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習高一語文能力的辦法

  語文是一門主科之一,佔分比重大,同時,語文又是見效最慢的一科。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第一、知識上的查漏補缺

  所謂查漏補缺,就是找到在知識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讓知識的吸收全面化、系統化、有效化。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通過正錯答案對比分析,重點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識點,而鞏固這個知識點,除了複習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做好知識的精細加工,做到舉一反三。

  有效鞏固薄弱知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做。比如說,英語學科可以製作單詞卡片,自己用稍硬一些的紙製作成便於攜帶的卡片,然後將英語單詞寫在卡片上,這樣可以做到隨時記憶難記的單詞,提高記憶效率。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錯題集,尤其是瘸腿學科,也可以將老師講過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對自己有所啟發、讓自己有所領悟的例題,整理上去,但要記住,平時要及時整理和總結,多看、多思、多問!這樣可以快速彌補知識上的漏洞。一本或數本錯題集記滿以後,可以再重新整理,自己會做的可以刪去,不會做的可以保留,如此反覆,直至完全掌握!

  第二、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其實考試不僅僅是考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學習方法或某方面的能力。通過考試也常常反映出來容易粗心、做題方法不對、不會審題、檢查等方面的不足,彌補這些不足對學習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讀題千萬不能走馬觀花、一目十行,更不能大意;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去體會,去分析。

  無論是平時還是考試,我們都需要找到自己在學習方法或習慣方面的不足,及時糾正。而大的考試就是一次很好的機遇,因為考試中只有全身心投入,盡全力發揮,才能夠客觀地反映出問題,比如學習不夠踏實認真,容易浮躁特別是看到自己會做的題目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輕心,最終失分。這些問題背後反映的就是學習習慣與態度的問題,我們要想有針對性地解決,需要在平時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

  培養好的習慣,要有以下幾個步驟:1.逐漸培養自己對各個學科的興趣。2.心裡要清楚什麼是好習慣。

  3.堅持不懈的強化訓練,讓自己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

  一個優秀的學生要具備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與複習;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積極溶入課堂學習並做好筆記;多動腦,勤動手;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獨立完成作業並經常反醒。

  第三、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穫是否成正比

  一般來說,只要平時學習努力、做到考前認真複習,成績都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其中也不乏意外:有的同學分數不低,但很有可能是靠投機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數;有的同學學習明顯比前期努力了,但是還是沒有考好,這時也不要灰心,而要繼續努力,慢慢儲備知識,做到厚積薄發。所以,如果考了高分,不要只是一味高興,而應和自己的努力情況做對比,找老師瞭解平時的學習情況,弄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這樣,可以讓自己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下去。

  學習如同長跑,貴在持之以恆。長跑是耐力的比拼,開始跑在前頭的,也未必能笑到最後,一開始落在後邊的,最終不一定是失敗者。從來沒有這樣的人:高興了跑一陣子,累了就休息,然後再跑一陣子,就能輕鬆取得勝利。

  第四、正確對比,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即拿本次的成績與之前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不僅從總成績上比,更要比到細處,具體到每科,細化到每科的知識點,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與運用失分較多,而這次通過努力沒有丟掉太多的分,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另一種是橫向比較,拿卷面成績跟各檔次分數線比。舉例來說,語文、語文滿分150,而自己語文考110分,語文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的確不好判斷,因為沒有參照物。這時可以把各檔次分數線作為參照,通過對比,幫助自己找到相對處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

  做了對比,我們既要找到不足,還要發現亮點,及時給自己打氣,這樣才更有信心和勇氣繼續進步。所以,進行考試分析時,一定要把亮點找出來,要把進步找出來,要把勁頭找出來,把考試當成學習的助力器,讓自己更加優秀、出類拔萃。

  學好高一語文的小方法

  1、建一本《錯題錄》。我們的學習中總會有漏洞,如何補?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自己在練習、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這些題目最真實地反映出學習中的不足,抓住它,就抓住了提高的關鍵。做錯了,不僅要改對,而且要認真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就在那裡搞明白、記清楚;想一想這道題對自己有什麼啟示;最後把典型的錯誤和自己的解題心得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後不斷地翻看領悟。平時,它能彌補漏洞,對提高成績很有幫助。如果一直堅持,到了總複習時它的作用就更大。我們做過的練習難以計數,而總複習時時間非常緊,如果看一看這本錯題錄,那麼所用時間短而效果好。這本錯題錄是最符合個人實際的精華習題集,它比一些參考書更實用。剛開始,有人可能感到這樣做太麻煩,但若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自己受益無窮。

  2、重視解題。訓練如何才能解題既快又準?功夫在平時。平時就要訓練自己:審題時一次把條件看全、看準;計算時一次運算正確。平時做題時不要依賴計算器,應堅持筆算,同時注意將口算、速算融入計算過程。高中三年我們要做許多題,只要每次做題都認真起來,最後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在我們的錯題中至少有60%以上是因為審錯了題或者算錯了數造成的,所以能解決好這個問題,成績就能上一個層次,而“勤練”就是唯一的最好方法。

  3、正確面對失敗。失敗後該怎麼辦?我想講一段自己的經歷。1995年9月舉行高中物理競賽,為此我準備了兩年,並且信心十足,然而我竟在5月份的唐山市選拔賽中落選了,原來考試中的八道題我竟丟了一半。當時我少言寡語,什麼事都幹不下去。但不久我想通了:昨天已經失敗了,如果今天這樣頹喪下去,那麼還會失敗!我得出結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時刻要保持頭腦的冷靜。後來,在物理高考中的一段經歷更令人難忘。當時答題很順利,其它的試題全完成了,但12分的25題卻毫無頭緒。還有15分鐘就要交卷了,緊張、焦躁,卻仍無進展。於是我停止了思索,命令自己靜下心來,重新審題。突然,我找到了突破口!當我迅速、準確地完成解答後,只剩下1分鐘了。如果當時自己再有一點兒慌亂,這12分就白白地丟掉了。可以說“冷靜”得了12分。

  事後慶幸自己有一段“競賽經歷”,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冷靜”,它使我沒有在更重要的考試中犯更大的錯誤。失敗不是好事,但如果我們能從中悟出一點道理,以保證今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麼失敗就是件好事了。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請大家注意:從失敗到成功之間有一個重要環節—總結。只有能從失敗中總結出教訓的人才可能走向成功,否則只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失敗。

  4、最有價值的指導。我和大家一樣,在高中階段看過許多關於學習方法的資料,聽過許多這方面的報告,這些對我的學習的確有很大幫助。然而,高考過後,當我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時,我發現老師們的指導是很有價值的。老師和我們朝夕相處,十分了解我們的學習情況;老師們長期的教學工作使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他們的指導是最切合實際、最有效的。我在高二期末舉行的英語會考中成績是級、在高三開學時的摸底考試中英語成績也僅為106分,而在高考中,我的英語成績躍為139分。我能有這樣的進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認真聽取了英語老師的指導。“名師出高徒”,但如果徒弟不聽師傅的,那麼,再好的師傅也教不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