,基本實現了自來水入戶率和安全率兩個全覆蓋。深入開展“雙聯”行動,爭取落實幫扶專案676個,完成投資6.8億元。持之以恆推進扶貧開發,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狠抓扶貧措施落實,全力加快脫貧攻堅程序,全縣農村貧困面從2011年底的58.2%下降到22.74%,下降35.46個百分點。

  ——過去五年,教育衛生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我們始終把教育事業作為一項良心工程、民生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五年來,累計新建、改擴建各類學校241所,招錄充實教師896人,培訓教師1.11萬人,落實“兩免一補”、營養餐、寄宿生補助等各類資金3.51億元,實現了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的全免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完成了衛生分級診療制度改革,投資5006萬元,新建改擴建鄉鎮衛生院11所、村衛生室153所,招錄充實衛計人員195人,累計報銷農村合作醫療248萬人次、報銷費用4.39億元,確認少生快富專案戶6340戶,落實資金1974.3萬元,順利實現了國優目標。針對教育、衛計系統臨聘人員工資待遇低的問題,我們創新措施辦法,積極籌措資金,下決心提高了1398名教育、衛計系統臨時招聘人員的工資待遇。高度重視社會弱勢群體,五年來,通過“一折統”累計落實各類惠民資金15.45億元,有效保障了特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全力加快文化體育等事業發展,縣城文體廣場、公共圖書館等專案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村級辦公場所88個,綜合文化站22個,實現了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全覆蓋。加快城鄉寬頻網路建設,全縣寬頻覆蓋率達到70%。投資4100萬元,加強鄉鎮政權建設,有效改善了基層幹部職工的辦公條件。狠抓“151”工作注⑴任務落實,建立健全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政法聯動協作機制,完善了各領域應急預案,在重點集鎮、學校、衛生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技防設施1548處,設立了科級編制的鄉鎮食藥、財政、宗教、安監等工作機構,健全了以道路交通和生產安全為主的鄉村兩級監管網路。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活動,累計組織680名宗教界人士外出考察學習,開展政策法規培訓班96期、3.5萬人次,建立星級宗教場所783處。

  ——過去五年,民主法治全面加強,行政能力顯著提升。我們始終堅持向縣人大會報告工作和向縣政協通報工作制度,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輿論和網路輿情監督。五年來,累計辦理省州縣實事174件、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760件。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州、縣委關於作風建設、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制定完善了縣政府工作規則和議事決策制度,從嚴整治“四風”和“不嚴不實”問題,狠抓審計監察整改落實,全面加強各項工作紀律和財經紀律,切實規範了辦公用房、公務接待和公車管理,圓滿完成了“六五”普法工作,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長效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成運行了東鄉縣電子政務網上審批及電子監察平臺,基本形成了以縣政府政務大廳為中心,各鄉鎮、部門便民大廳為分中心的便民服務網路體系。政府各部門嚴格按照“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行使職權,簡化辦事程式,共承接行政審批事項264項次,取消87項,累計釋出權責清單資訊1924條,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資訊55條,扶貧清單資訊43條,便民服務事項資訊1223條,全縣政務服務環境不斷優化,群眾辦事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xx年,全縣上下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機,按照“以‘五園’升級為核心,以‘五線’打造為主線,以‘六抓’為引擎,以‘七個突破’為目標,以樹立‘八心’為引領,以‘一個提升’為保障”注⑵的總體工作思路,緊盯“一號工程”,全面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措施,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專案標任務。突出表現在:精準扶貧紮實推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精心制定了“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注***3***,推進落實了“七個一”工程注***4***,鼓勵引導群眾走“掙枸杞錢、發餐飲財、興兩羊***洋***業、走勞務路、幫貧困戶”的產業致富新路子。注重強基固本,選派813名優秀年輕幹部,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229個,建成了縣、鄉、村並最終延伸到貧困戶的大資料網路資訊管理平臺,形成了上下聯動、聚焦發力的扶貧工作合力。緊扣產業培育,強化支撐措施,共發放精準貸款10093戶、4.7億元,雙聯貸款117戶、2577萬元,婦小貸437戶、2080萬元,互助社借款5676萬元。創新工作模式,注重典型引領,研究制定了8個精準扶貧示範村和20xx年61個預脫貧村***包括21個貧困村***專案實施方案,圍繞道路硬化、學校改擴建、危房改造、易地搬遷、暖棚養殖等,完成投資近3億元。繼續深入推進布楞溝流域連片開發,不斷深化“雙聯”行動,省州縣聯村單位共實施幫扶專案87項、投資4085.8萬元,捐助物資831.5萬元,有力地支撐了年度精準扶貧任務的落實。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順利通過了省州考核驗收,如期實現了8個鄉鎮的21個貧困村、40個非貧困村脫貧目標,貧困面下降10個百分點左右。專案工作成效顯著。20xx年,全縣共實施500萬元以上專案57項、總投資67.6億元。縣城新區開發、棚戶區改造、建制村通暢工程等42個新建專案進展順利;高階中學、廉租住房、巴謝河堤防工程等15個續建專案基本建成。當年新簽約招商專案11個,已開工建設10個,到位資金9.12億元。狠抓專案監管,嚴格工程決算核銷,保證了專案資金的合理使用。認真編制“十三五”規劃,共謀劃重點專案221項,估算總投資1020億元。城鎮園區全面推進。縣城方面,投資1800萬元的縣城亮化工程基本完成,啟動實施了總投資23.65億元的縣城新區開發專案,土地整治等基礎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以專案建設和招商引資為支撐,統籌推進了達板經濟園、河灘綠色產業園、唐汪杏花園建設,投資1.5億元的盛世生態旅遊度假村已投入運營,投資1.5億元的金強玻璃加工和加氣塊生產線專案已建成投產,投資5000萬元的東昇偉業塑料有限公司正在建設。在唐汪杏花園栽植杏樹1500畝、5.25萬株,建設杏花長廊4公里,建成杏子採摘園200家。富民產業不斷壯大。全縣推廣種植脫毒馬鈴薯30萬畝、全膜玉米33.6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29家,新增規模養殖大戶840戶,全縣羊飼養量達到143.3萬隻,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8家,完成土地流轉6萬畝;依託縣職業學校開展勞務技能培訓8555人次,輸轉勞務8萬人次,實現創收9.65億元。大力實施“2215”生態造林工程注***5***,共完成造林5.68萬畝,建設綠色通道125公里。高標準新修梯田2.4萬畝,投資8817萬元實施水利專案7項,改善有效灌溉面積8400畝。民生難題有效解決。著眼解決行路難問題,投資2055萬元的五唐路改建鋪油工程已完工通車,投資8.75億元的折紅二級公路已開工建設,硬化村道39公里,拓寬改造4.2公里,建成農村客運停靠站點121個。著眼解決吃水難問題,全省人飲試點縣專案正在入戶掃尾,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3%,安全率達到87%。著眼解決住房難問題,實施了投資1.83億元的公租房和投資2.77億元的棚戶區改造專案,共完成危房改造5461戶,其中按3萬元標準實施特困群眾危房改造1124戶,按4萬元標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41戶。高度重視民生保障工作,共發放城鄉低保金2.17億元、大病救助金1603萬元、困難群眾生活救助金1351萬元,通過“一折統”共落實各類惠民資金55項、6.14億元。嚴把政策標準,足額落實了鄉鎮工作津貼、離退休人員高齡補貼等政策性增資。狠抓民生實事辦理,省列23件實事全部辦理完畢,辦結州縣建議提案129件。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按照縣委“教育活動年”部署要求,全面推進落實了關於加強教育工作的兩個《決定》精神,投資8375萬元新建、改擴建各類學校26所、幼兒園15所,分配教師104名,培訓教師5899人次。20xx年全縣高考本科上線196名,12名考生進入全州文理科前100名。狠抓衛生基礎建設,投資1370萬元改擴建鄉鎮衛生院2所,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6%。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東鄉縣誌***1986--2005***》順利通過終審,出版發行了《東鄉史話》、《東鄉紀事》、《東鄉放歌》,配合央視音樂頻道成功舉辦了東鄉族歌王爭霸賽,建成鄉村舞臺60處,村級文化廣場7處。制定出臺了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布楞溝村史館建成對外開放,組建了東鄉民族文化藝術團,攝製完成了《東鄉旅遊》宣傳片,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財稅工作平穩執行。修訂完善了《東鄉縣非稅收入收支管理意見》和會議費、差旅費等管理辦法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堅持依法理財,強化稅收徵管,公共財政收入增長24.6%,財政總支出達到23.98億元,有效保障了民生專案、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支出。認真落實中央、省州厲行節約的相關規定,強化監督檢查,大力壓縮三公經費,共完成審計任務107項,全縣財務管理進一步規範。政銀企合作不斷加強,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到24.31億元。社會管理不斷提升。實行“五個一”領導包案制,全縣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520起,調處率98%;受理信訪案件201件,辦結率94%,信訪矛盾糾紛總量同比有了大幅下降。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化禁毒重點整治,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14起,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深入開展“兩個共同”示範和民族團結進步建立活動,宗教界人士累計為貧困戶捐款捐物196萬元,引導就業156人,捐資修路17.5公里。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組織157名宗教界人士赴外考察學習,積極穩妥調處宗教內部矛盾糾紛,社會和諧程度明顯提升。

  同時,人武、雙擁、物價、統計、糧食、工商、農機、地震、老齡、殘聯、檔案、氣象、婦女兒童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和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縣經濟總量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收穫催人奮進,五年的歷程難以忘懷。這五年,我們既經歷了經濟持續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上升期,也經受了矛盾凸顯、困難重重、壓力陡增的困難期。我縣“十二五”所取得的成就,是州委、州政府親切關懷、大力支援的結果,是縣委統攬全域性、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援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團結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五年來的豐富實踐和積極探索,為我們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我們深深感受到,東鄉的發展:

  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能總體上完成“十二五”規劃的艱鉅任務,讓東鄉逐步從貧困邁向脫貧小康,歸根結底,就是靠發展。同樣,實現“十三五”奮鬥目標,推動東鄉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離不開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紮實工作,致力發展。

  必須始終堅持產業核心地位。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強則城鄉富。我們堅持“夯實基礎,培育產業”,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著力點放在產業發展上,不僅實現了經濟健康持續發展,而且為社會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事實證明,抓產業就是抓關鍵、抓民生、抓脫貧。

  必須始終堅持凝聚發展合力。幹事凝聚人心,創業彙集合力。這幾年,我們嚴格執行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追求引導在“想幹事”上,把智慧集中在“會幹事”上,把價值體現在“幹成事”上,形成銳意進取、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正是全縣上下齊心協力,認準的事就一往無前,部署的事就一抓到底,才解決了一批難事,辦成了一批實事,幹成了一批大事。

  必須始終堅持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堅持以民生為本,加大民生投入,順應群眾期盼,認真辦好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發展連著民生,民生連著民心。只有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我們的工作才有更大的成就感。

  各位代表,回顧總結五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基礎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還未有效解決,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存在較大偏差,貧困面較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艱鉅。二是專案爭取和謀劃運作的主動性、操作性不強,建設水平低,前期工作滯後,民間資本吸納利用率低,融資難的問題比較突出。三是特色富民產業開發層次還不高,產業化水平低,缺乏龍頭企業,效益還不夠明顯,汙染治理、耕地保護、生態建設方面的任務繁重。四是提升全民素質的途徑和辦法還不夠多,教育、衛計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低,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服務質量還需全面提升。五是社會管理能力還不高,維穩工作形勢依然嚴峻。六是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還需進一步加快,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能力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十三五”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

  “十三五”時期是我縣整體實現脫貧摘帽、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縣委十三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東鄉縣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未來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根據《建議》精神,縣政府制定了《東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已提請大會審議。

  “十三五”期間,我們既面臨經濟下行、矛盾疊加的嚴峻挑戰,也面臨活力釋放、動力增強的發展機遇,總體上來說機遇大於挑戰。難得的機遇是:中央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頂層設計,必然會催生更多國家層面的政策、專案、資金密集下達,國家制定出臺的支援臨夏等三個州發展的《若干意見》,將進一步加大對民族貧困地區的支援力度,“一帶一路”注***6***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和脫貧攻堅戰略的深入實施,必將為我們東鄉帶來前所未有的政策多重疊加機遇,特別是視察過我們東鄉,各級領導對東鄉的發展更加關注和重視,這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十二五”以來,縣城新區開發、“五園五線”打造構建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框架,扶貧開發、專案建設、產業培育、城鎮園區、社會民生領域投入從量變到質變的極大提升,使我縣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發展基礎不斷夯實,資源和區位優勢越發顯現,不僅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也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面臨的挑戰是:當前,我縣的發展處於經濟增長轉型期和脫貧攻堅關鍵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生態環境建設任務艱鉅,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社會管理服務水平與群眾期望還有一定差距。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動力源泉,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就一定能夠凝聚起加快發展的強大力量!只要我們鎖定目標、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夠把美好的藍圖變成現實!只要我們堅定自信、用好機遇,就一定能夠開創東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東鄉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注***7***,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扣州上“六抓”思路注***8***,圍繞“抓扶貧、強基礎、優生態、育產業、謀福祉、促和諧”六大戰略重點,努力建好一個新區***縣城新區***,打好兩個攻堅戰役***精準脫貧、禁毒整治***,抓好三項重點工作***專案工作、產業培育、維護穩定***,實現四個創新突破***生態旅遊、教育衛生、民生改善、黨建工作***主體責任******,推進五園開發建設***河灘綠色產業園、達板工業經濟園、唐汪杏花產業園、新區民俗風情園、林家遺址彩陶園***,全力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東鄉,力爭到2020年與全州全省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以上,公共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左右,城鎮化率達到40%左右。通過5年的努力,使全縣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改革創新實現重大突破,力爭把東鄉建設成全省清真食品加工基地、林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商貿物流基地,蘭州都市圈和回藏風情線上的休閒旅遊區、黃河上游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區和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示範區。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集中攻堅,提高扶貧成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全省“1236”注***9***部署要求,認真落實精準扶貧“1+17”工作方案,按照“教育生態打基礎、解難盯住水路房、羊***洋***果勞務育產業、餐飲旅遊創新路、流域推進求突破、力爭同步進小康”的工作思路,咬定目標,攻堅拔寨,力爭早日實現脫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東鄉”。一是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措施。按照“六個精準”注***10***要求,制定並實施脫貧攻堅專項規劃,全面落實省上“853”掛圖作業注***11***實施意見,完善精準扶貧大資料平臺,實行實名制管理和動態管理,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援、醫療救助等“五個一批”脫貧措施,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縣按期實現整體脫貧,到2020年底,我縣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與全州全省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二是改善發展基礎條件。堅持一體規劃、集中攻堅、一步到位的原則,積極借鑑複製高山布楞溝、關卜梅灘等成功模式,每年在最貧困區域推進實施一批集中連片扶貧專案,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實施農村供水鞏固提升工程,確保貧困群眾飲水方便、穩定、安全。加快農網升級改造,實現自然村動力電全覆蓋。實施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到2017年底完成2.42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的搬遷安置。基本完成全縣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住房抗震減災能力顯著增強。大力推進“美麗鄉村”示範村、生態文明小康村建立工作,整治村容村貌,營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三是發展富民多元產業。堅持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為核心任務,全面落實縣上《關於加快特色富民產業發展的意見》,按照“黑***黑枸杞***紅***紅枸杞***白***羊、洋芋***+餐飲+勞務+培訓”的模式,引導群眾走好“掙枸杞錢、發餐飲財、興兩羊***洋***業、走勞務路、幫貧困戶”的產業精準脫貧路子。重點支援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畜牧養殖、經濟林果等富民產業,強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快農產品銷售渠道和流通體系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拓寬群眾就業增收渠道。四是創新扶貧機制模式。繼續推進開發式扶貧,強化政府責任,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積極對接中石化、廈門湖裡區等定點幫扶企業單位,進一步完善省州縣三級雙聯單位幫扶機制,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自願採取包乾方式參與扶貧。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靠實工作責任,真正形成縣鄉村三級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堅持夯實基礎,增強發展後勁,提升經濟發展支撐力

  搶抓政策機遇,大力推進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對外交流渠道,著力打造“開放東鄉”。一是打造內連外通的交通網路。深入實施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注***12***,不斷優化交通網路佈局,重點建設折紅二級公路工程、祁家黃河大橋至折橋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等環縣公路,大力實施農村公路建制村通暢工程,加大縣鄉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力度,形成縣鄉村一體、內聯外通、高效便捷的大交通格局。二是建立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大力發展水電開發、風能發電和光伏扶貧等專案,優化加油站、加氣站佈局,擴大天然氣服務站覆蓋範圍,實現全縣各鄉鎮天然氣普及化利用。三是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全省“6363”水利保障行動注***13***,加快小型電灌群、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著力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努力實現供水安全、飲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態安全等目標。

  三、堅持提質增效,壯大特色產業,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以特色富民產業發展《意見》為抓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政策扶持和引導,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著力打造“實力東鄉”。一是明晰產業定位。努力擴大養殖規模,加快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到2020年,全縣肉羊飼養量達到220萬隻,建成省級標準化養殖場4個、州級20個,畜牧業收入佔農民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力爭將我縣打造成為全州乃至全省畜牧產業全產業鏈建設示範縣。繼續加大基地建設力度,新建花椒、大接杏、枸杞等精深加工企業,力爭到2020年,林果面積達到22萬畝,林果業純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清真餐飲和民族風情旅遊,不斷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二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全膜玉米、脫毒馬鈴薯、特色經濟林果和高效設施農業,引導群眾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到2020年,全縣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全膜玉米33萬畝以上,種植業收入佔農民可支配收入的25%以上。大力支援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2020年,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家以上。三是發展壯大勞務產業。建立縣、鄉、村三級勞務資訊網路平臺,強化技能培訓和協調服務,重點打造枸杞種植、規模養殖、清真餐飲等基地,擴大勞務總量,提升產業效益,力爭勞務輸出人均收入達到1.4萬元,佔農民可支配收入的28.5%。四是加快工業化步伐。引進、培育、壯大一批骨幹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到2020年,馬鈴薯、玉米加工量達到15萬噸以上;以達板工業經濟園為重點,進一步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到2020年,將園區建成集生產、生活、商貿、物流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工業園。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構築縣城商業圈,積極培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鄉鎮物流、快遞服務網路體系建設。以縣城為中心,以沿河沿庫環縣公路為環形區域,打造生態觀光、民俗體驗、田園休閒為一體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大力實施東鄉特色餐飲服務業“百千萬”工程,力爭用3-5年的時間,在全國百座城市發展東鄉特色餐飲5000家,帶動5萬人就業致富,年創勞務收入10億元。

  四、堅持中心帶動,完善服務功能,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程序

  圍繞把縣城建成地質安全、風格獨特、功能完善的“東鄉故里、隴上明珠”和全縣行政文化中心、民俗旅遊基地,不斷配套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著力打造“美麗東鄉”。一是全面加快縣城新區開發。按照打造縣城新的商業貿易聚集區、休閒旅遊度假區和清真餐飲品味區的目標定位,全力加快新區專案建設進度,不斷提高縣城聚集產業、吸納就業的功能,增強發展活力。深入開展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建立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營造整潔、方便、舒心、安全的工作生活環境。二是堅持規劃引領。牢固樹立規劃紅線意識,嚴格執行縣城三版總體規劃和各個專案建設性詳規,全面加快小城鎮和“五園”開發建設程序,不斷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的原則,加強重點集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縣建制鄉鎮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基本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三是實施以城帶鄉戰略。深入推進易地搬遷、鄉村道路、教育醫療、生態環境保護、農村清潔能源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切實增強農村發展後勁,不斷推動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鄉一體融合發展。

  五、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牢牢把握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立縣戰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努力建立黃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示範縣,著力打造“生態東鄉”。一是加強流域綜合治理。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為中心,以基本農田結構優化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設為重點,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態經濟功能的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二是保護和改良農田生態系統。發展高效生態旱作農業,重點推進鎖南、汪集、百和、高山、大樹等鄉鎮基本農田整理專案,加強土地整治,推廣節水灌溉,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和農田生態功能,穩定提高糧食產量。三是深入推進生態工程。把生態建設作為夯實旅遊產業基礎的重要舉措,結合旅遊精品線路和特色旅遊景點的打造,持續深化推進“2215”生態工程,以林草植被建設與保護為重點,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完成退耕還林退耕地造林9.57萬畝、退耕還草6萬畝、荒山造林10萬畝、經濟林7.5萬畝,種草22萬畝,使全縣生態環境和整體形象有一個大的變化提升,促進生態與旅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正使生態建設的成果變成東鄉長遠發展的金山銀山。四是加大環境資源保護力度。切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嚴格地下水資源管理,實施東鄉縣地下水保護工程和六大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統籌推進以大氣、水、土壤為重點的環境汙染綜合治理。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五是狠抓國土資源開發與保護。積極開發利用荒山、荒灘等未利用土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狠抓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治理,健全完善防災減災體系。

  六、堅持協調共進,優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全力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著力打造“幸福東鄉”。一是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繼續深化“教育立縣”戰略,狠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兩個《決定》的落實,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優化教育基礎條件,逐步實現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狠抓校長和教師隊伍培訓,突出控輟保學,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確保“十三五”期間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力爭5年內使我縣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全州中等水平。二是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按照“突出縣級、提升鄉級、加強村級”的思路,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配備和業務管理工作,狠抓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路,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實施大病保險和分級診療制度,強化免疫規劃工作,全面開展健康教育、預防接種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確保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快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銷售制度。三是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和旅遊產業。加強文化遺產的申報、保護、傳承和運用,加快推進民族博物館和甘肅東鄉彩陶文化產業園專案建設,實施好行政村文化室專案,重視各種形式的文藝創作,加強宣傳推介,擴大影響力,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城鄉聯網,逐步實現全縣城鄉廣播電影電視全覆蓋。認真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依託沿川沿線的優勢資源挖掘打造新的景區景點,儘快搭建起覆蓋全縣、輻射周邊的旅遊產業基本框架,為激發東鄉旅遊潛能奠定堅實基礎。

  七、堅持民生優先,健全保障體系,營造和諧穩定社會大局

  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努力提高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著力打造“和諧東鄉”。一是狠抓惠民政策落實。嚴格執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公開、公平、透明的長效落實機制,確保資金規範到位。加大民生專案投入,持續改善群眾出行、上學、就醫、飲水等生產生活條件,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於民。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鄉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管理制度化、操作規範化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切實保障特殊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提高基層殘疾人服務能力和水平。認真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加大對重點人群的職業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三是加強公共安全保障。認真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有效預防和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加強社會綜合管控,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不斷提升社會治安保障水平。把禁毒作為另一場事關全域性的攻堅戰役來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工作思路,創新禁毒工作體制機制,完善毒品問題整治體系,做到精準打擊、精準管控、精準考核,力爭3年之內打出一片禁毒整治工作的新天地。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整治,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積極推進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綜合防範和抵禦災害的能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20xx年工作任務

  20xx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承前啟後、提質發展的關鍵一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公共財政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

  圍繞上述目標,縣人民政府將進一步深化改革,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政策疊加機遇,全面推進發展思路和戰略謀劃的落實,著力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精準施策,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緊盯脫貧攻堅“一號工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州一系列精準脫貧戰略部署要求,將巴謝河、布楞溝兩大流域作為今年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戰場,結合促農增收“七個一”工程,用足用活精準扶貧貸款、雙聯貸、婦小貸、互助金等金融資金,全力推進危房改造、易地搬遷、一事一議等專案建設,統籌做好公路沿線風貌改造、富民產業培育和公共服務保障,力爭一次性解決群眾所盼所需的急迫問題。嚴格按照“平臺8個準、村村5張圖、戶戶3本賬”的工作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紮實組織開展“回頭看”,切實做好建檔立卡和“853”掛圖作業等基礎性工作,不斷完善大資料平臺,加強動態管理,健全退出機制,著力排查解決物件不準、資料不準的問題。嚴格落實省上“4342”注***14***脫貧驗收責任體系,逐級靠實縣、鄉***部門***、村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工作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形成全縣上下齊抓一號工程,共促脫貧攻堅的良好局面。圍繞今年整體脫貧的鄉、貧困村以及非貧困村的貧困戶脫貧目標,全力抓好枸杞試點種植、清真餐飲、規模養殖、勞務培訓、物流運輸、電商創業、雙聯幫扶等重點工作,做到建檔立卡戶精準扶貧貸款、暖棚圈舍、技能培訓、幫扶措施四個“全覆蓋”。充分發揮脫貧攻堅指揮部和督導組的作用,聚焦年度脫貧鄉村,統籌謀劃排程,加大專案整合,集中攻堅力量,確保各類到村到戶扶貧專案精準到位。注重示範引領,總結推廣8個示範村的經驗,進一步探索創新模式,力爭打造更多的精準扶貧示範村、樣板村。持續推進“雙聯”行動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鼓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宗教界以多種方式參與精準扶貧,不斷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二、注重爭招並舉,全力加強專案建設。一是狠抓專案爭取。緊緊抓住國家、省州政策投資導向,採取超常規的辦法和措施,謀劃爭取有利於彌補短板的重大基礎設施專案、有利於轉型升級的特色產業專案、有利於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務專案,充實完善專案庫,力爭在重大專案爭取上實現新突破。今年全縣重點爭取500萬元以上專案58項,總投資86.59億元。其中農林水利生態方面,重點爭取布楞溝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專案、10萬畝經濟林基地建設專案、黃河劉家峽水庫水源地保護綜合治理工程、黃河干流東鄉段防洪治理等重大專案;交通方面,重點爭取祁家大橋至廣河臨園二級公路、折橋至三甲集公路、建制村通暢工程遺漏和斷頭路專案、鎖南至河灘快速通道、精準扶貧道路建設等重點互聯通道工程;城鎮基礎設施方面,重點爭取縣城災後重建後續發展專案、縣城新區綜合管廊工程、河灘鎮生活垃圾處理專案、縣城新區集中供熱工程等重大民生基礎配套專案。二是狠抓專案建設。嚴格執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縣專案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抓好新建、續建專案資金排程和施工計劃,強化督促檢查,加快建設進度,確保所有新建續建專案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今年計劃新建專案35項、總投資20.97億元,續建專案17項、總投資44.97億元。全力加快折紅二級公路、達板-鎖南-百和-折橋道路安保工程、棚戶區改造、易地搬遷工程道路建設、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黃河干流***劉家峽***庫區段防洪治理、河灘汙水處理等工程進度,著力推進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等民生專案工程,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目標任務。三是狠抓招商引資。緊盯簽約專案,加大協調力度,強化跟蹤服務,切實提高專案履約率和到位率。今年,爭取簽約億元以上專案10個,5000萬元以上專案6個,簽約資金達到20億元,爭取到位資金14億元。四是狠抓專案管理。嚴格落實專案“五制”和“五個一”包抓責任制,進一步規範招投標、竣工驗收等建設程式,加強預決算和審計監督,切實提高專案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三、注重產業開發,全力助推農民增收。結合精準扶貧產業培育計劃,把羊產業和餐飲業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主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兩羊***洋***產業方面,以中央、省州富民產業培育獎補資金為依託,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擴大養殖規模,培育壯大羊產業,力爭新建規模養殖場25個,發展養殖大戶200戶以上,羊飼養量達到152萬隻;藉助向中石化供應東鄉羊肉的有利平臺,切實做好布楞溝東鄉手抓的營銷和配送工作,提高知名度,做大做強市場銷售規模。實施好脫毒馬鈴薯全覆蓋工程,定植擴繁脫毒苗40萬株,建立生產示範村***點***30個,新建馬鈴薯貯藏窖500座,種植脫毒馬鈴薯30萬畝以上,推廣種植全膜玉米33萬畝,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田水利方面,加快推進大樹黃家和趙家鄉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以及旱作農業推廣等專案,實施好中部人飲提質改造、關卜百和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五小水利”工程注***15***、池灘溝提灌建設,董嶺、東塬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勞務經濟方面,依託縣職校培訓基地,以汽車駕駛、牛肉拉麵、民族刺繡、電子商務等為主,加大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兩後生”和青年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力爭全年勞動力培訓8500人以上,引導性培訓3萬人以上,鼓勵興辦以“東鄉手抓”為主的清真餐廳達到100家以上,輸轉勞務8萬人***次***,實現收入10億元以上。

  四、注重完善功能,全力加快城鎮化步伐。一是嚴格規劃執行。強化宣傳教育,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約束力,認真開展規劃落實專項督查,堅決遏制未批先建、亂修亂建等違法建設行為,全力保障城鄉建設有序推進。二是全力推進城鎮園區建設。縣城建設方面,完成縣城三版總體規劃,加快總投資23.65億元的新區開發進度,力爭規劃的學校、市場、易地扶貧搬遷等大部分專案落地動工,實施好商貿區雨汙水管道、綜合廊道建設專案。全面推進縣城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大力發展特色農家樂,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小城鎮。達板工業經濟園方面,全面加快汙水處理、垃圾處理、濱河路改造等專案進度,不斷改善基礎條件。大力扶持壯大新型建材、清真食品加工等現有產業,積極引進新材料、電子資訊、節能環保、機械製造等新興企業,著力提升工業經濟實力。河灘綠色產業園方面,繼續完善生活服務區基礎設施,全力加快汙水處理、集中供熱工程建設,力爭使投資30億元的甘肅東鄉民族文化國際旅遊度假區一期專案儘早落地建設,著力打造現代綜合旅遊區和綠色產業園區。唐汪杏花產業園方面,深入推進隴上杏花產業園建設,開發紅塔寺觀光景點,發展果品深加工和農家樂旅遊專案。同時,以那勒寺、汪集、百和、龍泉等集鎮為重點,統籌規劃實施道路改造、雨汙排水、環衛垃圾、交通管控、市場建設等基礎專案,不斷完善服務功能。三是加強城鎮管理。進一步理順城鎮管理體制,切實抓好縣城、達板、河灘等重點集鎮的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經營秩序和綠化美化亮化工作,完善住宅小區公共設施配建,規範物業管理,加大違章建築管控力度,不斷提高城鎮管理精細化、便民化、智慧化水平。

  五、注重生態建設,全力推進綠色發展。一是狠抓造林綠化工作。持續推進“2215”生態工程,在達板、唐汪大力發展以大接杏、紅棗為主的林果業,在河灘沿庫大力發展以花椒、葡萄、核桃、梨為主的林果業,在百和、關卜和那勒寺一道川大力發展以啤特果為主的林果業,在鎖達路、國道213線沿途動員群眾房前屋後栽植適宜經濟林果,在百和、關卜和坪莊集中連片實施萬畝退耕還林工程。特別是要把枸杞作為一項新型林果產業,在春臺、鎖南、龍泉等9個鄉鎮的17個村試點種植1990畝。同時,精心規劃和推進河灘面山綠化、環庫區域綠化、綠色通道建設和庭院綠化,全面加大荒山造林力度。今年,全縣完成造林5.8萬畝,新建綠色通道130公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7萬畝、退耕還草工程2.7萬畝。二是加快推進小流域生態治理。切實抓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洮河堤防工程、布楞溝流域生態建設、10萬畝經濟林基地建設和退耕還林專案,加快建設拉砂溝、毛溝、何家溝、坪莊溝等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築牢縣域生態安全屏障。三是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全縣環境衛生整治日活動,突出治理廢舊地膜、生產生活垃圾等農村面源汙染,加大無害化處理,結合整村推進、易地搬遷、村社道路硬化和危房改造等專案,積極推進美麗鄉村示範建設,力爭把白三路和妥家溝一線打造成精準扶貧示範片帶,以全新面貌迎接自治州60大慶。

  六、注重科學理財,全力提高財稅保障。一是強化財稅徵管。科學編制財政預算,嚴格預算管理,不斷創新稅收徵管方式,健全完善財稅協調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徵管,確保各項稅費及時足額均衡入庫;積極向上爭取各類專項資金和轉移支付補助,開源挖潛做大財政總量;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資金投向,保障重點支出,狠抓財務培訓,著力提升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二是強化金融支撐。加強政銀企協調服務,利用好各項金融政策,積極推進與國開行、農發行、甘肅銀行等戰略協議的落實。依託雙聯貸款、婦小貸、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棚戶區改造貸款、易地搬遷貼息貸款等,加大放貸力度,切實發揮好金融資金支援產業發展、助推農民增收的槓桿作用。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的職能,鼓勵支援增設鄉鎮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三是加強專項資金監管。嚴格執行各項財經紀律規定,健全政府採購監管體系,進一步擴大公務卡結算範圍,著力規範財務管理;強化部門預算和資金監管,加強強農惠農、扶貧開發、專項貸款、一事一議等資金的監督檢查,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七、注重惠民利民,全力推動社會事業。一是持續推進教育事業提質均衡發展。持續推進教育兩個《決定》的落實,以控輟保學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堅持抓基礎、抓管理、抓質量,強化教育督導,狠抓教師培訓,全縣新建幼兒園26所、教師週轉房9所,新建及改擴建薄弱學校22所、寄宿制學校8所,不斷優化教育基礎條件,進一步鞏固提升“兩基”成果,力爭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8.2%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二是深入推進衛計事業改革發展。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狠抓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新農合管理資訊化、規範化,全面開展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傳染病防治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完成縣醫院綜合樓和百和中心衛生院整體搬遷,實施好鎖南、柳樹、關卜3所鄉鎮衛生院建設專案。認真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強化基層管理和服務,提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水平,全縣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7.5‰以內,綜合節育率達到85%以上。三是著力推動文化產業縱深發展。認真落實推進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以韓則嶺《古蘭經》珍藏館為平臺,全力抓好民族博物館、甘肅東鄉彩陶文化產業園專案的爭取落實工作,加快農村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完成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58個鄉村舞臺、4個文化廣場的建設任務。充分利用網路、電視、微信、微博等現代媒介,加強民族特色、民俗風情和文化旅遊產業的宣傳,不斷提升東鄉知名度,著力推進民族文化產業開發。四是推進國土環保可持續發展。強化基本農田保護,加強土地衛片執法和日常監管,嚴把建設用地審批關,嚴查各類違法違規用地行為。深入開展大氣汙染、水汙染及農村面源汙染大排查、大整治活動,著力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精心組織好第三次全國農業統計普查。同時,重視發展工商管理、質量監督、節能減排、科技創新、防震減災等各項事業,繼續做好檔案、工會、物價、婦女兒童和基層武裝建設等各項工作,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全縣社會各項事業統籌協調發展。

  八、注重社會保障,全力解決民生難題。一是抓好民生工程。圍繞行路難,全力實施好農村公路專案和“千村美麗”示範村村組道路建設工程,加快縣鄉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力度,不斷完善道路交通網路。圍繞吃水難,紮實開展全縣人畜飲水專項工程整治年活動,以農村供水鞏固提升為重點,突出防汛抗旱、農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在抓好飲水安全工程試點專案入戶掃尾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爭取中部人飲提質改造等重點專案,徹底解決人畜飲水難題。圍繞住房難,繼續實施差異化補助,全年實施危房改造4000戶,全力加快公租房、棚戶區改造專案建設進度,爭取年內分配入住;加快完善基礎配套,加強宣傳動員,適當放寬配售條件,力爭河灘、達板、東塬、縣城廉租住房儘早全部入住。二是抓好社會保障。健全完善惠民資金監督管理機制,規範落實城鄉低保等各項惠民政策,全力抓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一步擴大醫療、養老等保險覆蓋面。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州促進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機制,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兩後生”、城鄉困難物件、城鎮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工作。三是抓好民生實事和建議提案辦理。按照政府主導、部門承辦、群眾參與、各方努力的原則,積極籌措資金,創新辦理方式,加強督辦督查,確保把省列為民辦實事和州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成辦好。

  九、注重綜合治理,全力促進社會和諧。一是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嚴格落實責任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嚴厲查處聚眾賭博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和“兩搶一盜”等多發性侵財犯罪,始終保持對毒品問題的高壓態勢,紮實組織開展“禁毒重點整治年”活動,堅持標本兼治,全力推進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不斷深化禁吸戒毒工作,切實增強打擊外流吸販毒的實效性,堅決打贏禁毒鬥爭攻堅戰。二是狠抓安全生產工作。嚴格執行《東鄉縣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實施細則》,以道路交通、生產、校園、食品和消防為重點,強化隱患排查整治,全面執行失職追責制,嚴防各類重大事故的發生。建立健全應急機構和應急隊伍,完善監測預警機制,積極開展綜合應急救援演練,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三是加強民族宗教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伊斯蘭教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州上關於宗教場所改擴建、大型宗教活動、宗教教職人員“三個管理辦法”,紮實開展“兩個共同”示範建立和民族團結進步建立活動,加大對宗教界人士和教職人員的培訓力度,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穩妥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著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注***16***,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加快職能轉變,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創新力,著力打造為民、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

  強化責任意識,全身心投入抓發展。牢記發展是第一要務,以食不甘味的責任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認真履行政府職責,盡心竭力抓好各項工作,引導督促廣大幹部真正把心思用在謀發展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始終做到在其位、謀其事、盡其責。進一步堅定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敢於直面矛盾,勇於擔當責任,著力破解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下大力氣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

  強化落實意識,保持務實高效的作風。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注重工作實效,做決策、幹工作、辦事情,始終從東鄉的實際出發,從群眾的期盼願望出發,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幹事。大力倡導雷厲風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對縣委定了的事緊抓不放,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一抓到底,不講空話,不務虛功,高效率、高質量地推動各項工作。強化督查問效,嚴格目標責任制,對重大專案和重點工作定責任、定時限、定標準、定要求,確保縣委的每一項決策部署都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強化宗旨意識,千方百計為民辦實事。堅持把民生作為第一導向,始終以人為本、民生為重、富民為先,站穩群眾立場,傾聽群眾呼聲,維護群眾利益。教育和引導各級幹部增強對群眾的感情,踐行群眾路線,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著力解決廣大群眾最需要、最迫切的生產生活困難,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努力讓群眾認可、讓群眾滿意。

  強化法治意識,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始終堅持縣委集中統一領導,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網路媒體監督和群眾監督,不斷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質量。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加強專案建設、財政資金、國有資產、政府採購、幹部人事等方面的規範管理,強化監督問責,規範執法行為,促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執行。

  強化廉政意識,樹立清正廉潔的形象。認真學習貫徹《黨章》、《廉政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嚴格落實省委“3783”注***17***和州委“123610”注***18***兩個主體責任體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責任,落實工作約談制度,把廉政要求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持續改進工作作風,以更嚴的要求修身律己用權,以更實的舉措謀事創業做人,努力打造一支作風優良的幹部隊伍。牢固樹立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的思想,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勤儉辦事。全面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監管,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各位代表,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讓我們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在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援下,團結依靠全縣各族人民,開拓創新,乘勢而上,紮實苦幹,為全面完成“十三五”及20xx年各專案標任務,實現東鄉與全州全省全國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下一頁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