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利用假期提高數學成績

  數學帶給一個人的,是思維的方式、習慣和品質。但用什麼方式能對此進行檢測呢?特別是寒假期間,孩子們多數時間是在家裡度過,學習任務比平時要少,自由支配時間多了,數學學習該怎樣進行呢?小編整理了提高數學成績方法,希望能幫助到您。

  利用假期提升數學成績

  小學生應具備哪些數學能力?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計算能力。

  從在校學習的角度來講,計算準而快是後續所有理科學習的重要基礎,這就需要多做計算練習。

  計算***包括運算律的使用***要求熟練,想要達到高水準,必須每天定量做練習,這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素質,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力。

  空間想象力對孩子學習數學中“形”這部分內容來講比較重要,空間想象力也可以通過多動手畫圖和製作實物模型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孩子一定不能“懶得動手”。

  事實上,養成畫圖的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學階段學習稍複雜些的平面幾何時,自己動手畫一遍圖,體驗圖形的生成過程,往往能夠幫助形成題目條件使用方式的認識。

  最終的能力目標當然要面向資訊的提取、選擇、聯絡、整合,如果說計算能力是所有理科學習的重要基礎,那麼閱讀能力就是所有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家長要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粗心馬虎”怎麼辦?

  所謂粗心,往往是因為知識技能鞏固不牢固。

  “粗心馬虎”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對所學知識沒有吃透,訓練還不到位,操作不熟練,或是專注度不夠,解決問題的時候在走神。

  所以家長一定要和孩子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馬虎”。產生“馬虎”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這一表象矇蔽了,而忽視實質性的問題。認為“粗心馬虎是小事”,很容易導致浮躁的學風,對學習態度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當然,再優秀的人也不能保證任何事情都做到100%的完美。如果孩子“會而不對”的現象只是偶爾發生,家長總的來說還是應肯定和鼓勵孩子的,不要太求全責備。

  學奧數是否適合?

  關於奧數:有興趣,才適合學。

  奧數的好處是能夠為你的頭腦開啟另一方天地。但是奧數一定不要為了功利而學,不要違背孩子的意願學。雖然說學習並不完全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但是長期孩子鬧大人煩,負面作用足以抵消正面的效果。

  而且,有事實證明沒有學過奧數的孩子,只要有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在學段中後期的數學成績並不弱於學過奧數的孩子。

  但是說到數學競賽,的確是少數人的遊戲。現在取消競賽加分的一個好處是,真正還能留下來參加競賽的孩子都是喜歡競賽的。而且數學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孩子,對數學一定有非凡的熱情,他們的層次已經遠遠超越了通常所說的“刷題”。

  適合參加競賽的孩子,必要條件之一是真心喜愛數學競賽活動,能夠為此堅持付出;其次是勇於挑戰自我,能夠從挑戰中得到享受;還有是數學知識的積累和思維能力至少要優於95%的同齡人。當然智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願意讓孩子參加競賽歷練一下,開闊視野,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能保證有足夠的付出,就不要指望能有多好的成績了,也不要把競賽作為主業。從結果來看,競賽的風險要遠遠大於常規學業考試。

  要不要報課外班?

  對於較小的孩子,在他不強烈反對的前提下,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報一些文體特長類的課外班,也是孩子尋找自己興趣點的一個過程。對於大孩子,則應該是孩子有上課外班的明確意願時,家長再考慮給孩子報課外班。

  報班數量,一個為宜,不要超過兩個。孩子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四處趕場。很多時候,對於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和家長一起活動***出遊、運動、閱讀、做家務……***比上課外班更有成長的價值。

  做多少練習題能學好數學?

  因人而異,而且要看你學好數學”定義在什麼層次上。就常規課內學習而言,一般推薦孩子在學習新課時做兩本同步練習冊***包括學校作業***,一本中等難度的,一本難度稍微高一點的。這樣基礎鞏固和進階提升可以兼顧。

  如果有“超前自學”的經歷,自學時已經做完了一本練習冊的,那麼除了學校作業外,再找一些單元檢測題練練比較合適。如果想參加競賽,最好多做些練習。

  家長怎樣監管?

  第一,家長一定要主動配合老師的學習要求,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老師不當。“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只有在兩個力方向相同時,合力才會最大,所以家長一定要和老師在同一個方向上使力。

  第二,在小學中低年級階段,家長比老師更重要!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很大一部分是在家期間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而這隻能靠家長,不能靠老師。一般說來,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2~4年的時間,而且一旦成型就很難再有大的改變。這和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方法是可以在每個階段有意識地調整的。

  數學解題的五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正確解題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

  很多同學以為如果一道題目做錯,訂正一下,知道哪裡錯了,怎麼做,就行了,其實這只是最低境界。

  第二層境界:一題多解

  多點開花,條條大道通羅馬;似倚天劍輕靈無雙,劍招千變萬化,虛實相間,誰與爭鋒。

  我們要養成的良好習慣是,不要滿足於用一種做法和思路解題。一道題目做完之後想一想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簡單。對於最後的結果,是不是可以有其它的合理解釋。

  第三層境界:多題一解

  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一招制敵;似玄鐵神器,重劍無鋒,卻剛猛異常,一劍揮下,縱它千百變,亦必摧之。

  完成一道題目的分析後,嘗試推而廣之,或者把其中的數字換成字母,或者把一些條件做一些改變,從這道題目延伸出去,探究與此相關的一類題目。

  第四層境界:發現定理

  無招勝有招,漸成大家;至此境界,草木皆為利刃,隨心所欲,敵未動,已斃於無形。

  到了這個境界,可以自己發現一些結論或定理、規律。這些結論、定理規律都是解題的有用工具。解題高手都有自己的定理庫。

  第五層境界:自己編題

  自成一派,獨孤求敗;高處不勝寒,自己跟自己玩解題的最高境界是能夠編題。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編題的能力。

  解題高手拿到一道題目,會知道出題者的意圖,會發現出題者的陷阱。即便出題者粗心出現了一個錯誤,他也能夠很快地糾正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