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功效與作用

  巴豆,為大戟科巴豆屬植物巴豆樹的乾燥成熟果實,其根及葉亦供藥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痺,惡瘡疥癬。

  1、《本經》:“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症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

  2、《別錄》:“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頹,殺斑螫毒。”

  3、《本草拾遺》:“主症癖,痃氣,痞滿,腹內積聚,冷氣血塊,宿食不消,痰飲吐水。”

  4、《藥性論》:“主破心腹積聚結氣,治十種水腫,痿痺,大腹。”

  5、《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洩壅滯,除風補勞,健脾開胃,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藏蟲。治惡瘡息肉及疥癩疔腫。”

  6、《醫學啟源》:“導氣消積,去臟腑停寒,消化寒涼及生冷硬物所傷,去胃中寒溼。”

  7、《綱目》:“治瀉痢,驚癇,心腹痛,疝氣,風歪,耳聾,喉痺,牙痛,通利關竅。”

  8、《湯液本草》:“可以通腸,可以止洩。”

  巴豆的外觀特徵

  巴豆***原變種***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嫩枝被稀疏星狀柔毛,枝條無毛。

  葉紙質,卵形,稀橢圓形,長7-12釐米,寬3-7釐米,頂端短尖,稀漸尖,有時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稀微心形,邊緣有細鋸齒,有時近全緣,成長葉無毛或近無毛,幹後淡黃色至淡褐色;基出脈3***-5***條,側脈3-4對;基部兩側葉緣上各有1枚盤狀腺體;葉柄長2.5-5釐米,近無毛;托葉線形,長2-4毫米,早落。

  總狀花序,頂生,長8-20釐米,苞片鑽狀,長約2毫米;雄花:花蕾近球形,疏生星狀毛或幾無毛;雌花: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幾無毛;子房密被星狀柔毛,花柱2深裂。

  蒴果橢圓狀,長約2釐米,直徑1.4-2釐米,被疏生短星狀毛或近無毛;種子橢圓狀,長約1釐米,直徑6-7毫米花期4-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