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厲害的原因是什麼

  寶寶是父母的心頭肉,捧在手心都怕融化了,所以都用心呵護著。特別寶寶特別小的時候,不到四月那會,對於寶寶吐奶是比較普遍的。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小編整理了寶寶吐奶厲害的原因以及解決措施,僅供大家參考!

       寶寶吐奶厲害有兩個原因: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

  寶寶吐奶的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吐奶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胃很小,不像大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連線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相比成人差,而連線小腸處的幽門又比較緊,不利通氣。寶寶吃奶時如果吸入了空氣,吃好後空氣往上升時,就會頂上來小部分的奶。這種原因的吐奶是是正常的,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父母們不必過於擔心。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情況會導致生理性吐奶:

  原因1:餵母乳時吸入空氣引起吐奶

  媽媽輕輕拍打嗝,能緩解寶寶生理性吐奶

  當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所以就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

  對策:爸爸媽媽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把氣體排出。將寶寶直立抱起,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鐘,輕輕地拍撫寶寶的背部,幫助寶寶打嗝,吐出胃裡多餘的空氣。然後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此外,寶貝吃奶時應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這樣做法的好處是能夠避免吃奶的時候吸入空氣。

  原因2:餵母乳過量引起吐奶

  在餵母乳時,不能確定寶寶喝了多少,可能會吃的太多,引起了寶寶吐奶。

  對策:飲食上應該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可增加餵奶次數,但每次不可喂得過飽。

  原因3:寶寶喝奶太急嗆著引起吐奶

  對策:媽媽們要控制寶寶喝奶的速度,如果是母乳,要用兩隻手指上下壓住,減緩喝奶的速度,如果是奶瓶餵奶,要更換奶嘴。

  原因4:在剛喂完奶馬上移動寶寶引起吐奶

  對策:剛喝完奶最好維持寶寶坐或者抱的姿勢一段時間,不要帶著寶寶走來走去。在剛喂完奶後,不要讓寶寶立即翻身引起吐奶。

  原因5:寶寶仰臥時給寶寶餵奶引起吐奶

  對策:最好是抱著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的傾斜狀態,減少胃裡的奶水滯留,減低吐奶的概率。

  原因6:奶粉不適引起的吐奶

  對策:爸媽們可以嘗試轉成"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黏稠一點,可以減少溢奶的情況。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改變奶粉的沖泡方式,減少吐奶。在給寶寶平常喝的牛奶中新增穀類食物,或是將牛奶衝得稍微濃稠一些,這樣就不太容易發生逆流現象。不過,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腸胃阻塞或導致腹瀉,這也會讓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所以爸爸媽媽也應當加以注意。

  原因7:轉奶不當引起的吐奶

  對策:如果寶寶對原來的奶粉過敏,需要轉奶,在給寶寶更換奶粉在初期會使得攝入量減少,引發消化不良 ,有的還會引起口吐、腹瀉、便祕等症狀。建議父母們要按著正確的轉奶方法:第一天在原先吃的奶粉裡新增1/3的新奶粉,度過兩兩三天的適應期後,如果寶寶能接受,就將比例調整為1:1再適應兩三天,然後新舊奶粉比例為2:1再適應兩三天,最後完全過渡到新奶粉。

  此外,還有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寶寶生理性吐奶:

  每隔3小時喂一次奶最合適

  1、每3小時喂一次奶最合適

  最合理的餵奶時間是2-3小時,如果餵奶過於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裡,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飽脹,以至吐奶。

  2、吃完奶後宜右側臥

  寶貝在吃飽後,睡姿以右側臥位為宜,因右側臥位時胃的賁門口位置較高,幽門口的位置在下方,乳汁較易通過胃的幽門進入小腸,可防止吐奶。如果仰臥時發生吐奶,吐出來的奶液易反吸入鼻腔甚至氣管,輕者會引起肺炎,重者可出現呼吸道窒息。

  3、選擇合適大小的奶嘴孔、奶瓶與嘴45度

  奶嘴孔過小時,寶寶吃奶要更費勁,容易導致空氣與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過大,寶貝吸吮時又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咳嗽。而且奶瓶與嘴45度是最好的,這樣能使奶汁始終充滿奶瓶前部,不留進空氣的間隙。

  4、藥物治療

  一些刺激腸胃蠕動的藥物可以改善吐奶、溢奶情況,媽媽們可以到醫院請醫生開一些適合寶寶食用的安全藥物。不過這是最後一個方法,而且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寶寶生理性吐奶後的緊急處理方法:

  如果孩子吐奶了,媽媽最好用毛巾或其他衣物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以保持上身抬高。如躺著時發生吐奶,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孩子吐奶後,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避免再次嘔吐;而且,再次餵奶的時候,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並且不能喂其他輔食,餵奶次數可以逐漸增加。

  寶寶吐奶厲害的原因:病理性原因

  病理性原因吐奶主要是因為寶寶腸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腦部疾病等會引發吐奶。這種原因的吐奶是是需要警惕的,父母們最好及時到醫院諮詢治療。

  病理性吐奶應儘快到醫院治療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情況會導致病理性吐奶:

  原因1:感冒、腹瀉感染

  寶寶感冒由於咳嗽,腹壓升高,也常常合併嘔吐的症狀。而流行性腹瀉、肝炎、中耳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也會引起寶寶嘔吐。

  原因2:便祕

  如果排便極少或胎便排出時間延長,也可出現腹脹、吐奶。

  原因3:腹部畸形的寶寶

  它比較常見於剛出生3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的小寶寶,通常在1個月時,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吐完之後因飢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寶寶會越來越瘦、營養不良。

  原因4:食管閉鎖、腸閉鎖

  食管閉鎖的寶寶,出生後唾液較多,在吞1、2口奶後即有嘔吐、嗆咳、青紫甚至窒息。而腸閉鎖的寶寶在生後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後症狀常有所緩解,但吃奶後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對策:

  1、跟生理性吐奶一樣,可以先豎起寶寶,拍打嗝,然後輕輕的用手從脖子向下直到胃部按摩一番,給寶寶吃物溫開水和溫熱的食,比如燉爛燉透的白菜、熬黏稠的小米飯等等,這類方法都能緩解寶寶吐奶問題。

  2、如果進行了上面的緩解吐奶措施後,症狀仍不減輕,而且吐奶頻繁,吐出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這些情況,需要馬上送寶寶去醫院

  1、發高燒、精神恍惚;樣子發呆、呼喚沒有反應

  2、發生痙攣

  3、肚子疼痛、總是哼哼唧唧的

  4、每間隔10-30分鐘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紅色的血便

  5、糞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6、每次吃奶後都會噴水似的吐奶

  7、因頭部受到撞擊而引起的嘔吐

  8、嘔吐不是由進食引起的

  9、持續嘔吐、沒有小便

  這些情況,可以第二天才送寶寶去醫院

  1、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狀,發燒但溫度不高、精神狀態良好

  2、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能夠吃奶

  3、小便量減少但還是會小便的

  看病前,在家裡最好記錄下這些情況

  寶寶的病情變化,是醫生能夠治癒疾病的關鍵。因此,媽媽在送寶寶就醫前,最好能清楚記下這些情況,然後就醫時詳細向醫生說明:

  1、吐奶次數、嘔吐物是什麼

  2、是在什麼情況下吐的奶

  3、吐奶後寶寶的精神狀態怎樣

  4、吐奶是有無伴隨發燒

  5、大小便的次數是否增加

  6、腹部有無脹氣、有沒有放屁

  希望每個寶寶健康成長,快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