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醜小鴨故事教案

  讓幼兒能有興趣安靜地傾聽童話故事。瞭解天鵝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知道鳥是人類的好朋友。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活動目標】

  1、能有興趣安靜地傾聽童話故事。

  2、瞭解天鵝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知道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3、懂得同情、關愛別人,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

  【活動準備】

  1、《醜小鴨》的故事掛圖,有關天鵝圖片資料。

  2、《天鵝》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播放《天鵝》音樂,幼兒隨音樂自由模仿飛禽的動作。

  師:剛才,你模仿的是什麼飛禽?它長得什麼樣?

  幼:我模仿的是燕子,它的嘴巴尖尖的,尾巴像剪刀。

  幼:我模仿的是老鷹,它的嘴巴有個勾。

  幼:我模仿的是……

  ***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故事《醜小鴨》。

  1、出示一隻“醜小鴨”形象的畫面,問幼兒:它是誰?什麼樣的故事?

  幼:這是一隻小鴨,它找不到媽媽了。

  幼:小鴨要出去玩……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3、幼兒相互說說故事裡講了什麼。

  4、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安徒生和他的童話。

  ***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瞭解童話故事的含義及故事內容***

  三、分段欣賞。

  1、利用掛圖,分段欣賞故事。

  2、引導幼兒討論:

  ***1***為什麼故事中的小鴨被別人叫做醜小鴨?

  幼:因為他長得醜。

  幼:因為它和別的小鴨長得不一樣。

  ***2***開始它的生活快樂嗎?

  幼:不快樂。

  ***3***後來醜小鴨經歷了那些危險?

  幼:差點被獵人用槍打死。

  幼:在湖水裡差點凍死……

  ***4***它的夢想實現了嗎?

  幼:實現了。

  幼:它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

  ***5***如果你看到一隻醜小鴨,會怎樣做?

  幼:我會和它一起玩。

  幼:我會給它好吃的東西。

  幼:我會和它做朋友…

  ***結合掛圖,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故事主要內容,激發幼兒同情、關愛他人的情感***

  四、觀看天鵝掛圖,欣賞《天鵝》音樂結束

  ***引導幼兒瞭解天鵝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使幼兒懂得愛護天鵝***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把故事將給爸爸、媽媽聽。

  2、欣賞安徒生其他的童話故事。

  【活動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激發了幼兒對他人的同情、關愛之情,懂得了要愛護小動物。

  篇二

  出現問題——在中班語言領域的活動課上:  教師:“小朋友,你喜歡醜小鴨嗎?” 部分幼兒:“不喜歡”***我很欣賞這些敢於說不的孩子。因為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所想直接表達出來,比隨意符合要好的多,起碼她有自己的想法,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分析問題——詢問這些孩子不喜歡醜小鴨的原因:

  ⑴因為她長的醜。

  ⑵因為大家都不喜歡它。

  ⑶綜合原因。

  ***你看,小小的孩子,也知道醜的不好看,可是,面貌醜就等於真正的醜嗎?我想,這也是這個故事想要向人們闡述的一點意義吧***

  解決問題 ——組織討論後順勢引導:

  ⑴“因為醜小鴨長的醜,我們就不喜歡她,不愛她嗎?”

  ⑵“如果你是一隻醜小鴨,沒有人理你,沒有人愛你,你會覺得怎麼樣?”

  ***讓幼兒換位思考、用心感受孤苦伶仃的感覺***

  幼兒沉思後熱烈的回答:我會很難受,會不高興,會哭的……

  ***我想,有這樣的答案,就說明孩子已經認識到了問題的實質,已經用心認真的考慮過,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美與醜,善與惡幼小的孩子來說只是表面的認識。孩子看到美,就認為漂亮,看到醜,就以為不好,他們對事物的辨別是最直觀的,毫無遮掩的,也是很浮淺的。如果任由發展,就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形成定勢,把表面的,膚淺的形成永遠的,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這雖然只是一個很美的童話故事,但生活中卻處處有這樣的事情。所以當孩子回答不喜歡時,我並沒有直接否定,也並沒有做肯定的答覆。而是從孩子的心理考慮,認識孩子的認識,理解孩子的理解,一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而生活中的美與醜更不是表面的,教師應及時引導鼓勵孩子用心靈感受美、體驗美,用眼睛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美!

  篇三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看手勢編故事,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力求表現新穎、獨特。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彙。

  3.懂得“美”與“醜”的含義。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對各種手勢有一定的認識,如:鵝、鴨等。

  2.製作投影***手勢圖***。

  三、活動過程

  ***一***投影顯示,激發幼兒學習手勢的興趣,匯入活動。

  1.這是什麼?***小手***

  2.你知道小手在幹什麼嗎?人不光嘴會說話,我們的小手也能“講話”,能講話的小手,我們說它是“手勢”***豐富詞彙“手勢”***。

  3.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手勢”***指投影***,你們知道這些手勢是什麼意思嗎?例:豎大拇指的手勢表示好、棒、了不起;搖手的動作表示不、不要、不行、再見等;招手的動作表示過來。

  ***二***教師做手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1.有的手勢讓你聯想到許多東西,現在我做一個手勢,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個手勢像什麼,想得越多越好,不過,想到的東西要和別人的不一樣。

  2.教師做手勢,讓幼兒動腦筋想,認真看,例如:這個手勢像什麼?***房頂、山峰、火箭……***教師可以創編各種手勢供幼兒觀察和聯想。***如孔雀開屏、芭蕉葉、鉤子、蛇頭、鵝、狗、兔子……***

  ***三***看手勢編故事。

  1.師: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叫《美天鵝變醜小鴨》,這個故事片也是用手勢講的,奇怪吧,手勢也能講故事,不信,你們看。

  2.教師用右手做天鵝狀,左手握拳,表演故事的手勢動作,美天鵝昂起頭向前走,走著走著碰到“拳頭”***石頭***,美天鵝倒在“拳頭”旁邊。

  3.教師反覆地做手勢,然後將動作一一分解,引導幼兒討論。如:“美天鵝在做什麼?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最後怎麼樣?為什麼會這樣?”讓幼兒懂得“美”與“醜”的含義。

  4.小結:表揚幼兒肯動腦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鼓勵幼兒今後多創編手勢故事。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認識各種手勢。

  健康:體育活動手影遊戲。

  藝術:手勢舞。

  五、生活中滲透利用進餐前後的時間,鼓勵幼兒創編手勢動作。

  六、環境中滲透讓幼兒畫手掌畫,佈置活動室。

  七、家庭中滲透讓家長在與孩子談話時,應用一定的手勢,並說明含義,讓孩子學會一定的手勢。

  八、活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