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的本質及要求

  幼兒教育是每個幼師都應該重視的問題,那麼幼兒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有什麼要求?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幼兒教育的本質

  1、可以早“拿筆”,不必早寫

  字幼兒在6歲之前,手指發育不完全成熟,一些精細的動作還需要慢慢練習。讓孩子拿著筆,輕鬆地塗塗畫畫,做一些把虛線圖案描成實線的遊戲,都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也能培養孩子對“拿筆”的興趣。

  而寫字,對孩子的結構把握能力、空間感受能力、手關節技巧都有一定要求,過早接觸的話,很容易養成錯誤的執筆、書寫習慣,甚至可能引起孩子手指變形。所以,不必過早地要求孩子執筆寫字。

  2、不必過早接觸小學知識

  美國心理學家託尼·琳達,曾提出過“大腦修剪理論”:當人們長期進行一項單一學習活動的時候,大腦中那些活躍的細胞、神經可能會變得更“茂盛”,而那些不常活動的細胞、神經則可能會被“修剪掉”一部分。

  這種現象本是一種正常的身體機能,但如果發生在孩子身上,後果卻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孩子大腦中各個區域的細胞、神經都處在發育生長階段,某一部分過早地遭到“修剪”,會影響孩子大腦的均衡發展,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極為不利。

  3、當心“三年級效應”

  有些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優秀,但是上了三年級之後,成績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厭學情緒。這就是“三年級效應”。

  深究背後原因,往往是過度的“學前教育”惹的禍。孩子在幼兒園時期,過多地接觸了小學知識,當孩子上一、二年級時,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會,於是就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養成了不良學習習慣。而這些潛在問題,往往在三年級集中爆發出來。

  4、幼兒更適合“直觀經驗”

  學習的內容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簡單地說,孩子把手伸進冰水裡,直接感覺到冰水很涼,他以後就會記住這種感覺,這就是“直接經驗”;但是,冰水的溫度是零攝氏度這樣的知識,孩子是無法直接感受到的,只能靠別人告訴他,這就是“間接經驗”。

  6歲前幼兒的學習,本應該以“直接經驗”為主,讓孩子多去觸控、品嚐、觀看生活中不同物品的不同形狀、手感、味道、顏色等,但是現在很多幼兒園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卻過早地開始灌輸知識,並用貼花等獎品誘導孩子學習,既沒有充分發展孩子的天性,也沒有讓孩子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

  幼兒教育的相關要求

  那麼,6歲前孩子該學什麼?

  身體、心理健康發展

  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多鍛鍊身體,保持好個人衛生;能夠良好地跟周圍的人相處,學會相互分享、相互幫助;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基本的安全常識。

  閱讀、交流、表達能力

  能夠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故事繪本,並養成固定、自覺的閱讀習慣;能連貫、流暢地把書中、生活中的故事向他人表述。

  融入集體,懂得基本禮節

  在同齡人的集體活動中,能夠積極參與,與其他小朋友很好地配合,不膽怯退縮;懂得尊敬朋友、長輩,有禮貌。

  有好奇心、探知慾

  對身邊的自然現象感興趣,有主動詢問的習慣;有自己動手一探究竟的慾望。

  對藝術活動的興趣

  開始接觸一項或者多項藝術活動,瞭解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比如樂器、舞蹈、歌唱、體育運動。但要注意,讓孩子接觸一些基本知識就可以,不要進行太難、太艱苦的訓練,否則很容易讓孩子心理受挫,甚至身體受傷,留下終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