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股票的成本價

  怎麼看股票成本價?一般來說在底部區域,30日線就是莊家成本。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1、如果成本價不計入賣出手續費的話,那麼此時的買入成本價是可算的,即為:***買入成交價+買入手續費***/買入股數。其中手續費包含:

  印花稅0.1%,券商佣金***最高不超過0.3%,最低5元每筆***,過戶費1000股1元***深交所不收***,證管費0.02%***有的券商把這筆費用合到佣金裡,有的單收***,另外券商可酌情收取報單費,每筆最高10元***一般都不收***

  就是你把買股票花的所有錢加一起除以買入股數就得到了,因為你報了一筆單,可能其中股票的成交價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去查明細,但最後的成本價是綜合一起計算的。

  2、如果你還要考慮賣出時候的手續費,那就複雜一點點,因為你賣出的價格是不確定的,這就導致了手續費時不確定的,相當於你賣出獲得的每股資金回報是:***賣出成交價-賣出手續費***/賣出股數。一般券商軟體會給一個參考盈虧,是假設以當前市場價格賣出計算手續費,這個會隨市場價格變化而變化。

  股票成本價包括什麼?

  1.買入成本價就是你委託的成交價格加上證券公司收的佣金和過戶費***上證收,深證不收***;

  2.買入成本價裡不包括賣出時的費用;

  3.賣出時要收取證券公司佣金、印花稅、過戶費***同上***;

  4.舉例說明:買入上證某股1000股,每股委託價格10元,佣金千分之一,則買入時的成本價為:***1000*10+1000*10*0.1%+1***/1000,其中1元為過戶費***每股一分錢,不足一元計一元***;賣出時的淨價為:***1000*10-1000*10*0.1%-1000*10*0.1%-1***/1000,其中後一個1000*10*0.1%為賣出時要扣的印花稅,當前稅率為千分之一。

  不算手續費和過戶費的話加權計算是 ***價格A*數量A+價格B*數量B***÷***數量A+數量B***=加權平均價 帶手續費和過戶費 ***價格A*數量A+價格B*數量B+手續費+過戶費***÷***數量A+數量B***=其他費用平攤加權平均價。

  股票毛利率怎麼算

  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專案劃分的專案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開啟市場,待市場佔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如果是為了儘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品牌效應

  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會比較高,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檯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裝置、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制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鉅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裝置不多,或大多采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技術成本

  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產品,特別是發明專利和技術專利,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具有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技術工藝

  用人的技術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產品生產工藝複雜,技術含量高,所用技工檔次等級較高,其產品的毛利也自然會高,反之對於工藝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大都實行普工操作的大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週轉率

  因為應收賬款會佔用資金成本,而老闆通常會把這個資金成本打進銷售價格裡去的,即是說如果是現銷,錢貨兩清的交易,其成交價格相對要低得多,但凡是賒銷,其成交價格相對現銷來說要高一點,而銷售價格高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大一點,而銷售價格低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小一點,如果說某企業應收賬款的週轉率較小,而毛利又不大,則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應對其成本或進銷價格進行實質性審查。

  生命週期

  一般來說,一種全新功能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的前期毛利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加入,做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必然降價促銷,同時伴隨原材料及人工價格的走高,其銷售毛利也會逐漸下降,這在保健品行業或高科技行業比較明顯。

  產品部件

  是由企業自已解決還是委外加工,一般來說自行生產其毛利要高一點,主要零部件採取委外加工方式生產的企業,其利潤要分一部分給協力廠家,此時企業的毛利相對要低一點。上述關於毛利率的分析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實際上也有例外的時候。

  對於毛利率的分佈,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