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心絞痛有哪些症狀

  很多朋友都曾出現過心絞痛的情況,那麼為什麼人們會出現心絞痛的情況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心絞痛的原因及症狀,一起來看看吧。

  出現心絞痛的原因

  心絞痛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冠狀動脈的供血不足,造成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的表現症狀的一種心臟疾病。

  患者患有心絞痛後,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患者的前胸會有陣發性的、壓榨性的疼痛,有時會伴有其他的症狀,患者的疼痛主要位於其胸骨的後部,一般會放射至患者的心前區與左上肢,在患者勞動時或者情緒激動時會常常發生,發作的時間在五分鐘左右,頻率從一日數次到數日一次不等,患者的休息或用硝酸酯製劑後會消失。本病的患者多見於四十歲以上的男性,患者的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以及陰雨天氣或者急性迴圈衰竭等都可以成為該疾病的誘因。

  該病的直接的發病原因就是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足。患者的心肌的供血不足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患者患有冠心病。有的時候,其他的型別的心臟病或者失控的高血壓也可能引起患者的心絞痛。如果患者的血管中的脂肪不斷的沉積,會在患者的血管內形成斑塊。斑塊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就會導致動脈的縮窄,這會進一步的減少對心肌的供血,所以就形成了冠心病。冠狀動脈內的脂肪會不斷的沉積,這些沉積形成斑塊的過程就是冠狀動脈硬化。

  有的斑塊堅硬穩定,會導致冠狀動脈的縮窄硬化。有的斑塊則會較柔軟,但是碎裂時會形成血液凝塊。冠狀動脈的內壁在積累這種斑塊後會引發兩種型別的心絞痛,一種是由於冠狀動脈的固定位置管腔縮窄,導致血流減少而引起的心絞痛,另一種是由於形成的血液凝塊阻塞冠狀動脈而產生的心絞痛。一般患者在發病時會有典型的心絞痛的症狀,除了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以及放射性的疼痛以外,患者偶爾還會有瀕死感,會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有的患者也會有出汗的症狀。而有些患者也會有非典型的心絞痛的症狀,疼痛有時會很快的消失,或者僅發生在患者的左前胸、並有發悶感。

  當患者發病時,有立即進行適當的休息並給與藥物治療,常見的藥物有硝酸酯製劑以及亞硝酸異戊酯,並可以同時使用鎮靜藥進行救治。患者在沒發病時,要儘量避免該病的誘因,並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減輕患者的負擔,注意勞逸結合以及良好的心態。也可以用硝酸酯製劑、鈣通道阻滯劑、冠狀動脈擴張劑進行治療。

  心絞痛的型別以及症狀

  1、臥位型

  臥位型心絞痛在休息時的易會出現。也就是說在熟睡中,又是會突發性的心絞痛,這種心絞痛經常是突然出現。

  2、自發性

  自發性心絞痛的症狀一般自發性的疼痛時間較長,而且每次心絞痛的發作起來疼痛也非常的厲害。

  3、惡化型

  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就是指病人在三個月內的疼痛,程度和誘發因素都會變動。心絞痛患者常常會感到疼痛,及時是進行較輕的體力活動,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全文總結

  心絞痛還有多種型別,發作起來嚴重程度不一。但不管怎樣,瞭解一些心絞痛方面的知識是肯定有必要的,同時,還要知道一些急救措施,避免心絞痛發生時的手足無措。

  7種防心絞痛的按摩方法

  1、推按胸腹。兩手掌根上下交替或疊在一起,自胸部膻中穴向小腹部緩慢有力推按,每回30次,自覺舒適為度。

  2、輪轉兩臂。兩腳同肩寬站立,肩部和上肢放鬆,靜立數秒鐘,做均勻的深呼吸,並同時將雙臂向後大幅度輪轉,每回30次,動作要緩慢均勻。

  3、拍打肩背。兩腳分開站立,與肩等寬,以腰為軸,甩開雙臂,左右輪轉,以一手掌內側和另一手掌背側對肩和腰背上下交替拍打,此法要連續做20—30次,動作要緩慢、均勻,掌指拍打要強勁有力。上述八法有益氣、活血、化淤、止痛、強心等作用。此八法貴在堅持,只要持之以恆,對預防心絞痛會有很好的效果。

  4、揉按膻中穴。膻中穴位於胸骨中線上,與第四肋間隙平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用大拇指點按在此穴位上,先順時針方向輕輕揉按,再逆時針方向揉按,每次各30下,動作要緩慢、均勻、有力。

  5、梳刮胸肋。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輕握拳,指背成梳狀,放在前胸上,雙手四指由胸部自上而下,沿肋骨間隙由胸前向腋下平推擠按,每回30次,動作要緩慢柔和,指背關節用力。

  6、按摩至陽穴。至陽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第七肋間,第七肋間水平線與脊背正中線之交點即為至陽穴所在。心臟功能不好者,會在此處有明顯的壓痛點。患者發生心絞痛時可讓家屬反覆用掌根對患者的壓痛點按摩,直至區域性充血、症狀改善、痛點消失為止。

  7、點按內關穴。先用右手拇指點按左前臂上的內關穴,再用左手拇指點按右前臂上的內關穴,雙側每回點按不少於20次,多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