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手抄報

  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又叫國語,華語。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講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的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參閱!

  普通話的由來:

  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唐宋時期,人們寫文章、作詩詞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國家頒佈的讀音***。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民國時期漢民族共同語叫“國語”。新中國成立後的漢民族共同語叫“普通話”。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它作為我們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一方面,作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話,數百年來作為官府的通用語言傳播到了全國各地,而發展成為“官話";另一方面,“白話文運動”以後,作家們自覺地用普通話寫作,湧現出一大批作為普通話書面語規範的典範作品。“國語運動”又在口語方面增強了北京話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語音成為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北方方言區自身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人口優勢等客觀條件奠定了普通話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

  普通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會聽會講的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推廣普通話,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經濟騰飛具有重要意義。使用普通話不但可以顯示個人的修養也可以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試想你和一個使用著完全讓你聽不懂的方言的人交流,會怎樣呢?不但會產生交流上的障礙,甚至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說好標準的普通話,大家就不會再犯和我一樣的錯誤了。

  普通話的資料:

  普通話,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但真正能講好普通話的人卻少之又少。目前,我國仍有30%的人口不會說普通話,另外70%人口中只有10%可以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順暢溝通,看到這樣的結果,人們似乎覺得有些出乎意料。

  中國擁有56個民族,文化燦爛,語言種類多樣,這既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發展所積澱下來的寶貴財富,但同時也為人們在上學讀書、看病就醫、出門旅行等諸多方面帶來不便。公民使用普通話,既有利於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個人的全面發展,又對維持社會協調運轉、提高生產生活水平起到促進作用。

  本週是第17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本屆活動周的主題是“說好普通話、圓夢你我他”。學好普通話、說好普通話和普及普通話,是我們提升自我、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所以我們要推廣普通話、提升國民國家通用語言能力。

  實現這一偉大目標,不僅需要營造一個全民動員的良好氛圍,還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轉變傳統觀念,做到敢於講、大膽講;在各大機關單位、企業和公共場所大力提倡人們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除此之外,應在各大中小學進行普通話推廣活動,以學生課堂、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為載體,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普通話、應用普通話,繫好人生的第一顆鈕釦。同時也要提高在校老師的普通話水平,在學生中起到帶頭作用。此外,相關部門及社會機構可以通過舉辦普通話培訓班及測試考試來進一步幫助全民提升普通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