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社會活動。教師的教學過程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必由之路是加強科學文化知識修養,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文章內容。

  

  第一,努力學習教師道德理論,樹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論人格。人民教師道德理論是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別善惡、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領域裡戰勝那些錯誤的,落後的道德觀念。學習教師道德理論,主要是個人自學和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師道德學習。樹立教師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確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想。一個只有在道德修養中以教師道德的先進典型作為自己思想行為的楷模,鼓勵自己,在思想意識中凝聚著教師道德原則和規範,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質作為自己行為的目標,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會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教師道德修養的人民教師。

  第二,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教師道德修養,是教師修養的根本辦法。在教師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從教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師的道德行為和習慣,自始至終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和教育教學完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中,才能認識自己的行為是與非,才能辨別善與惡習,才能培養自己良好的教師道德品質。如果只是“閉門思過”、“坐而論道”,脫離實踐去修養,那麼教師道德修養就要成為一句空話。

  總之,參加社會實踐,投身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

  教師道德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一項根本內容,教師應該通過上述途徑和方法,積極地進行道德修養。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教師只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修養、語言學理論修養和語言技能訓練,其教學語言就一定富有音樂美和意境美,其教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表達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其教學語言技能一定會更加嫻熟,其教學效果一定會更加突顯,教學質量一定會更加提高,一定會成為學生景仰和愛戴的老師。

  教師如何加強科學文化知識修養

  文化知識是教師通過教學向學生傳遞的主要內容。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知識的寶庫,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的目的是培養新型的適應社會、生產、科技發展的創造型人才,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博覽群書、博聞強志,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用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豐富自己,提高自身素質。誠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如果一位教師能夠精通自己教的那門功課,對其他各門功課也都有大致的瞭解,那麼他教課的時候就能觸類旁通,一定會使學生得到更多的益處。”

  1、加強語言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語言

  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只用那幾個句式、那幾個詞,雖深感自己的意思沒能充分表達,但又找不到恰當的言辭,只能徒感教學語言貧乏。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一再強調: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學工作。也就是說,教育的成敗,不僅取決於教師知識的多寡,同樣也取決於教師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教師必須加強語言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水平。教師要加強語言修養。

  詞彙學以詞彙為研究物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裡曾描寫過這樣一些教師:“在敘述***或講解***時所說的話,好像是非常痛苦地擠出來的,學生並不是在追隨教師的思路,而是看著他在多麼緊張地掙扎著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多麼艱難地尋找著要用的詞。”[3]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詞一定要規範、準確,詞語的選擇和搭配要恰當,注重詞語的積累。教師的教學語言與修辭學也密切相關。

  修辭不僅要求規範地運用語言,而且要求講究藝術性,達到規範性和藝術性的統一。[4]因此,教師必須加強修辭學理論修養,掌握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手段與規律,瞭解各種語體的構成特點,領會語言手段與語境,使自己的教學語言不但生動形象,而且具有藝術魅力,使教學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加強語言技能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

  教學語言技能是教師教育教學技能體系中首要的基本技能,它直接關係到教師課堂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是衡量教師業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據,是保證準確、清晰地傳遞教學資訊,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做到這兩點,必須根據教師職業口語的要求,加強實踐訓練。教師職業口語水平檢測其標準A 級總體印象:對教學口語能自由調控,充分發揮口語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可見,教師教學語言的表達技巧在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表達技巧,必須加強實踐訓練,力爭達到A 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