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師科學育兒知識大全
家有小寶,3歲準備入園了。人生第一次與母體分離是出生時,第二次與父母長時間分離是寶寶入園。對於從小嬌生慣養的寶寶而言,入園是個艱難的時間,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師科學育兒知識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小班教師科學育兒知識篇一
如何減少孩子入園初的焦慮
家有小寶,3歲準備入園了。人生第一次與母體分離是出生時,第二次與父母長時間分離是寶寶入園。對於從小嬌生慣養的寶寶而言,入園是個艱難的時間,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如何讓寶寶順利入園呢?如何減少寶寶的入園焦慮呢?
第一、選個玩具陪寶寶入園。
每個孩子入園都會緊張,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會減輕緊張焦慮。此外,有件小玩具,寶寶可以很好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增加彼此交往機會。
第二、擺脫紙尿褲。
寶寶到了入幼兒園的時候,還戴著尿不溼,這會讓孩子入園時有自卑心理,繼而對入園產生恐懼。父母可試著讓寶寶入睡前小便一次,在午睡中間再叫醒小便一次,逐漸養成自己起床小便的習慣。這對於寶寶入園十分有利,如果尿床,父母也不要批評孩子,以免產生畏懼和害怕心理後更容易尿床。
第三、調整午睡時間。
很多孩子都有午睡時間,但是有晚有早,所以應該事先打聽幼兒園的午睡作息時間,儘量調整到幼兒園要求的午睡時間,並且做到不拍、不陪、不哄、不抱就不能睡的不良習慣,逐漸養成獨立入睡的習慣。否則孩子入園後會不適應。
第四、養成獨立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一定要讓寶寶自己吃飯,入院前,在家鼓勵孩子自己吃飯,讓孩子嘗試各種菜餚,鼓勵孩子不挑食。
第五、認識自己的物品。
入園前鍛鍊孩子認識自己的衣服和物品,如果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東西緊張煩躁,這樣會加強他對幼兒園不好的印象,也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小孩子入園有很多需要訓練的事,也有很多煩惱,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個時候,作為家長,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多從孩子的心裡分析問題,不要過於責備,也要細心呵護寶寶,讓孩子可以順利入園,更輕鬆的度過幼兒園的每一天。
小班教師科學育兒知識篇二
該如何讓寶寶開心的入園
孩子初入幼兒園感到恐懼很正常。是因為孩子一下子由家庭環境、熟悉的親人到陌生的幼兒園和不熟悉的老師,幼兒的心裡會沒有安全感往往通過哭鬧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抗議”。那麼,該如何能讓寶寶開開心心的入園呢?相信這是每一個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入園時哭鬧的原因,那我們就需要先為孩子建立起安全感開始。
一、 建議父母在入園前,可以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活動,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二、對寶寶做一些積極的暗示,比如有的父母告訴孩子:“寶寶這幾天真乖,我們過兩天到幼兒園去”,或者告訴孩子“幼兒園裡也有許多跟你一樣乖的好寶寶,我們去找他們玩好不好啊?”之類的話。這樣的鼓勵對孩子有很積極的影響。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後,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師也是孩子的新朋友。開學前幾天,家長可利用離園時間和老師交談,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信心。
三、引導寶寶與幼兒園裡老師跟小朋友交往互動。讓寶寶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可以保護自己,像爸爸一樣愛自己,當寶寶有了意識,有了熟悉的夥伴,寶寶的分離焦慮症就會消退,從而願意上幼兒園學習。需要知道的是,寶寶越早入園越好,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更怕上幼兒園。
四、要及時瞭解寶寶進入幼兒園之後的心理感受,幫助寶寶消除一些焦慮的情緒問題。孩子進園後,發現老師的焦點不像家人一樣在自己身上,失寵了,小心靈受打擊,有失落感。適應群體生活是一個過程,也是需要時間調節的。不少幼教專家都會表示,在孩童階段,安全感是最重要的,0-6歲階段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是最為核心的關鍵所在。這個安全感不僅讓孩子覺得他所生活的環境是安全,更重要的是與父母之間關係上的安全感。當孩子認識到這個與父母的安全感是長遠性的穩定的,入園分開只是暫時性的,孩子就不會哭了。
總結: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剛上育兒園的時候會哭會鬧,其實這是孩子突然間失去了安全造成的。所以,在送孩子進幼兒園的時候,可以先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一下;然後對寶寶講一些積極的話來暗示他。時間一久孩子的那種恐懼就會消失的,就會慢慢的喜歡上幼兒園。
小班教師科學育兒知識篇三
寶寶早教課程選擇方法
早教是孩子教育的開端,在孩子2~6歲間針對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發展特點,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培養,有助於孩子的多元化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現在家長工作忙碌,讓孩子呆在一個合適的早教環境裡,既能讓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還可以促進孩子在語言,智力,藝術等方面全面發展。
那麼怎樣才是也一個合格的早教機構呢,首先,孩子在那邊要玩的開心,如果孩子在一個不開心的環境中長期呆著,就會讓孩子變得孤獨生僻,不利於心理成長,早教機構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託兒所”家長為孩子選擇早教機構時,要側重其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圍,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考察:
1、教學語言: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這個時候的幼兒腦部發育旺盛,不會與本國語言的學習相混淆,如今雙語教學也倍受青睞,雖然進度比中文教學緩慢,但是氣氛比較活潑。
語言是一門受益終身的藝術,家長在選擇早教機構時一定要考察老師的專業水平,尤其是英語發音這一方面,教室發音要純正,清晰,如果啟蒙老師的發音存在瑕疵,孩子在將來的口音中很難糾正過來。
2、課程內容上:很多早教機構的課程清單看似豐富,但是如果你報一個長期班,可以發現這些課程在設定上有很多重複的地方,家長在這一細節上要多注意,一方面要問清楚,另一方面要與其他機構做對比,為孩子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的教育培訓。
3、教學手段上:正確的教導方式是引導寶寶而不是代辦,激發寶寶興趣讓他自己去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而且課程設定都要基於寶寶每個階段的生長髮育特點。到早教機構學習,並不是簡單帶孩子來玩,一堂早教課裡,必然是有遊戲、有音樂、有兒歌、有塗鴉又有人際交流的,寶寶的大腦會受到良好的刺激。 如果早教機構的老師只是一味的誇耀自家的品牌,那絕對不夠合格。真正負責的早教機構,除了簡短的上課時間之外,還要重視解決家長的各種早教困惑,只有深入瞭解每一個寶寶的特點,才是真正對這些孩子的負責。
總結:錯誤的早教不但會讓我們的孩子埋下對學習的恐懼,還會讓他們在人格塑造,情感走向產生偏頗,對美、對愛、對善缺少感受力,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爸爸媽媽們應該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選擇一個合適的早教機構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班教師科學育兒知識篇四
學齡前的孩子要多放鬆
很多成年人認為學齡前的孩子是最幸福,他們沒有學業壓力,生活上也有親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每天的生活都是開開心心的,可是事實是怎樣呢?學齡前的孩子壓力也不小哦。
現代的孩子有著萬千寵愛,可是在在集一身寵愛的同時,他們也失去了隨心所欲想玩就玩得自由,在得到大量新奇玩具的同時,父母能陪伴的時間越來越少,想跟同齡人交流玩耍的時候,卻總是被家長期望呆在家裡哪裡也不要去。
孤單,不被理解,不能跟幼兒園小朋友和睦相處,這些都是讓孩子長生壓力的原因。
當孩子壓力過大的時候,他們常常表現為愛說假話,不聽從家長的勸阻或者故意更家長作對,情緒上也表現得容易激動,常常睡眠不穩,甚至常常從噩夢中驚醒。精神反應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愛胡思亂想,說話含糊不清。孩子感受到壓力是,經常由於語言能力表達有限,家長常常忽略了他們的問題,當這樣的狀況持續時間久時,孩子會產生各種疾病。例如抑鬱症,厭食症,睡眠障礙等等。
作為家長,要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言行,如果發現有益,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家長平常多與孩子交流,例如節假日時可以陪他一起去公園玩耍;在家裡的時候,可以給他講一些小故事逗他樂一樂,孩子一笑,煩惱自然也就消了。當孩子從睡夢中驚醒時,安慰他不要害怕,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他身邊陪伴他。當孩子有問題向您敘述時,不管您那時多忙,都請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物,仔細聆聽孩子的講述,瞭解到他們的內心感受,從而幫助孩子減輕困惱。
適當讓孩子放鬆放鬆,跟他一起參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動,開闊孩子的眼界,孩子生活一旦充實起來,他的注意力就不會放在那些負面壓力上了。
如果家長覺得自身不能讓孩子擺脫沉重的心理負擔,此時可以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儘量讓孩子的異常反應得到糾正,消除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
總結: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體察他們最細微的冷暖,家長們不僅在平日生活中多關注孩子的健康,精神上的幫助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