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具備的意義

  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在學校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與教師自身的道德、學生健康成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很大關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一、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師提升自身道德境界的關係

  教師道德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教師道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闡明瞭社會主義教師道德規範產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指出了對教師道德品質和人格的要求以及教師應養成的規範。學習教師道德科學,能使教師掌握教師道德的專業知識,從而使教師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提高道德修養,實現道德價值追求。

  教師道德價值追求有三種境界:第一種是職業意識境界。教師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勞動是作為公民在社會分工中承擔的專業化勞動。由此確認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完成一定的職責、任務,對社會做出貢獻。同時,又在教育勞動中獲得利益、地位。第二種是事業心境界。事業心是職業意識的社會化,當教師意識到教育是人類文明傳承和社會發展的偉大事業時,就能自覺地把職業宗旨與祖國的前途、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命運聯絡起來,從而上升到事業心的境界。第三種是志向境界。教師將職業與自己的生命、個性和人生理想融為一體,把職業的社會期望和道德義務化為個人的職業良心和人生志向,從而達到“隨心所欲”的自由境界。志向境界是職業意識和事業精神的人格化。學習教師道德科學,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教師的道德境界,形成理想人格。

  二、教師職業道德與學生健康成長的關係

  把青少年造就成社會主義新人,這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黨和政府把培養青少年一代的重任交給教師,把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託付給教師,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一方面,教師的道德品質是完成教育的基礎。教育源於受教育者的認同,只有受教育者對教育者所給予的教育認同時,教育才會發生效力。一個在學生心中有良好形象的教師,就能順利地完成教育任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師的形象較差,學生對教師所言所行根本不信,那麼教師就無法進行教學工作。

  形象好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甚至連學生家長也把好教師看成孩子健康成長的希望。教師的形象是建立在教師嚴於律己、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的基礎上的,教師的道德品質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震撼力量,而且這種力量的影響是深刻久遠的。教師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言行舉止、氣質性格、對工作的態度和業務能力,對學生具有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往往像種子一樣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另一方面,教師的道德品質影響著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趨向。青少年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模仿性強,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他們是在模仿中成長起來並逐步實現人的社會化的。在青少年學生心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和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的勞動具有強烈的直觀示範性,教師品德高尚,行為儀表端莊,有利於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素質。作為學生的示範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被期望為在行為規範上最完美的人,教師的道德品質猶如“活命水”,學生身上蘊藏著的天然素質,只有在這樣的“活命水”灌溉下才能蓬勃生長,否則就會乾枯和衰敗。

  教師良好的師德永遠會使學生讚歎並對其產生吸引力,激發他們上進的願望。良好的師德還對學生起著價值引導作用和行為規範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啟發,教師良好的思想風範、道德情操可以激勵、啟發、推動學生去仿效,既所謂的“見賢思齊”、“從善如流”;二是控制,學生有了學習的楷模,可以此為標準,控制自己的言行;三是調整,學生以教師為榜樣,糾正、調整自己與教師相悖的言談舉止。

  三、教師職業道德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

  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戰略意義的指導方針之一。道德作為人們行為規範的總和,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說科學是用人類的理性之光為自然立法的話,那麼,道德則是人類的實踐理性精神的自我立法。道德引導人們以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利益為最終目標,不斷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會,從而實現個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的和諧發展,引導社會文明的進步。可以說,以社會主義道德為主體的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將來都要走上社會參加工作,成為各行各業的接班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會不自覺地受到老師的影響去處理各種關係,以教師的道德標準為準繩對各種社會行為作出評價,從而把整個社會的道德實踐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使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由此可見,教師道德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乃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實踐教師道德規範,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以良好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和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