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在新課程標準下,對於數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多樣的、靈活的、應變的。在一堂課中所運用的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很多學生。接下來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初中數學常用教學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一、自主探究式學習法

  自主探索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在各學科都應用得較為廣泛,且在教學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探討新知識的來由並研究其特徵,探索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鍛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學生會把自主學習結果看成是一種成功,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和喜悅感,激發了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堅強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覺鑽研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生明白數學中看似深奧的知識,只要積極探索,認真思考就能很快解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更好地應用於生活。

  二、小組討論學習法

   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分組共同協作商量和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與教師形成一種互動的方式,小組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課堂上小組討論有利於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分類思想、綜合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進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通過小組討論可從多角度獲得解題思路和思維途徑,往往是討論和交流融為一體,在討論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這樣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講授要好得多,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教師也能從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發現式學習方法

  發現式學習方法是繼自主探索式學習法、小組討論學習法之後的又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閱讀教材來發現新知識、發現新問題、發現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發現數學規律、發現學生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這樣學生對新的知識有一種優先掌握的心理,且學生對自己所發現的知識、問題、思路和方法有較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掌握知識很重要,找到了發現知識的渠道。有時候,還可能會使學生突發奇想,象某些數學家一樣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數學問題。還會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演示與表演學習法

  演示教學法是數學教學乃至所有學科的教學最基本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模式。主要是教師演示課堂教學內容和講述新的知識內容。有的教學內容無需學生去進行探究和發現,如定義、概念和公理等。這些內容我們都是直接講述或藉助教學用具進行演示或說明理論知識的形成。

  五、寓教於樂的遊戲學習法

  新版數學教材安排的內容生動有趣,課題就像一個香餑餑,很誘人的。如:有趣的七巧板,日曆中的方程,一百萬有多大等等。教學內容也變得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遊戲性,如:檯球桌面上的角,變化的魚。很多教學內容穿插了遊戲內容,如:遊戲公平嗎,一定能摸到紅球嗎等等。教材內容更加符合中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利用遊戲既可鍛練學生的膽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集體主義思想。遊戲可以讓學生放鬆學習壓力,以輕鬆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從遊戲中獲取知識,又把知識運用於遊戲之中。

  六、問題式教學法

  問題式教學方法是將需要學習的新知識編排成一個個聯絡密切的問題,讓學生對每一個問題進行思索、討論、最後作答。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同樣有相關的問題提出,問題提得越多,對知識掌握越牢固,教師在其中起引導點撥的作用。

  七、反饋訓練教學法

  為了檢驗學生對於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必要對照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反饋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反饋題的設計至關重要,反饋題的設計要適量,難易適度,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的反饋訓練題,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層次自己設計反饋題,自行解答,在反饋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

  反饋訓練能彌補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和失誤。當學生新知識有困難時就會體現在反饋訓練中,反饋的形式有通過觀察口頭表達、動手操作、通過演示過程、推理論證等。反饋可以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粗心、片面思維***同時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易於接受,效果較好。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上好一堂課,並不是單獨採用某一方法,而是根據知識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採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要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將來源於生活的數學知識更好地運用於生活實際,解決生活實際中的相關問題。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以上幾種方法只是其中之皮毛,更多的教學方法還需我們在長期的教學中探索、總結,讓我們共同走進新課程。

  初中數學高效教學技巧

  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的慾望。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信任學生。不能總以為學生能力不足,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從而把知識或問題嚼得細細的餵給學生,擔心哪一細節學生理解不了,這種傳統的知識講授方式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自主性的增強。應把適當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些問題不能太難,要讓大多數學生經過自己努力,解決得了,以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方法傳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比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卞學習,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2、啟發引導,解決問題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嘗試知識形成的過程,對探究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在此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解決“善於學習”的問題。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落實重點,突破難點,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教師在啟發引導時,要善於在知識生長點上設疑,特別是當學生不能憑藉原有知識和方法解決新的問題,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時,這裡既是新舊知識發生矛盾的焦點,又是教師進行啟發引導的最佳情境,更是學生思維發展的良好契機。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一要注意暴露學生學習過程的困難、障礙、錯誤和疑問,並且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嘗試、發現和解決;二要注意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畫龍點睛,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見解,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三要注意加強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先從操作中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對比、分析、判斷和綜合等思維活動,再啟發引導學生把思維過程或總結概括的結論用簡煉的語言,有層次地準確表述出來。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又發展了思維和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範例和解題教學,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過解題和反思活動,從具體數學問題和範例,總結歸納解題方法,並提煉和抽象成數學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題過程,充分發抨數學思想方法對發現解題途徑的定向、聯想和轉化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數學思想觀點為指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範例教學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和市美性的例題和練習進行。要注意設計具有探索性的範例和能從,抽象一般和特殊規律的範例,在對其分析和思考的過程,展現數學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對某些問題,要引導學生儘可能運用多種方法,從各條途徑尋求答案,找出最優方法,培養學生的變通性;對某些問題可以進行由簡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論,讓學生大膽聯絡和猜想,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對某些問題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慣性思維束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