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學習及解題技巧與七個竅門

  學好初中物理的因素首先是態度、信念、意志,其次才是方法、思維。,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第二條就是要會學習,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中物理學習及解題技巧

  “老師上課講的知識和題我都能聽懂啊,但是自己一做題就無從下手,或著雖然去做了,卻又總是出錯。怎麼辦才好?”

  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一個問題——“理解不等於掌握,上課聽懂不代表就會做題”。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聽懂”到底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聽懂”是學會的前提。對於新知識或者複雜的問題,必須先做到聽懂才能掌握。

  其次,“聽懂”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性思考。大多數孩子在課堂上只是跟隨著老師的思路走,並沒有在大腦內部經過主動且深刻的思考。學生自主思考的廣度和深度都還遠遠不夠,也沒有時間進行符合自己水平的分析思路的總結。就會導致上課雖然聽懂了,但做題不會的現象屢屢發生。

  問題來了——

  為什麼同樣是聽懂了,但是不同的同學學習成績卻不同呢?

  是因為智力?不要講什麼智力差別,絕大部分同學智力是一樣的。那些聽課效果好的同學不過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必要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而已。

  在中考前,那些想要考進重點高中,但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同學只能重新學習這些方法,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提前掌握方法的學霸們卻早已開始查缺補漏,一個巨大的“方法落差”就在同班學生間形成了,成績靠後的同學想要追上這個“方法落差”則要麼付出常人難以達到的努力或者接受成績不如別人的事實。因此,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就能掌握好的方法,一切都會變得簡單高效許多!

  應該怎麼學習才能懂得更多?

  鑑於初中階段的學生的大腦思維活躍,容易分心,所以,學生一定要有選擇、有重點、有目標的去聽。最好是帶著問題去聽,凡是帶著問題去聽的,都是經過了各種思考與摸索。可能整個物理題,某位同學已經自己分析過,就剩一兩個思維障礙點沒考慮明白,那麼他就重點去聽老師怎麼講透徹這一兩點,這種情況下的聽課都是專注度極高的。而只有聽課前提前做好預習,梳理所學內容的知識脈絡,才能做到帶著問題去聽,進而瞭解透徹,實現知識點的掌握***聽不懂的話,一定要當天解決,多思、多問、多查***。

  我們知道,物理老師在講解習題時用到的很多方法,都是經過了自己無數次的思考總結出來的。學生應該做的,就是把老師解題的過程、方法、角度都學會,變成自己的本領,從“懂”過渡到“會”。要思考“物理老師是怎麼想到這種思路的?還有什麼思路方法?如果把題意變一下,應該怎麼解決?”舉一反三,直至達到融會貫通。

  其中,最最關鍵的就是——“對物理問題進行嚴謹的思路過程分析!

  在分析問題“過程”時,能畫腦圖畫腦圖,能畫草圖畫草圖:

  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很多題目給出的實物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並聯或是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如上的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線特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畫圖時,一定要把思路一步一步想透徹,思維一定不要跳躍,不要跨步思考,每一個環節都要環環相扣,一定要搞清楚題意中的顯性條件和隱形條件以及要求的問題,以防思路跑偏。

  “懂”了以上這些,再加以實踐,你一定能“學會”!基礎差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態度、有方法、善於總結和反思,一定能笑到最後!

  學好初中物理的七個竅門

  死記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課文必須熟悉,知識點必須記得清楚。至少達到課本中的插圖在頭腦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記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頁還是右頁,它是講關於什麼知識點的,演示的是什麼現象,得到的是什麼結束,並能進行相關擴充套件領會。

  獨立做作業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

  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

  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會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充套件識記,會收穫頗豐。

  要過程作圖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論過程,還是實踐過程,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

  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抓緊課堂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

  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

  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課後再找老師討論,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

  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堅持做筆記

  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

  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

  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

  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儲存。

  整理好資料

  學習資料要儲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

  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比如*、?、※、◎等等,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發展與訓練

  有的學生也十分想學,也確實在努力學習,這些老師也能看到眼裡,可是成績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反觀之,聽課認真,作業工整,筆記細緻,但一換個角度,換個方法,這種學生就不知所從。

  這樣的學生多數也不是完全因為笨,主要還是思維上出了問題。常見的思維性障礙如下:

  1.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形成的思維障礙。

  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礙。

  3.類比不當形成的思維障礙。

  4.物理公式數學化形成的思維障礙。

  5.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維障礙。

  6.舊有知識的侷限性和思維定勢干擾形成的思維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