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厲害的原因有哪些

        ?怎麼防止寶寶吐奶呢?現在一起來看以下內容來了解下吧。

  寶寶吐奶厲害的原因

  生理原因

  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就會使得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寶寶的胃有兩個“大門”,賁門和幽門。與食管相連線的叫賁門,即胃的***,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

  寶寶的幽門一般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由於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賁門比較鬆弛,關閉不緊,是很容易被食物“破門而出”的。

  病理原因

  1、感冒:由於咳嗽,腹壓升高,也常常合併嘔吐的症狀。

  2、感染:流行性腹瀉、肝炎、中耳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原因。

  3、便祕:如果排便極少或胎便排出時間延長,也可出現腹脹、吐奶。

  4、幽門狹窄:它比較常見於剛出生3個星期到2個月之間的小寶寶,通常在1個月時,症狀開始明顯。這種情況的寶寶往往是邊喂邊吐,吐完之後因飢餓又吵嚷著想要再吃。寶寶會越來越瘦、營養不良。

  5、食管閉鎖:如果嬰兒出生後唾液較多,吞1、2口奶後即有嘔吐、嗆咳、青紫甚至窒息,多為食管閉鎖所致。

  6、腸閉鎖:生後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後症狀常有所緩解,但吃奶後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餵奶的注意事項

  1、注意餵奶的姿勢

  餵奶的姿勢和寶寶吐奶有密切關係。餵奶的時候,媽咪最好採用坐姿。躺著餵奶或者母嬰面對面側臥餵奶都會增加新生兒吐奶的機率。

  2、餵奶後的姿勢

  餵奶時的姿勢不當會讓寶寶吐奶。餵奶後,抱嬰兒的姿勢不當同樣會讓新生兒吐奶。寶寶吃完奶之後,可以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肩頭上,用手輕輕拍打嬰兒的背部,排出吸奶時吸入的空氣,讓胃的氣體排空,這樣就不會吐奶了。千萬別讓寶寶吃完奶後就仰躺。如果一定要躺下,先讓寶寶右側臥,如果沒有吐奶的現象再仰臥。

  3、掌握餵奶的時間

  過於頻繁地給寶寶餵奶,也會造成新生兒吐奶。當上一次吃的乳汁還殘留在胃裡沒有消化,又給寶寶餵奶後,這樣會引起寶寶胃部飽脹,就會吐奶。一般情況下,寶寶胃排空需要3-4小時,因此隔3-4小時餵奶一次比較適合。

  如果新生兒吐奶嚴重就需要警惕了。因為很可能是由生理或者病理引起的。由於新生兒胃部還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形狀,加上胃的***比較鬆弛,出口卻很緊,因此容易吐奶。等到寶寶長大後,胃長成垂向下的形狀後就不會吐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