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股利的股利政策

  剩餘股利政策的理論依據是MM理論股利無關論。那麼,有哪些?小編為您分享。

  

  剩餘股利政策的理論依據是MM理論股利無關論。該理論是由美國財務專家米勒***Miller***和莫迪格萊尼***Modigliani***於1961年在他們的著名論文《股利政策,增長和股票價值》中首先提出的,因此被稱為MM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完全資本市場中,股份公司的股利政策與公司普通股每股市價無關,公司派發股利的高低不會對股東的財富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公司決策者不必考慮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公司的股利政策將隨公司投資、融資方案的制定而確定。因此,在完全資本市場的條件下,股利完全取決於投資專案需用盈餘後的剩餘,投資者對於盈利的留存或發放股利毫無偏好。

  剩餘股利政策的優缺點及適用性

  1、優點

  留存收益優先保證再投資的需要,從而有助於降低再投資的資金成本,保持最佳的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的長期最大化。

  2、缺點

  如果完全遵照執行剩餘股利政策,股利發放額就會每年隨投資機會和盈利水平的波動而波動。即使在盈利水平不變的情況下,股利也將與投資機會的多寡呈反方向變動:投資機會越多,股利越少;反之,投資機會越少,股利發放越多。而在投資機會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則股利發放額將因公司每年盈利的波動而同方向波動。剩餘股利政策不利於投資者安排收入與支出,也不利於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

  3、適用性

  剩餘股利政策一般適用於公司初創階段。

  固定股利或穩定的股利政策概念

  固定股利或穩定的股利政策,是公司將每年派發的股利額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然後在一段時間內不論公司的盈利情況和財務狀況如何,派發的股利額均保持不變。只有當企業對未來利潤增長確有把握,並且這種增長被認為是不會發生逆轉時,才增加每股股利額。

  這一政策的特點是,不論經濟狀況如何,也不論企業經營業績好壞,應將每期的股利固定在某一水平上保持不變,只有當公司管理當局認為未來盈利將顯著地、不可逆轉地增長時,才會提高股利的支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