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秋季育兒知識
秋季轉涼,不要著急新增衣物,雖說是轉涼,但是還沒到冷的地步,過早的新增衣物會讓身體“安逸”太多,導致不能及時的適應外界變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秋季育兒知識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秋季提高寶寶免疫力的黃金法則
秋季轉涼,不要著急新增衣物,雖說是轉涼,但是還沒到冷的地步,過早的新增衣物會讓身體“安逸”太多,導致不能及時的適應外界變化。以至於降低了免疫力。老話也有“春捂秋凍”的說法,也是這個道理,那麼寶寶是否也應該“凍”一下以提高免疫力呢?
其實寶寶的身體敏感,不能跟大人比,所以還是不要讓他春捂秋凍比較好,但是不用擔心,專家給出了別的方法一樣可以提高寶寶免疫力。
1.要讓孩子堅持每天做運動。小嬰兒,可以每天堅持幫他做撫觸或被動操;稍大一些的孩子,讓他充分聯絡爬行和走路,讓孩子多跑跑跳跳,增加肺活量和血液迴圈速度,對孩子增加免疫力大有好處。
2.提高孩子呼吸道抵抗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戶外有氧運動,這項工作從夏季就要開始做,每天早上,都帶孩子出去走一走,天氣慢慢變涼,孩子也逐漸適應從天熱到天涼,從風小到風大,從空氣溼潤到空氣乾燥的變化。
3.保證飲食營養。另外還要多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在為孩子提供膳食時應儘可能的做到營養全民,品種多樣、比例適當、定時定量、調配得當,並應保證每天有足夠的蛋白質、適量的脂肪、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秋天可多食用諸如:紅棗蓮子、桂園、銀耳、核桃、黑芝麻、山藥、百合、南瓜和茭白等食物,以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4.保證作息時間的規律。孩子一天生活的主要內容包括飲食、睡眠、遊戲,這些生活環節若安排的井然有序,可以有效地增強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使孩子少得或不得病。
5.允許孩子生一些小病。人生病是很正常的,若是小病就動大刀,那麼大病就沒有刀了。3歲以下的孩子抵抗力比較低,也許會出現一些感冒、發燒的症狀,這些常見的小病有助於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對預防很有好處。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會製造一些疫苗給孩子注射的原因。人體的免疫力是慢慢增強的,得過病一次也會獲得相應的免疫力。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鍛煉出的孩子,免疫力一定會很強,同時,若是您覺得孩子體制還好的話,春捂秋凍一下,也未嘗不可,讓孩子在歷練中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而不是簡單的生長,像養一個大活物一樣的養孩子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最初不是想讓孩子堅強的麼?
二
寶寶入園後需要父母多鼓勵
幼兒園是寶寶第一個與他人共同交流、學習的場所,面對陌生的環境,寶寶難免會顯得不知所措,家長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幫助,才能讓寶寶儘快對幼兒園中的環境得心應手。
當孩子在幼兒園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一首歌、一支舞時,父母應及時鼓勵孩子在幼兒園所取得的一點點進步。鼓勵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很多人前表揚孩子,或送他一個小禮品等等。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可深深的體會到幼兒園生活給他帶來的成就感,加深對幼兒園的情感。對不適應幼兒園環境的孩子,父母要儘量避免問:“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幼兒園老師對你好嗎?”等,因為這會讓孩子的記憶一直停留在不良情緒中。
如果孩子說不喜歡老師,不想去幼兒園,父母就要避免與他談幼兒園的事情,而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培養孩子方面,父母和老師是一個戰線上的戰友,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正確評價老師,首先應該信任和協同教師的工作,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議論教師。孩子剛入園,需要在心理上長生一種對老師的安全感,父母要幫助他們維護教師的形象,讓老師的地位在他們心中變得很重要。所以,如果孩子在父母前抱怨說:“今天我表現很好,但老師沒有給我小紅花。”父母不能說老師偏心,而應說:“那是老師認為你能表現的更好,他正在期待著你下次更好的表現!”然後,在私下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幼兒園中的情緒和表現。記住,在孩子面前,理智的父母應維護老師的形象。
孩子剛入園,家長要幫助老師全面瞭解自己的孩子,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的掌握孩子的特點,有效的接近孩子,使孩子對教師產生依戀、信賴的心理。家長在幼兒入園後,應把孩子在家裡的情緒和表現告訴老師,但不能當著孩子的面。這樣有利於老師採取措施來消除孩子的不安、顧慮,家長也能從老師獲得指導孩子的方法,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直接與教師交流孩子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聯絡手冊,進行家園聯絡。此外,幼兒園各種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元旦,以及父母開放日,父母要積極參加,理解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方法,親眼目睹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各種表現,全面瞭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使教育發揮最大效率。
教給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在幼兒園中,有一個孩子看到一個小朋友在玩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就希望一起玩。一開始這個孩子只盯著小朋友,不說話。當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時,就撲上去,一把推開那個小朋友,搶了小汽車。這顯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現。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如何熱情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玩,如何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識地教孩子學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大方地向別人問好等。孩子說話時,教他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例如,當孩子想去廁所時,應該說“我想去廁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讓他用意義含糊的習慣語代替。
總結: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進入的集體生活環境,面對陌生的環境,孩子可能會無法適應,就需要父母提供及時的幫助,首先家長要站在老師一邊,主動和老師交流,向老師介紹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等,讓孩子變得更加信賴老師。當然,也要教會孩子怎樣與小朋友們更加友善的相處,懂得分享。
三
家長要與幼兒園配合教育孩子
過了三歲後,寶寶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就是幼兒園,他們要溶入一個大的大的環境中,不在是家裡那麼小的一個環境了,也不再是隻有自己,而是要與一幫孩子在一起了,那麼孩子的教育要如何做才能與幼兒園配合好呢?
一、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教育孩子是家長一生的責任,無論孩子處於哪種環境中,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教育的,所以家長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都推給老師,以為只要有老師就行了,老師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識,知識等等全部都教給孩子,這是不可能的,老師也只是都會孩子一部分而已,大部分還是要靠家長來教的,所以父母要擺正心態,當孩子上幼兒園時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很好的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發生的事,並及時解決和究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推給老師,家長與孩子呆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受家長的言行舉止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我們的家長要為孩子做好第一老師。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要一味的愛護或者一味的苛責,這都是不對的,該愛的時候就得愛,該嚴時就得嚴,要相結合才是科學的。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問題,而做為父母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很好的掌握好愛與嚴的這個度,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提什麼要求都滿足,有的家長對孩子對過分嚴厲,一點小事也要打罵訓斥,這都是不對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要好好的掌握一下這個度。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家長注重孩子學到的知識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品德與性格的形成,有的家長只關心孩子學到了什麼,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則不予理彩,孩子還小,還是應該更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重,防止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
二、積極配合,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時刻與老師進行溝通,現在一般老師都建QQ群,媽媽可以經常在群上了解些資訊,知道學校的教育規劃與知識要點,這樣在家也可以很好的督促孩子,明確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準則,培養良好的習慣。
其次,平時家長除了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外,還可以把家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很好的協調好孩子學校與家裡的表現,好的就表現,壞得就要改正。
三、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長活動,重視家園聯絡
現在的幼兒園每學期都會有一次的家長開放日,家長要積極參加這類活,這樣可以觀察孩子在校的表現,同時也可以很好的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老師對每個孩子的態度和關心程度也會不一樣,家長去參加時也可以多注意老師對孩子的態度等方面。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總之,只要家長堅持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並重的原則,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
說了這麼多,其實無外乎就是要與老師多溝通了解孩子的表現與習慣,同時要配合園方進行教育孩子,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並且要認清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