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中藥可不可以放冰糖

  中藥很多寶寶嫌棄它味道太不好,太苦,很多父母就想著加一點糖應該不要緊,那麼寶寶喝中藥可以放冰糖嗎?下面小編為您詳細的介紹。

  

  小便黃、面赤、身熱、便祕等症狀的患兒多為熱證,藥物中最好不加糖。

  患有寒證疾病的患兒藥物中可加適量紅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由於紅糖味甘易生溼,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膩的溼熱患兒更不能加。

  糖也是藥

  中藥的使用的關鍵在於有中醫理論指導,中醫講究“五行辯證”,用藥講究“四氣五味”,“酸苦甘辛鹹”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也就是說“甘甜”對應的是“脾胃”。

  糖屬於“甘”味之物,能夠和胃補中,對於中焦虛弱、胃病等等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尤其是紅糖,更是比較溫性的,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糖不能亂加在藥裡

  中醫方劑的配伍講究“君臣佐使”,缺一味藥不行,多一味藥同樣不行!

  首先,多食糖會助熱,如果病人有腹脹中滿、舌苔厚膩等溼熱內停的症候時,一般嚴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應,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白糖性涼、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都會減弱藥性,阻礙藥效的充分吸收,影響療效。

  再次,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複雜,糖類特別是紅糖,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可與之結合,發生化學反應,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繼而產生渾濁、沉澱,不僅影響藥效,而且危害健康。

  因而得出,喝中藥不能加糖,即使苦也不能隨便加。

  喝完中藥吃糖會影響藥效嗎

  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藥效。

  但吃糖能減慢胃裡內容物的排出速度,抑制藥物的吸收,使糖皮質激素、磺胺類抗生素等藥的效果發揮延遲。中藥的苦味成分一般有清熱解毒、健胃、助消化、抗菌等作用。健胃散、龍膽大黃合劑等健胃中藥的苦味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從而起到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的作用,吃藥後再吃甜食可能影響此效果。服用治療溼熱疾病的苦味藥***如治療大便不通的大黃清胃丸***時,吃甜食容易留住病邪。

  還有些疾病的病人,喝完中藥後不宜吃糖,如咳嗽病人、糖尿病病人、腸胃炎病人等。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糖也是一味藥物,如果在服藥後吃糖,可能對之前吃的藥產生影響。加糖還可影響某些藥物有效成分的發揮和吸收。例如,紅糖中含有鐵和鈣等成分,容易與中藥的一些成分發生相互作用,影響治療效果;在退熱中藥中加糖,可能減弱其清熱效果。為了減小對藥物的影響,最好服藥兩小時後再吃甜食。

  如何緩解中藥苦味

  控制溫度。藥液溫度冷卻至20—36攝氏度之間,易快速服下,且感覺不太苦。

  掌握位置。舌頭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藥時應儘量避免舌根過多地接觸藥液;服用較苦的藥丸時,也應將藥放在舌尖,然後用溫開水迅速送服。

  喝藥速度。喝藥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響越小。喝湯藥時最好使用吞飲法,飲滿一口後快速吞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嚥下。

  涼水漱口。喝藥後立刻用涼水漱口,然後喝適量溫開水,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必要時可嚼一塊口香糖,及時去除口腔中的異味。

  適當新增調味品。在一些補益類湯藥中加入大棗或甘草可減輕湯液苦味,還可以增強補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