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鍛鍊溝通能力

  社會活動需要溝通能力人們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實踐活動,總不免要與他人溝通。但是,溝通本身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要向他人表達一個意思,始終說不清楚;要為他人辦一件好事,但有可能弄巧成拙,下面小編整理鍛鍊溝通能力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鍛鍊溝通能力的方法

  瞭解你的溝通物件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溝通前一定要先了解你的溝通物件,才能擬定溝通策略。比如對方的喜好、工作方式、甚至找到能夠對其有影響的人等等。設計問題時或者具體的交流中最好能將心比心,注意要站在對方立場來思考,從而決定怎樣表達你的想法最容易被對方接受,如此溝通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熱情地傳遞堅定信念

  如果連自己都不能被說服,又要如何說服他人?面對對方的疑慮、質疑甚至冷漠,我們一定要充分藉助自身的熱情來帶動、感染對方,只要你相信某件事是對的、正確的,那就要充滿熱情並且堅定地表達出來,這種情感是會感染他人的,也能夠增加你的說服力,畏縮遲疑只會讓對方懷疑。

  多聽少說

  往往因為時間、環境的限制,我們需要在特定範圍內表露溝通目的,面對對方的滔滔不絕,我們一定要耐心再耐心,切忌打斷。閉上嘴傾聽才可能聽到真心話。讓溝通物件表達意見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既可以聽到對方真正的心聲,也能針對提出的疑問解釋,不要沒聽幾句話就打斷對方的陳述,這樣只會加速關上彼此的溝通大門。

  小心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是溝通時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很多事情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對或錯,只是地域或文化上的差異,“不同種類的文化,是根據一系列按照某些基本的尺度或核心的價值特徵建立起的變數來表現差異的”。這些變數包括語言文字、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宗教與法律、審美心理等等。當遇到時,預先了解你的溝通物件就很重要了,可以避免犯下錯誤。

  善用比喻

  好故事可以加強印象,如果你的故事能讓溝通物件留下深刻印象,事情也就成功一半,若是還能將自己想要達到的形象或目的融入情節中,並讓對方產生移情投射作用,潛移默化的效果更是驚人。但一定要切忌言過其實,比喻應恰當有趣,我們的目的是得到對方的認同,而不是炫耀自身文采。

  不斷總結檢視自身

  成功總是屬於擅長總結的人,溝通也一樣,每天檢視自己在溝通上的優缺點,並思考可以如何運用或改進,這樣即使有突發狀況,也不致慌張失措。

  影響溝通能力的因素

  溝通能力

  構成溝通能力有兩個因素,一是思維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資訊,並做出邏輯的分析和判斷。另一則是能否貼切地表達出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而前者更重要,沒有思維的基礎,再好的語言技巧,也不可能拿到傳達、說服、影響的結果。

  試想,既然溝通有兩個要素,思維與表達,那麼,我們可以推論,溝通也有兩個層面,即思維的交流和語言的交流。一般人重視的都是語言的交流,但如果你不能瞭解對方心裡此時此刻在想什麼,如果對方的思維沒有跟著你走,那麼,你想得再清楚,講得再清楚,不也很象是在背臺詞嗎?至少,是自說自話吧?所以,溝通能力強,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你能實時把握對方的思維,而提前做出反應,使你們的交流從語言層面,上升到思維層面。

  舉個例吧,比如,單口相聲:我們都聽過,能感覺單口相聲是最難講的,八成就是自說自話,無人搭理,臺上臺下一片尷尬。當然,你也可能說,有些演員說話,就是可樂,比如葛優,什麼詞兒到他嘴裡都好笑。那是演員的功夫,咱不談那個,咱談的是指令碼。

  好的相聲段子,一定是千錘百煉出來的,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作用,每一句講出來,相聲演員一定知道臺下觀眾能有什麼反映。所以,看似他一人在臺上比比劃劃,但實際上他卻跟全場觀眾都在互動交流。這種互動交流不是語言層面的,因為臺下觀眾不能跟他一唱一和,那就亂套了。這種交流是思維層面的,他就好象能看見群眾心裡在想什麼,感受是什麼,他能因之而改變自己的道白和節奏。他就能知道什麼話一說,臺下立刻就會提起興趣,所以他要先賣關子。他就能知道什麼話一說,臺下一定鬨堂大笑,所以他要抖包袱。

  好的小說家,也都有很強的溝通能力,他就知道怎麼寫,能把你勾住,使你忍不住地一個勁往下看。好的導演,也有很強的溝通能力,他就知道怎麼拍,故事才好看,大夥才愛看。我們經常稱之為“會講故事”,對了,就是這個詞兒,在家庭中,我們也得“會講故事”。講故事表面上是你在講他在聽,是單向溝通,事實上,也是自己在時刻調整自己,用對方最愛聽最能接受的方式講出你想講的東西。這樣才能做好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有效的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說溝通是學問是因為任何溝通都是有其本身的目的,把握住溝通的目的,同時掌握溝通的要領,將相互的理解或者思想表達出來是需要練習和實踐的;說溝通是一門藝術,講的是溝通是技巧,其中包括語言的,非語言的,外部因素,交流雙方對事件的把握度以及是用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在進行溝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