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少數民族如何過中秋
中秋節在我國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對於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老節日,賞月、吃月餅等習俗,到今天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不但漢族過中秋節,高山族、侗族等20多個兄弟民族也過中秋節。雖然風俗各異,但無一例外地充滿民俗樂趣,且以追求團圓幸福為宗旨。
【公園賞月】
中秋節晚上到公園觀燈賞月是大多數南寧人的首選,呼朋喚友帶上各種水果、月餅、香燭到公園圈一塊草地,賞月、打牌聊天是不錯的選擇。
要說公園賞月,青秀山公園、南湖公園、人民公園往往是首選地。聽說每年青秀山公園都安排精彩的表演,如果你想體驗一把廣西人的中秋活動,不要忘了中秋晚上去公園看看噢!
【放龍燈】
據說放“龍燈”是南寧民間的習俗,到了中秋節的晚上想要出嫁的女子拿一個柚子,先小心地挖柚子,放進一支蠟燭,“龍燈”就做好了。
待月光照到江面時,點著蠟燭把“龍燈”放到水面上。誰的“龍燈”飄得快誰就可能嫁得快;飄得遠或近,可能嫁得遠或近。
雖然“龍燈”不能準確的預告人們的婚姻大事,但是放“龍燈”作為美好生活的中祝願被沿襲至今。
【壯族祭月】
在武鳴,每到中秋的晚上,當地的壯族人就會在祭拜月亮之後,乘著皎潔月光,成群結隊在靈水河畔對歌,通宵達旦徹夜不歇,對歌后如有鍾情的戀人,甜情蜜意、竊竊私語,有的便從此結下百年之好。
已經過了適婚年齡的長者則在院中擺下桌子,擺上水果、月餅,而柚子則是廣西壯族地區比較常見的祭品。祭品的形狀主要是圓形,取團圓如意之意。
趁著月光,拜過月亮,一家人團坐,一團和氣地吃著月餅、瓜果。桂林地區還有喝桂花酒的傳統。
盛產柚子的地區還會用柚子挖空後,做一個柚子燈,一盞盞散發著柚子清香的柚子燈不禁讓人聯想起冰心筆下的“小橘燈”。
【燒柚子香】
中秋傳統佳節是壯族沙田柚子收穫季節,有的人便將細香插在柚子上,叫做燒柚子香;還有用長竿舉過屋簷,表示對月恭敬。柚子殼有特殊香氣,細香插破,芳香四溢,可以驅除穢氣。
【吃柚子】
由於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之意,而且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因而被人們認為有吉祥的含義。而中秋恰逢柚子收貨季節,當然要吃一個柚子,來保平安了。
【壯族“罵俗”】
“罵俗”又稱“罵中秋”,相傳古代有位美麗的姑娘,不喜歡虛假的甜言蜜語,偏偏喜歡尖刻辛辣的罵語。有位青年,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了偷了姑娘甘蔗的人,而被姑娘深深愛上,並嫁給他為妻。
於是,後人便在中秋夜悄悄地鑽進別家的菜園、果園,故意偷蔥蒜、偷果,惹惱別人,找罵!被偷的人家,反倒偷偷高興,出來“罵”上幾句,算是祝福!而這種罵是不能帶髒字的。
【侗族“賽歌求婚”】
中秋節晚上,經過充分準備的蘆笙歌舞隊去鄰近的山寨賽歌,歌聲悠揚,舞姿婆娑,人群彷彿盪漾在如水似的月光裡,叫做“行月”。
侗族小夥子身著節日盛裝,手持蘆笙,成群結隊踏著月光,吹奏著美妙的樂曲,跳著歡快的舞步從四面八方湧向賽歌場地,一人領歌領舞,眾人相伴相合。
能歌善舞的小夥子很快就被漂亮的姑娘引到一邊,兩人對唱對舞。當一雙雙青年男女舞向山間小路後,賽歌場上的人也越來越少,單獨離開的青年男女只有等待月老來年再拋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