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喝中藥可以放糖嗎

  ?因為中藥喝起來苦口,許多的孩子都不願喝,於是媽媽們都會讓孩子加糖喝中藥。那麼?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

  寶寶喝中藥最好不要不亂加糖。想要中藥不苦,控制湯藥口服時的溫度,就可以輕鬆地減輕中藥的苦味。研究表明,湯藥溫度在36.2℃左右口服,其苦味就會減輕。所以,我們在服用湯藥的時候,最好將熬好的中藥放在一邊靜置幾分鐘,等到藥液溫度降至溫熱、不燙嘴的時候飲用,因為這個時候苦味最輕,也更容易下口。

  2、小孩喝中藥什麼時候放糖

  一般說來,如果是“快病”,偶爾少量加些糖沒有關係,如果是胖、痰溼體質的孩子就要注意了。長期服用會影響消化功能,引發腹脹、消化不良等疾病。

  以下病症最好不要放糖:

  2.1、小便黃、面赤、身熱、便祕等症狀的患兒多為熱證,藥物中最好不加糖。

  2.2、患有寒證疾病的患兒藥物中可加適量紅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2.3、由於紅糖味甘易生溼,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膩的溼熱患兒更不能加。

  3、小孩喝中藥不苦的技巧

  3.1、掌握服藥時間:在一天24小時內,機體有兩個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一個在上午8時至10時,一個在下午2時至3時。苦味中藥可在飯後上述時間內服用。

  3.2、掌握藥液溫度:中藥的服用講究“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但苦味中藥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關專家研究證實,舌頭對37℃以上的溫度更為敏感,因此,苦味中藥湯液的溫度應控制在15℃至37℃,這樣既可以防止燙嘴,又可以糾正苦味艱澀之偏。

  3.3、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因此,藥液***後,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自然嚥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嚥下。

  3.4、掌握服藥速度: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乾淨利落,轉瞬即逝。

  3.5、服藥後喝適量溫開水: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

  喝中藥有哪些禁忌

  1、喝中藥請在飯後30-60分鐘服用為宜。可以避免中藥成分對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藥前後一小時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漿,以免中藥成分與茶的鞣質,咖啡因及蛋白質等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藥後有不舒服或腹瀉等現象,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絡,感冒咳嗽請停服湯藥。

  4、如果覺得口味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5、忌蘿蔔: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蔘、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蔘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6、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吃中藥時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溼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

  1、器具:熬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鏽鋼鍋,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

  2、清洗:現在藥材大多都比較乾淨,不需要清洗,如果非得清洗的話,請用水快速沖洗一下就可以,切忌浸洗,還有如果有小顆粒的藥材,如決明子,車前子等等,小心被沖走。

  3、浸泡:在煮中藥前,記得有這個步驟的啊。浸泡記得只用冷水,最多20多度的溫水,不要用開水。浸泡時間半個小時左右,不要太長,特別是夏天,要注意,否則很容易變味的。

  4、用水: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量。加水少了,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藥液多,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中藥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