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去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

  要當好一名語文教師,就要堅持立德樹人,迴歸教育初心,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啦奧東為孩子們施以心靈的澆灌和培養,讓他們健康成長。小編在此整理了做好一名語文老師的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

  語文教師本身要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應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

  德育是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的要求,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缺乏德育的教育,不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德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夠自覺地通過所學教材去感受和領悟其中做人的準則,通過語文教材中的因素去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並注意在生活中體現自己的道德情操。通過德育教育還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以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因此說,語文教學與德育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語文教師自身的修養和道德素質,直接決定著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地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每篇課文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把德育寓於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同時,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發揚無私奉獻精神,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勝任自己的教學工作。

  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很多。有思想品質教育,有愛國主義教育,有識別真假美醜的教育,也有對哲理的領悟和對高尚思想精神的歌頌等等,不一而足。如,《三峽之秋》《可愛的中國》《濟南的冬天》《聽潮》等課文,通過理解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描寫和美好感情的分析,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樹立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巨集偉之志和壯志豪情。又如,《孔乙己》《多收了三五斗》《夢想與現實》《范進中舉》《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曼哈頓街頭夜景》等課文,通過入情入理的分析人物,分析主題,會極大的激起學生對黑暗殘酷社會的憎惡之情,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感受到生活在這個國度的自豪感。再如,《才能來自勤奮學習》《兩種習慣養成不得》《攻書如撿糞》《談骨氣》《落花生》等課文,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啟迪,對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良好的人生觀,及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材中豐富多彩的德育內容,給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了用武之地。只要語文教師善於挖掘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教育內涵,善於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把德育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就會培養起健康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收到良好的育人效益。

  語文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在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很多,靈活多樣。一是通過表情朗讀,以情感人。朗讀要求學生結合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使學生從中領略作品飽滿的感情和深刻的主題。如,《周總理,你在哪裡》、《誰是最可愛的人》等課文,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二是採用放錄音的形式,通過聽讀優秀文章,來體會文中的聲聲淚、字字情,從而達到淨化心靈、陶冶情操之目的。三是採取導遊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使學生在學習中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受到藝術的感染和薰陶,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四是還採用欣賞法,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神思,體會文章所蘊藏的思想內容,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五是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開展視聽教學,通過視聽手段再現生活情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如,幻燈顯示配合教學,將情節再現效果更好。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活動,如,舉行朗讀會、故事會、讀書報告會等來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戰場,只要教師善於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學生就會獲得道德情操的薰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以這次大討論、大學習為新的契機,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迴歸教育初心”,深入探討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意義和做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德育教育,達到育人效果,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新時期高素質人才。

  一個合格語文老師做好這5點,孩子作文至少高10分!

  1

  學會大膽地表達

  很多孩子害怕寫作的根本原因,是害怕表達。因此,老師與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表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能表達自己的心聲,只要能寫出真情實感,都值得鼓勵。

  ◆積極思考,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中的內容。

  孩子大膽表達的前提就是善於思考,從學習中發現有趣的內容,從生活中發現不一樣的內容,思考其本質與存在意義。

  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他的寫作必然有合理的邏輯、豐富的內容、深刻的立意。

  ◆大膽表達,讓孩子盡情吐露心聲,寫出內心想法。

  腦子裡有了內容還要敢說出來,敢寫下來,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觀點。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老師和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多說多寫,最好不要打斷孩子和否定孩子,打擊了他們的表達熱情。

  ◆不拘形式,嘗試各種體裁格式,通過模仿實現創新。

  寫作是一件很自由的事,如果總受到格式與體裁的限制,孩子的思維就會受到約束,無法自然表達。

  因此在學習寫作初期,儘量讓孩子自由發揮,讓他們摸索出自己的寫作風格。

  2

  積累豐富的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好文章,首先要有“米”,也就是儲存在我們頭腦中的各種素材。

  素材的型別有很多,有來自於生活的,有來自於學習的,有來自於書籍的等等。只有當孩子積累了豐富可用的素材,他們才有內容可寫,才能把內容寫好。

  ◆事例素材

  歌德說:取材不在於遠,就在充實的人生之中。最好用、最貼切的素材就在生活當中,凡是孩子親身經歷過的,他們就能寫得詳細生動,凡是孩子從生活中得來的,他們就能寫出真情實感。

  ◆語言素材

  有人能把“扶老人過馬路”寫得平淡無奇,有人能寫得感人至深,其本質區別就在於——語言。

  僅用三言兩語描述整個經過的,必定是失敗的表達。善於寫作的孩子能把發生在幾秒內的事情寫出幾百字的篇幅,不僅寫出了人物的動作、神情、對話,甚至描寫了周圍環境,以及身邊路人的反應,讀起來彷彿看到當時的畫面。

  ◆靈感素材

  作文失去靈感,就是一篇僵硬累贅的文稿,老師與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重視靈感,收集在腦海中閃現的靈感,將靈感運用到寫作中,為作文增色。

  3

  加強練改的頻率

  想要寫好作文,除了要有好的構思、內容、語言外,更重要的是多修改,多潤色。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為了寫好《復活》,前前後後修改了至少6次;我國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為了寫好《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提高練習寫作與修改習作的頻率,是寫好作文的關鍵。

  ◆多練習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很多事情,都要靠慢慢地積累,才能換來驚喜的質變,寫作也同樣如此。

  在堅持寫作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好的寫作方法,提高文筆功力,逐漸找到了適用於自己的寫作方法,就能寫出更好的文章。

  ◆多修改

  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任何人寫出來的第一稿都是有瑕疵的,或許是語言表達不夠恰當,或者是事例運用不夠貼切等等。只有通過多次修改的文章,才能保證質量與水平,不斷靠近完美。

  修改是寫作文的最後一個步驟,非常重要,培養孩子修改作文的習慣,端正他們的寫作態度,才能越寫越好。

  4

  豐富自己的情感

  作文與理科題目最大的不同在於,它與我們的生活切實相關,它需要感性邏輯思維,它需要表達出真情實感,它能夠真正地打動他人。

  低年級學生沒有掌握足夠的寫作技巧,也沒積累足夠的語言表達方法,他們的表達形式是相近的,卻有高低分之差,差別就在於內容。

  600字的篇幅內,有人能寫出真情實感,十分動人,也有人僅僅寫了流水賬,讀起來味同嚼蠟,毫無情感。

  高爾基先生說:富於感情是寫好作品的最好手段。情感,是一篇優秀作文的必備因素。

  感情豐富的孩子,他們熱愛生活,也善於觀察生活,能夠捕捉生活中的典型事情運用到習作中,表達個人觀點;也能夠捕捉生活中的細微感情,表達出作文中的基本感情。

  寫作成功的祕訣就是4點: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

  感情豐富的孩子,往往有表達自我的慾望與需求,在寫作時更加流暢地表達,暢所欲言,寫出自己的想法與心聲。

  同樣,感情豐富的孩子也喜歡閱讀,他們通過閱讀了解世界,瞭解自己,積累各種素材,學會思考,並一一運用到寫作之中。

  5

  掌握寫作小技巧

  當然,提高寫作水平也是有捷徑的,用好以下這4種方法,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孩子的作文成績會有很大進步。

  ◆學會恰當表達。

  一句話中連著使用動詞,把動作寫得具體詳細,會更形象,更生動。

  在形容事物時少用“很”和“非常”,多用具體的言語來描寫,會更為真實。

  ◆把長句變成短句。

  很多孩子習慣使用長句,一個句子寫了一兩行卻沒有一個標點符號,這並不是好的表達方式。

  把十幾字、幾十字的長句改成只有五個字左右的短句,這樣表達的語感會更舒服,更明確。

  ◆帶著感情描寫。

  上文屢次強調了情感的重要性。在作文中,情感是最不可缺少的因素,一篇優秀的作文,必然是字字句句都帶有感情的。

  特別是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這些服務於文章中心思想的內容,一定要傳達出作者的思想。帶著感情和主題進行描寫,是十分重要的表達方法。

  ◆簡單的事情詳細寫。

  孩子之所以說“不知道寫什麼”、“作文寫不長”,就是因為不懂得如何表達,總是三言兩語就說完了。

  優秀的語言表達應該具備完整、詳細、生動、形象、富有感情等特點,用300字來描寫1秒內發生的事情,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要寫得充分,才能體現其特點。

  總而言之,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尋找材料,指導他們學會模仿與遷移,鼓勵孩子積累豐富的素材,以此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能力。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相信在老師和家長的正確指導下,孩子的寫作必然越來越好,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