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流轉案例解析

   農村土地流轉是指在農村土地所有權歸屬和農業用地性質不變的情況下,將土地經營權從承包權中分離出來,轉移給其他農戶或經營者,即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在萬年縣農村,湧現出了一批創新創業、爭當先鋒的農民黨員。他們沒有風光無限的職業,也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但都在平凡甚至艱苦的崗位上,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

  劉微蘭:山旮旯裡走出的董事長

  一個雞蛋能賣到4元錢?萬年縣上坊鄉青年黨員劉微蘭通過科技創新,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在上坊鄉牌樓劉家村一個山塢裡,山下水庫碧藍,山上樹木青翠。劉微蘭通過土地出租流轉投資100萬元創辦的萬年縣天然科技有限公司就座落在青山綠水旁。這是劉微蘭創造奇蹟的地方,公司產的雞和蛋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指定為綠色A級產品,年產雞蛋350萬至400萬枚,年銷售收入達1500萬元。

  1990年,像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劉微蘭初中畢業後便回鄉務農。1995年,懷揣夢想的她來到附近鄉鎮學習種蚌,日積月累中,她掌握了大量生物養殖技術和經營技巧。隨後幾年,她先後到上海***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南昌***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等地務工。幾年下來,錢是賺了一點,但她不想一輩子做打工妹。2006年,劉微蘭回到家鄉,投入100餘萬元在上坊鄉牌樓劉家村創辦蛋雞養殖基地,註冊成立萬年縣天然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基地佔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有現代化蛋雞舍、種雞舍、育雛房、飼料倉庫、加工車間。經過幾年的努力,劉微蘭成功了,公司不斷髮展壯大,萬年綠牌全微雞蛋和萬年綠牌天鳳雞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指定為綠色A級產品,並註冊了“萬年綠”牌商標,打入上海農產品交易市場,供不應求。2008年10月,公司產品參加2008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榮獲銅獎。

  姚妹興:父子勤勞當勞模

  見到姚妹興、姚新生父子倆時,他們正在工地上平整土地。原來這對父子創業勞模今年又投資近百萬元,擴大肉牛養殖場規模。

  姚妹興是湖雲鄉標林村黨支部副書記。2002年,他將全村外出務工人員撂荒的738畝田全部承包下來,承包期5年,成了萬年縣土地出租流轉第一人。幾年來,姚妹興依靠良種良法,實行機械化耕作,嚐到種糧甜頭。尤其是國家農村稅費改革後,姚妹興的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純收入達到37萬元。2005年,姚妹興又承包了村裡一直都沒人耕種的700多畝“湖田”。幾年下來,姚妹興的家底越來越殷實了。

  2006年下半年,姚妹興看到一則山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濟寧***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養殖肉牛的訊息,讓他動了心。當時姚妹興就派兒子新生去濟寧考察,考察回來後,父子倆鐵了心。他們找了20多個村民入股,共投資80萬元,從濟寧買了200頭小牛,包下一座山,建成養殖場。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出臺,讓姚妹興看到了養牛的前程,他動員兒子註冊成立了萬年縣鼎鋒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如今,除了自然村專業合作社的場子裡有幾百頭牛,還有很多農戶在自己家分散養肉牛,由合作社提供小牛,農戶牽回家養,牛養大後合作社統一銷售。目前,鼎鋒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經發展到120多家農戶,每年出欄2000至3000頭肉牛,銷售到浙江***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金華***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上海等地。

  因創業發了家,由創業帶動村民發家,姚妹興、姚新生父子兩人成了遠近聞名的創業致富典型。先後於2005年、2011年被授予江西省勞動模範和上饒***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市勞動模範。

  篇2:

  2000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將自己位於本村北大路旁的5畝承包地的承包經營權,以5000元的價格轉讓給本村李某父親,之後李某之父一直耕種該承包地。2001年6月李某之父又用這5畝承包地互換了本村陳某位於南頭的5畝承包地,互換雙方及王某三方又簽訂了承包地互換協議,此後李某家耕種該土地7年之久,在此期間三方共守約定沒有出現爭議。 2004年,李某之父因病去世。2008年秋,因機場建設需要,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徵用了李某從陳某家互換來的5畝承包地,並付給一定的徵用補償。但陳某看到政府補款時,他稱承包地互換違法,阻撓李某領取該地的補償費。為此,李某訴訟法院要求確認與陳某的互換協議有效,同時享有該5畝承包地的徵用補償款。

  篇3:

  第一種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代表:崇州市怡順土地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社

  年終經營純收入按9:1比例按股分紅,即:收入的90%用於土地入股分紅,收入的10%作為公積金、風險金和工作經費。

  第二種模式:土地股份公司

  代表:邛崍市湯營農業有限公司

  公司對入股土地不再實行保底,每年經營利潤一半留作公司再生產資金,另一半按股分紅。邛崍市興農投資公司分紅收入留存湯營村集體,待湯營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以後,原價回購邛崍市興農公司的股權。

  第三種模式:“土地銀行”

  代表:彭州市磁峰鎮皇城農業資源經營合作社

  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一經存入“土地銀行”即產生穩定的利息收入,“土地銀行”所獲利潤的50%根據農民存入面積進行二次分紅。

  第四種模式:業主租賃經營

  代表:成都***農用地、商住地、工業地***市龍泉惠民草莓合作社

  合作社組織社員開展勞動、技術、資金、營銷等合作,按照入社股份進行分紅。

  第五種模式:“大園區+小業主”

  代表:新津柳江蔬菜產業示範園

  園區以合作社為紐帶,採用統分結合方式,把各自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蔬菜生產的集中集約規模經營。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統一的市場拓展作為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實現增收。